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段路明:量子計算機有多、快、省三個特點

新京報訊(記者張璐)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重大成果專場發佈會3月31日下午舉行,圍繞「四個面向」,發佈了19項科技成果。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量子信息中心主任、華翊量子創始人段路明在解讀「百比特離子阱量子計算原型機」成果時表示,量子計算機有三個特點——多、快、省。

段路明展示一體化離子阱芯片。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段路明展示一體化離子阱芯片。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成果有4項,其中之一就是「百比特離子阱量子計算原型機」。華翊量子研發世界首個基於二維離子量子比特陣列的通用離子阱量子計算技術架構,利用維度提升快速增加可控量子比特數量,極大增強了量子計算能力,首次實現了包含超過百個離子量子比特的二維陣列囚禁與獨立尋址操控,完成規模達100量子比特的第二代離子阱量子計算商業化原型機。

段路明說,量子計算機有三個特點——多、快、省。「多」是指量子計算機能處理大規模的問題。「快」是指在一些特定的問題上,它比經典計算機算得快得多。「省」是指相對於經典的超算,它的能耗小。

為了發揮量子計算的優勢,首先得攢夠上百萬個量子比特, 但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離子阱量子計算機僅僅能控制50多個量子比特。另一方面,還需要非常精準地操控量子比特,做到儘量不出錯。

段路明手中拿著離子阱量子計算機的心臟——一體化離子阱芯片。他說,它的上面有很多電極,在上面施加合適的電壓,就可以實現對離子的囚禁,再往離子上打激光或者微波,就可以執行量子計算。

他說,期待這一枚小小的芯片促進未來通用量子計算的發展,讓量子計算能夠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具備實用價值的重大問題。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