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國=贏得未來

「博鼇近零碳示範區」啟動運行一年來,節能減排成效顯著,達到了「國際一流、國內領先」水平,為全球「零碳標準」提供了「中國答案」。圖為博鼇零碳示範區內,建有光伏發電設備的停車場。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攝


「你好,北京!」3月22日,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曲克在微博上發出問候,這是他近5個月內第三次來到中國。
3月23日至24日,多名外企高管齊聚北京,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3月25日至28日博鼇亞洲論壇,又迎來阿斯利康、泰國正大等一批外企的高管。3月27日至31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在北京舉行,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深入交流、洽談合作。同期,波音、康寧等外企高管密集到訪商務部,三星電子和高通等高管參觀中國新能源汽車工廠。
外企高管密集來華,參加論壇、參觀工廠、洽談合作,用行動傳遞著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不少高管表示,「投資中國=贏得未來」。
對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有信心、有興趣
今年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共有來自21個國家的86位跨國企業的正式代表出席,首次參會的跨國企業數量創新高達到17家。
「這是我首次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感受到了中國堅定開放合作的決心和共享發展機遇的誠意。」泰國天絲集團首席執行官許馨雄表示,在全球經濟不穩定的當下,中國正以實際行動踐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承諾,為各國企業提供廣闊市場與合作機遇。天絲集團將持續深化在華投資佈局,推出更多貼合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共享中國發展紅利。
外企高管密集來華,體現了跨國公司對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信心。
來自美國的泰佩思琦集團,旗下有多個國際知名時尚品牌,中國政府提振消費的多項舉措讓他們備受鼓舞。集團首席執行官高祖安表示:「我們在中國看到了多元化的投資機會。我們會繼續加大在實體零售方面的投入,計劃在2025年底前在中國市場新開100家門店。中國市場的數字化進程非常迅速,我們也將持續在數字化領域發力,全面提升數字化運營能力。」
看數據,中國近年來一直是外商投資的高地。截至2024年底,外商累計在華投資設立企業近124萬家,實際使用外資20.6萬億元人民幣。去年中國新設立的外資企業近6萬家,同比增長9.9%。
在外企高管的日程安排中,不乏與中國企業的深度交流,展現出對中國市場真心實意的興趣。
登景山、逛胡同,曲克在視察蘋果門店的同時深度體驗北京風情。瑞士昂跑公司聯合首席執行官馬田·荷夫曼坐遊輪欣賞上海夜景,與多家運動企業負責人暢談尋覓商機。3月24日,三星電子會長李在鎔參觀比亞迪深圳總部,幾天前,他剛與高通公司總裁一同訪問了小米汽車工廠。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樸之水在參加博鼇亞洲論壇期間表示,中國在全球創新中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推動更多亞洲地區國家更快利用新技術、新能源,有效降低發展成本,支持經濟快速增長。不少國家都對中國究竟如何取得今天的成就感興趣,願意向中國學習在扶貧減貧、保持經濟增長活力等方面的經驗。
作為全球領先的專業服務機構之一,安永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帶動產業升級,推動新技術與新應用融合發展,助力中資企業「走出去」和外資企業「走進來」。安永中國主席、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陳凱表示:「中國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穩健的經濟增長和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承諾,將進一步鞏固其作為全球投資熱土的地位。」
「看多」「看漲」的同時優化投資結構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5年1—2月,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7574家,同比增長5.8%。全球投資機構紛紛調高對中國市場評級,「看多」「看漲」中國市場是眾多外企的共識。
「近年來,中國政府不斷完善營商環境,尤其是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中國政府通過一系列舉措,包括不斷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推動部門區域協作、深化國際合作等,為企業的權益保障築起了堅固屏障,大大增強了我們在中國持續投資、深入發展的信心。」許馨雄表示,近5年來,天絲集團在華投資累計已達43.6億元人民幣。未來,集團將持續擴大投資,與中國合作夥伴攜手共進。
從近期外企投資動態來看,持續優化投資結構是大趨勢。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電子商務服務業、生物藥品製造業、智能消費設備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33.5%、22.9%和40.7%。
隨著中國居民對健康的關注度日益提升,醫藥健康市場迎來更多關注。跨國藥企阿斯利康近日宣佈了一項25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將用於在北京新建全球戰略研發中心以及拓展生物科技創新合作與本地化生產。「這將是阿斯利康在華第二個、在全球第六個全球戰略研發中心,也意味著阿斯利康將在中國擁有與美國和歐洲相同數量的全球戰略研發中心。」阿斯利康全球首席執行官蘇博科表示,新中心將助力阿斯利康與中國的優秀人才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推動人工智能在醫藥領域的發展。
中國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吸引了眾多跨國企業來華投資。3月24日,曲克宣佈在中國啟動新一期清潔能源基金。目前,蘋果公司在中國的供應鏈已有2/3使用可再生能源。新基金將進一步助力蘋果在2030年實現100%可再生能源運營的目標。據瞭解,蘋果公司及其供應商於2018年推出首個中國清潔能源基金,目前已在中國14個省份新建超過1千兆瓦的風能和太陽能項目。
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展現出的蓬勃活力,為跨國企業提供了合作機遇。3月25日,寶馬集團宣佈在中國啟動360度全鏈AI戰略。該戰略以賦能數字化生產運營為基礎,提升全場景用戶智能體驗為中心,促進研發領域的開放創新為柱蠆式,旨在塑造寶馬在人工智能時代的長期競爭優勢。據瞭解,2026年寶馬首款國產新世代車型將搭載AI大語言模型和AI智能體,實現擬人化溝通、多智能體協同及開放生態整合。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在中國,AI在生產方面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應用場景,我們瀋陽的生產基地已使用了超過200種不同的AI應用。可以說,中國是我們推進技術創新、快速將創新成果應用到產品中的理想之地。」
科技創新是中國「磁力」的重要來源
外資何以持續看好中國市場?一方面,是對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充滿信心;另一方面,則是渴望從中國濃厚的創新研發氛圍中獲取靈感,科技創新已經成為中國「磁力」的重要來源。
進入2025年,中國創新領域亮點不斷,DeepSeek大模型、宇樹科技機器人等出圈產品,刷新了世界對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的認識。
Mercedes-平治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鬆表示:「科技始終是推動增長的關鍵驅動力,中國人民熱愛創新,有巨大發展潛力。我們來到中國,和這裏的工程師共同開發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而這些在中國誕生的創新成果不僅用於中國,還將應用於全世界。」
畢馬威中國近期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創新生態系統在跨國企業全球戰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全球戰略中融入中國創新體系,被跨國企業視為其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驅動力。「在超大規模市場、完整的產業鏈等傳統吸引力之外,‘中國創新’正成為跨國公司投資中國的‘新’引力。」畢馬威中國候任主席鄒俊表示。
創新的不凡表現,更吸引多個外資機構和投資人增持中國債券、股票等資產。美國高盛集團最新報告提到,越來越多的海外投資機構開始考慮增持中國股票。花旗分析師在近期報告中將中國股市評級從「中性」上調為「增持」。鄒俊表示,這背後是科技創新驅動中國資產重估。隨著中國人工智能等領域不斷實現新突破,以及國家對科技創新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越來越多海外投資機構開始考慮增持中國股票等資產。中國的科技領域不僅有非常好的發展土壤,還有龐大的企業和消費者群體,這些都是持續推動科技創新的源動力,也是全球機構投資者近期對中國資產、科技資產關注度提升的主要原因。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鼓勵外商投資。鼓勵外國投資者擴大再投資,支持參與產業鏈上下遊配套協作。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讓外資企業更好發展。
今年2月,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淩激帶隊「走出去」,到日本東京和大阪舉行「投資中國」外資政策說明會,受到日資企業的廣泛歡迎。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表示,下一步,還將籌備赴歐洲、美國、南韓、新加坡、中東等重點和新興引資來源地,開展「投資中國」系列主題活動。
「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中國通過實施科技自立自強戰略,正在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結合超大規模市場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政策,繁榮發展的中國將不斷為世界經濟注入確定性。」鄒俊表示。(本報記者 徐佩玉)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4月01日 第 06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