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邀約全球人才「聚北京·創未來」
3月30日下午,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北京國際青年創新發展論壇在京舉辦。論壇啟動環節,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王仲遠等5位青年人才講述了自己的「北京故事」,向全球人才發出「聚北京·創未來」邀約。
論壇上還發佈了北京市支持留學回國人才創新創業13條措施和「‘職’引未來·北京offer」,支持青年人才在京安心創業、舒心生活、順心發展。

王仲遠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王仲遠:
北京是一座引領未來、創造未來的城市
2003年,王仲遠來到北京求學,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計算機系,從人大畢業後,他加入了世界級的研究機構微軟亞洲研究院,與許多頂尖的科學家一同工作、研究,也發表了不少的學術論文。在北京學習、生活的日子裡,王仲遠深刻感受到了北京這座城市的包容,「北京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公平的發展機會,只要有能力、有熱情、有夢想,在北京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機會。」
轉眼之間,王仲遠在北京工作生活二十餘年,這裏已經成為他的新故鄉。雖然在這期間,王仲遠也曾到海外工作過一段時間,但最終又選擇回到了北京,成為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這是因為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2023年,王仲遠在北京一所小學為孩子們上了一堂人工智能課,展示了大模型技術在語文、英語、數學、音樂、美術上的各種神奇能力。有一位小女孩非常認真地問他:「叔叔,如果AI什麼都能做了,那我們將來做什麼呢?」這個讓王仲遠思考了很久。最終王仲遠決定回歸初心,繼續人工智能的科學研究。
王仲遠說,北京是一座引領未來、創造未來,充滿無限可能的城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焦騰
明勢資本合夥人焦騰:
北京本身就是最大的「造風之城」
明勢資本合夥人焦騰是一名科技投資人,「北京在過去的計算機時代、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汽車電動化四次技術浪潮中,每一次都引領了時代的發展」。他說,在北京作為一名投資人是很幸福的,因為每天都可以見到無數年青人帶著各種夢想,希望改變世界。「這兒有全球最集中的人才資源,這裏以全球最快的速度每天誕生超過300家科技創業公司,甚至每次回到清華和中關村,可以只用一杯咖啡的時間,集齊全球最頂級的人才、技術、產品、資本和商業的每一塊拚圖。」
「古老城牆鐫刻著文明,中關村代碼書寫著未來,北京通過‘創新、產業、資金、人才’四鏈融合,更加務實地定義著下一個時代的商業法則。創業者不必追逐風口,因為北京本身就是最大的‘造風之城’。」焦騰說。

瑞秋
CGTN美籍主持人兼編輯瑞秋:
北京讓創造力、進取心和熱忱綻放異彩
CGTN美籍主持人兼編輯瑞秋·琳恩·衛斯自2015年起旅居中國,2018年定居北京後創建了個人平台「Rachel遇見中國」,開始通過影片分享故事。
在北京,瑞秋探索著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獨特魅力:她在什刹海冰面騎行,在廟會感受春節氛圍,在鍾鼓樓下練習綢緞舞,當然還有品嚐地道的北京烤鴨。2022年央視春晚和2025年元宵晚會都曾留下瑞秋的身影。更令人欣喜的是,在北京,瑞秋遇到了人生伴侶,她和愛人在長城拍攝了婚紗照,定格了這份跨越文化的浪漫。
在北京生活了七年,瑞秋有著特別的感受。「北京是座兼容並蓄的城市,彙聚了商界精英、媒體人、教育工作者、藝術家等多元群體。北京給予追夢人無限可能。」最讓瑞秋難忘的是2021年在「愛上北京的100個理由」影片大賽中,她的作品榮獲季軍,2024年,她榮獲《That’s Beijing》年度社交媒體影響力人物。瑞秋說:「這些經歷印證了北京能讓創造力、進取心和熱忱綻放異彩。」
瑞秋向全球青年人才發出邀約:若你嚮往一個能培育成長、蘊藏機遇、充滿歸屬感的城市,北京正是理想之選。這是一個激勵你去連接、去創造、去成為更大事業一分子的城市。

陳建宇
星動紀元創始人陳建宇:
北京有讓技術落地生根的土壤
人形機器人初創公司星動紀元創始人陳建宇說,北京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我常想,北京的包容就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追夢者,將不同背景的人才彙聚成創新的洪流。」
剛回國不久,陳建宇和他的團隊日複一日地幹著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讓機器人從圖紙上站起來。當機器人「小星」第一次在雪地裡搖搖晃晃邁出三步時,團隊成員擁抱在一起歡呼。那一刻他突然明白:北京有更溫暖的東西——這就是讓技術落地生根的土壤。這種土壤來自哪裡?陳建宇說,它是中關村創業大街飄著咖啡香的政策扶持,是清華、北大實驗室里永不熄滅的燈光,是投資人敢押注未來的眼光。
「創業就像機器人學走路,摔跤是常態,站起來才是本事。北京教會我的,不是害怕失敗,而是用北方人的豪爽去擁抱試錯的痛快。讓我們繼續在這座城市,用技術的齒輪咬合未來的星辰大海。」陳建宇說。

李政
清華大學化工系博士生李政:
北京賦予每個堅持的人找到方向的機會
李政是清華大學化工系博士生。2018年秋,18歲的他第一次站在清華二校門前,覺得一座座雄偉的教學樓便是知識殿堂的象徵。「直到開學典禮上,老院士用顫巍巍又堅韌有力的話語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句話從此鐫刻在李政筆記本的扉頁上。
科研的啟蒙遠比想像的艱難。2022年寒冬,他數十次嘗試改進電解液配方失敗。元旦前夜,電池測試儀再次跳出異常數據。看著儀器的指示燈不斷地閃爍,他的腦海中也充滿著疑問:「科研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不知何時,導師出現在李政身後,輕輕地拍著他的肩膀說:「記住,在北京、在清華不怕失敗,重要的是能夠從失敗中找到答案。」
近八年過去,李政在清華園的實驗室里繼續追尋著自己的科研夢想。他說:「北京教會我的,不是如何避開科研路上的溝壑,而是將學術論壇的智慧碰撞、隨處可及的尖端設備、淩晨依然燈火通明的實驗室,都化作攀登的雲梯。」當李政將親手裝配的電池用於無人機起飛的那一刻,他忽然懂得:北京賦予每個堅持的人找到方向的機會。在這裏,失敗與突破都是成長的刻度,每一位奮鬥者都將在國家需要的坐標上,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關注
支持留學回國人才紮根北京、圓夢北京
論壇上,北京市有關部門發佈《北京市支持留學回國人才創新創業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圍繞留學回國人才在京發展的實際需要,從人才引進、培養、激勵、服務全鏈條提出13條23項措施,全力支持留學回國人才紮根北京、圓夢北京。
大力支持留學回國人才在京發展
《措施》提出,試點建設「留學人員實習見習基地」,提供實習見習崗位以及留學回國人才引進、工作居住證辦理、見習補貼等保障。支持建設優秀留學人員創業園,給予資金和工作居住證指標單列支持。
《措施》明確,對畢業於世界大學排名前列國(境)外高校的理工醫類碩士,以及在國(境)內取得博士學位,到國(境)外從事理工醫相關領域博士後研究或訪學的人員,優先予以引進。
《措施》規定,將留學回國人才納入北京市統一就業促進政策體系,可享受企業吸納類、技能培訓類、就業見習類、創業扶持類等政策支持,定期發佈招聘崗位、舉辦專場招聘會,幫助留學回國人才落地發展。
《措施》提出,每年遴選一批高層次留學人才、優秀留學回國人才創辦企業分別給予資金支持,為留學回國人才創辦企業提供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和創業擔保貸款,提供低成本高品質創新空間等。
《措施》明確,為留學回國人才在居住、出入境便利、集體戶落戶和檔案存放、榮譽表彰等方面給予保障。
嘉賓共議前沿技術和未來產業
本屆論壇作為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是北京市重要的國際青年人才交流平台和重大政策舉措發佈平台。
論壇上,人社部國外人才研究中心與北京海外學人中心簽署合作協議,未來將圍繞國際人才政策研究、合作交流、人才引進、綜合服務和宣傳報導等5方面,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探索國際人才服務新模式。現場還啟動了第14屆「海外英才北京行」活動,發佈了《2025全球青年科技創新發展報告》。
在主旨演講、「AI+TALK」環節,中外科學家、科創企業代表等圍繞「人才交流合作推動全球夥伴關係」「科技創新促進青年發展」「AI+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等話題,共享創新思想和發展理念,共議前沿技術和未來產業,共促國際合作新機遇。
北京市支持留學回國人才創新創業若干措施
一、加強留學回國人才發展平台建設
試點建設「留學人員實習見習基地」,搭建留學回國人才創新創業對接平台,提供實習見習崗位以及留學回國人才落戶、工作居住證辦理、見習補貼等保障。支持建設優秀留學人員創業園,給予資金和工作居住證指標單列支持。
二、加強留學回國人才培養支持
在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資助和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啟動支持計劃中,加大對人工智能、醫藥健康、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留學回國人才傾斜力度。舉辦「留學人員回國創業高級研修班」「留學回國人才成長營」等,提高課程設置、師資力量、創業指導、技能培訓、留學人員參與等水平。
三、加大留學回國人才引進力度
北京市用人主體中,畢業於世界大學排名前列國(境)外高校的理工醫類碩士及以上全職工作留學回國人才,在國(境)外學習滿一年以上且首次回國三年內的,優先引進落戶。屬於本市重點產業領域的,畢業高校世界排名可適度放寬。對國(境)內取得博士學位,到國(境)外從事理工醫相關領域博士後研究或訪學一年以上,且首次回國三年內的留學回國人才,優先引進落戶。上述引進留學回國人才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隨調隨遷落戶。
四、支持留學回國人才在京工作
將留學回國人才納入北京市統一就業促進政策體系,符合條件的可享受企業吸納類、技能培訓類、就業見習類、創業扶持類等政策支持。依託聯繫北京·全球創新服務網絡,建設留學回國人才求職信息平台,定期發佈招聘崗位、舉辦專場招聘會。擴大「海外英才北京行」等活動規模,幫助留學回國人才落地發展。
五、支持留學回國人才創新發展
每年遴選一批高層次留學人才給予資金支持。支持企業依託「青年科技領軍人才培養支持項目」集聚培養留學回國人才,給予「資金+人才服務」綜合支持。
六、給予留學人才回國創業啟動支持
每年遴選一批優秀留學回國人才創辦企業給予資金支持。鼓勵留學回國人才參加「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暨創業大賽」,對獲獎人才提供獎勵資金和項目發展支持。
七、強化留學回國人才融資服務
對符合條件並獲得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留學回國人才創辦企業,按照不超過其貸款項目實際利率的一定比例給予貼息支持;在辦理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過程中產生的評估費、擔保費及其他新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綜合成本費用,按照一定比例進行補貼。支持符合條件的留學回國人才申請創業擔保貸款。貸款金額低於一定額度的,原則上免除反擔保措施。
八、支持留學回國人才職業發展
將留學回國人才持有的更多類別境外職業資格證書納入北京市國際職業資格認可目錄,對應相應職稱提供待遇保障。
九、提供留學回國人才創新發展空間
鼓勵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用人單位招收外籍留學回國人才,推薦申報「國際博士後」計劃並給予資金支持。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用好創業示範基地、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等載體,為留學回國人才提供低成本高品質創新空間,設置免費辦公工位,減免物業管理費。
十、強化留學回國人才居住保障
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為留學回國人才提供一定期限的免費周轉住房。對符合條件的留學回國人才,由相關地區提供租購房補貼、人才公寓或人才保障性住房。
十一、提供集體戶落戶和檔案專屬服務
留學回國人才在京無產權房屋的,引進時可在聘用單位所在區級公共集體戶落戶,人事檔案可轉入聘用單位或單位委託存檔的檔案管理機構。
十二、優化出入境便利服務
已加入外籍的留學回國人才持有效簽證入境,因正當合理事由需多次出入境的,可換發多次出入境簽證證件。
十三、加強留學回國人才表彰激勵
開展「首都人才獎」評選表彰,對首都高質量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留學回國人才給予激勵。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