哀牢山有個嚮導團
去年10月,哀牢山火出圈,熱度還在持續。
「潑天」的流量來了,接好是好事,接不好有麻煩。
接好了,大量遊客來了,旅遊產業發展了,附近農戶做嚮導、開民宿、開農家樂、售賣土特產,能跟著增收。
接不好,遊客多了,大家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有強有弱,難免影響哀牢山自然生態。
更重要的是,有些遊客盲目進山,安全隱患發生的概率增加。

咋辦?雲南省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和平鎮成立哀牢山嚮導團,吸引附近村民加入,他們領著遊客徒步哀牢山,既給遊客講解哀牢山「土」知識,還能保證遊客安全,自己也有收入,一舉多得。
45歲的嚮導尤加申家在和平鎮丫口村,打小生活在哀牢山,靠山吃山,對附近環境很熟悉。去年,鎮里引導、哀牢山鎮沅徒步登山者協會負責人石兆陽發起,成立哀牢山嚮導團。尤加申熟悉哀牢山,性格又活泛,待人又熱忱,加上平日管護莊稼外,也有空餘時間,便加入到嚮導團。

嚮導團負責人石兆陽,也是和平鎮人,又是徒步愛好者,早前徒步過國內國際很多熱門線路。「家鄉很美,可開發有限。」前幾年,借助哀牢山生態資源,縣里發展生態旅遊,石兆陽回到家鄉,在當地的金山丫口景區開了民宿,並向外推介哀牢山徒步線路。
「我們這兒是普洱、玉溪交界處,生態好,沿途有密林、溪流、峽穀、石澗、瀑布、古道等景觀,還是當年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更是候鳥遷徙的重要路線之一……」石兆陽推介起來停不下。

數年推介,來哀牢山徒步的遊客增加,石兆陽以哀牢山鎮沅徒步登山者協會負責人的名義,發起成立哀牢山嚮導團,吸引附近村民加入,一道服務遊客。
加入嚮導團的村民雖掌握「土」知識,可專業能力缺乏。在和平鎮政府組織下,石兆陽常給嚮導團成員培訓。「特別是去年哀牢山火出圈後,培訓更勤了。」他說。
培訓中,他和政府工作人員從識別哀牢山的動植物入題,講授不同類型的林業生態系統、氣候特點,再針對哀牢山瞬息萬變的山間情況,重點對進山注意事項、籌備進山裝備、人員叫應與集合、防範毒蛇毒蟲、外傷包紮、緊急救援等方面展開講解。
培訓還會設置實踐環節,比如,嚮導團成員會逐一演練心肺復甦急救方法,增強他們的服務意識、安全意識。

尤加申參加過幾次培訓。「說實話,剛開始領遊客徒步費勁,不是說體力跟不上,是別人問什麼自己介紹不清,很不好意思。培訓時,我們學會了識別山中常見的動植物,也能更專業地向遊客介紹哀牢山文化,還學會了很多處理突發情況的方法。」他說,「培訓很有必要。」
如今,尤加申帶團徒步信手拈來。「一起徒步,遊客問什麼基本答得上來,關於哀牢山的小故事、傳說也能講幾段。山裡有垃圾,也會順手撿。」他笑著說,哀牢山是寶庫,自己要靠山吃山,就要瞭解它、熟悉它、保護好它。
靠著帶領遊客徒步,尤加申每天能賺200元。從去年哀牢山火出圈到現在,他每月有20天左右帶團,每月帶團收入能有4000元左右。「其餘天數不是因為沒人,是自己得休息,不然累夠嗆。」他笑著說。
包括尤加申在內,目前和平鎮的哀牢山嚮導團人數約10人,他們靠著努力,把哀牢山的綠水青山真正地變成自己的金山銀山。「下一步會擴大嚮導團規模,讓更多農戶跟著增收。」石兆陽說。
臨了,石兆陽特別提醒,無論是不是在保護區,遊客都不要私自進入哀牢山,最好由專業嚮導領著去。「不是為錢,是為了遊客自身安全。」他強調說。
小知識
哀牢山和雲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不同,前者屬雲嶺向南分支的餘脈,分佈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玉溪市、普洱市、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5州市16個縣市區,總面積近1萬平方千米。後者是哀牢山山系的一部分,面積67700公頃,未經批準不得擅入。
記 者:程浩
攝 製:鎮沅縣融媒體中心
統 籌:朱思雄
出 品:人民日報社雲南分社、人民網雲南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