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文化科技融合浪潮湧動,快來沉浸體驗這些創意產品!

當600年航海史詩撞上未來科技,我國首部大型沉浸式航海史詩音樂劇《尋夢滄海》展現中國人探索、擁抱海洋的壯麗史詩;當4D特效與AI算法相結合,「沿著黃河遇見海」數字化展示項目讓遊客彷彿置身「飛行影院」;當地圖、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打造出可感知、可交互的地圖文化生態體系……

當前,青島正發揮資源優勢,積極探索構建文化和科技融合新機制、打造文化和科技融合新業態、激發文化和科技融合新活力,著力實現文化建設數字化賦能、信息化轉型,讓文化體驗更沉浸,讓文化地標更炫酷,讓文化演出更絢麗,讓文化業態持續上新,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科技+文化」帶來奇妙體驗

在中山路的「沿著黃河遇見海」數字化沉浸式電車里,市民遊客沉浸式觀看、體驗黃河沿途美景和中山路百年前場景,享受「科技+文化」帶來的奇妙體驗。天津遊客郎婷婷說,「坐在電車里,像經歷了一場穿梭時空、跨越山海的旅行,比看電影大片更過癮,體驗感很強。」

「沿著黃河遇見海」數字化展示項目,由青島市委宣傳部指導打造,獲得山東省委宣傳部支持。項目負責人盧暉介紹,曆時一年多的精心打造,項目已成為歷史街區與數字科技雙向奔赴的文化新地標和網紅打卡地。

音樂劇《尋夢滄海》演出現場。

佩戴VR裝置,在虛擬講解員的帶領下,穿越到4500年前,胡夫金字塔的內部構造展現眼前……在青島和達中心城,青島市民張書華走進「永恒的金字塔—金字塔幻像」VR沉浸式體驗空間,體驗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穿越之旅」。

「展現在我眼前的,既有雄偉的胡夫金字塔,又有體現埃及風土人情的市集,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非常棒。」張書華說。

有關專家認為,科技為文化提供新載體,文化賦予科技新內涵,二者結合滿足了當今消費者對新奇體驗和情緒價值的追求,激發出澎湃的消費熱情。

文化地標更絢麗更炫酷

位於市南區深藍中心的GT巨幕裸眼大屏,是當下青島面積最大的裸眼地標屏,其播放的「鷗遇青島」、「巳巳如意」等裸眼3D短片,色彩絢麗,將青島的特色文化、時尚元素與前沿科技相融合,彰顯時尚、動感、浪漫的城市氛圍,為青島文旅產業注入了「數字化生命力」。

文化新地標展示更絢麗、更炫酷。在東舟視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從「一塊屏幕的創新」到「一個場景的打造」,正驅動著這一目標走進現實。公司技術總負責人閆文慶介紹,團隊運用行業頂尖的製作軟件,借助透視原理,模擬真實世界的物理空間,將兩塊LED屏幕進行拚接融合,更真切地展現裸眼3D效果。他舉例說,「巳巳如意」3D短片場景,採用毛髮動力學技術,模擬了一個毛茸茸的可愛場景,毛髮數量達到了數百萬根,讓大家在寒冷的冬天看到畫面也會有暖暖的感覺。

青島深藍中心GT巨幕裸眼3D大屏。青島深藍中心GT巨幕裸眼3D大屏。

深藍中心GT巨幕是東舟視通打造的標杆項目之一。該公司以孔孟之鄉為根基,秉持「科技賦能文化傳承,數字重構城市記憶」使命,三年來累計投入研發資金1.2億元,在香港、北京、青島等6個核心城市打造23個標杆項目,2024年城市形象數字矩陣全網傳播15億次,塑造「科技+文化」融合發展的創新範式。

在青島,除了欣賞美麗的海邊風光,走進奧帆中心海上劇場,觀看音樂劇《尋夢滄海》也是不錯的選擇。這部劇是青島旅遊集團出品的大型沉浸式虛實結合航海史詩音樂劇,以航海為主題,通過史前少年貝、秦國冒險家徐福、職業競技帆船賽手齊鯤鵬三個來自不同時代、卻同為海洋追夢者的故事,展現中國人探索、擁抱海洋的壯麗史詩。

青島旅遊集團文化演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恬介紹,《尋夢滄海》於2024年2月24日在奧帆中心海上劇場首演,如今已實現了常態化演出,一年間累計演出580餘場,接待觀演人數超15萬人次。這部劇在表現形式上,創造性地將航海主題融入視覺、氛圍、觀演方式中,通過270度的全視域影像技術、地圖影像模擬自然景觀,還有騎乘式的動感座椅,構建出全視域的海洋,模擬沉浸式的航海體驗,滿足了觀眾對文化審美、視覺震撼、場景藝術的追求。

文化產業質效不斷提升

數字賦能,文化新業態新場景持續上新。

除了《尋夢滄海》《海上有青島》兩個大型沉浸式旅遊演藝項目,青啤博物館推出《酒神的奇幻漂流》沉浸式光影互動體驗,《覺醒的釀造師》劇遊和《金色奇妙夜》沉浸式夜遊更新升級;極地海洋世界推出360度球幕影院;金東數創依託嶗山文化、海洋文化資源優勢,打造「嶗山文化展示中心」和「奇幻海世界」等沉浸式體驗新業態產品。

青島加強政策引領,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文旅企業運用VR、AR等新技術,加大數字文旅新內容、新產品開發力度。青島啤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山東金東數字創意有限公司2家企業入選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古麥嘉禾等10家企業入選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金東數創的海洋主題裸眼3D產品。金東數創的海洋主題裸眼3D產品。

同時突出特色,推動網絡視聽產業加速發展。青島成立全市微短劇產業推進工作專班,在全國率先印發《扶持網絡微短劇行業發展政策清單》,2024年新增電視劇和網絡視聽相關企業152家,佔全省的28%;全市廣播電視製作經營機構超800家,約佔全省的31%。2024年備案立項電視劇和網絡視聽節目99部,佔全省的42.6%;5部「青島攝製」劇目在「五個一工程」獎、飛天獎、白玉蘭獎評選中分獲7項大獎,3部微短劇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推薦目錄。

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持續顛覆傳統的內容生產、展示、傳播和交互方式,提升文化產業質效。數據顯示,2024年,青島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002億元,同比增長8.5%,高於全國2.5個百分點。其中,以數字文化為代表的文化新業態營收同比增長17.4%,高於全國7.6個百分點。

(大眾新聞記者 楊國勝 薄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