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奏響能源革命與高質量發展的交響樂章

在中國經濟版圖上,山西始終以「能源重鎮」的身份承載著國家能源安全的使命。面對「雙碳」目標與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命題,這座「煤炭巨人」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綠色變革。在這場變革中,中央企業以其雄厚的資本、領先的技術和全局性戰略視野,與山西攜手譜寫了一曲央地協同、創新驅動的轉型交響樂,央地合作的「山西實踐」已結出纍纍碩果。從傳統能源的綠色升級到新興產業的蓬勃生長,從基礎設施的智能煥新到區域經濟的活力重塑,山西與央企的合作不僅是一場經濟層面的深度「聯姻」,更是一次國家戰略與地方實踐的同頻共振。
戰略同頻央地合作的使命與機遇
山西是中國重要的綜合能源基地,煤炭儲量佔全國四分之一,煤層氣探明儲量居全國之首。然而,長期依賴資源型經濟的產業結構,也使其面臨轉型陣痛。2010年12月,國家批複設立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19年5月,山西被確定為全國首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這為央地合作提供了戰略柱蠆式。國務院國資委明確提出,央企要立足山西資源稟賦,深度融入其「十四五」規劃,通過產業鏈輻射帶動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培育。
在此背景下,央企與山西的合作呈現「雙向奔赴」之勢:一方面,山西以開放的姿態推出煤炭綠色開發利用、非常規天然氣、電力外送、現代煤化工示範、煤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五大基地建設,為央企佈局提供廣闊空間;另一方面,央企憑藉技術、資金與市場優勢,將山西視為能源革命與綠色轉型的「試驗田」。
2023年以來,山西把加強與央企戰略合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整體性謀劃、系統性推進。2023年9月舉辦了山西省與中央企業深化合作座談會暨簽約儀式,55家央企組團來晉,16名董事長寄語山西高質量發展,18名央企主要負責人在活動期間作了重要演講和發言,這是山西歷史上中央企業參會最多、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次盛會。截至今年3月,累計推動25家央企與省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對接中,與央企就合作方式、合作內容、意向項目等開展多輪溝通,充分融合和平衡央企和省內的訴求意願,最大程度促進合作共贏,牽引央企在晉投資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這種戰略協同,既是對國家能源安全的責任擔當,也是對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精準賦能。
如今,央地合作已結出纍纍碩果。截至2024年,駐晉央企資產總額突破1.5萬億元,貢獻稅費732億元,央企在晉重點推進項目316個,規劃總投資4571億元。2023年央企在晉實際完成投資1103.91億元,同比增長10%,增速高於山西省16.6個百分點,高於央企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2024年完成投資1159.8億元,同比增長5.1%,增速高於山西省1.9個百分點,高於央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充分體現了央企對山西發展的堅定信心。更為深遠的是,這種合作重塑了山西的經濟基因——2023年完成戰新產業投資386億元,佔比35%;2024年完成戰新產業投資690.8億元,佔比提高到59.6%。其中,新能源領域完成投資506.8億元,新基建領域完成投資76.2億元,煤層氣領域完成投資72.8億元,為山西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模式創新多元路徑下的合作實踐
在能源革命與高質量發展的壯闊征程中,山西與中央企業通過創新合作模式、聚焦重點賽道,構建起央地協同發展的生動格局。
央地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在山西呈現出多維度創新模式——
資本與技術共振。央企直接投資成為推動轉型的核心引擎。華電集團累計在晉投資超400億元,聚焦風電光伏基地建設與氫能研發。國調二期基金(規模315億元)的成立,更以央地資本聯動推動京津冀晉協同發展,成為產融結合的典範。太鋼集團先進不鏽鋼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通過重組,實現全球正選產品7項、國內正選產品8項,加速創新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應用。
產業鏈協同共生。通過「國家隊」與「山西隊」的協作,傳統產業鏈條被重新鍛造。10戶駐晉央企擔任7家省級產業鏈「鏈主」企業,覆蓋特鋼材料、高端裝備製造、鋁鎂精深加工、現代醫藥、第三代半導體、信息技術融合應用、合成生物等戰略性領域。
平台化生態構建。首創「晉善晉美·央地國民企合創未來·四季交流會」,以「1+4+N」機制(需求平台+季度會議+產業鏈對接)打破所有製壁壘。2025年首場會議促成央企省企與民企在能源、建築、裝備製造等領域的上百項合作意向,形成「國企實力+民企活力」的互補生態。
在合作版圖上,央企與山西聚焦核心賽道,打造了一批具有重大示範意義的標杆項目,在能源結構綠色重塑和數字經濟賦能轉型方面不斷取得突破。
在傳統能源升級方面,國家能源集團在能源領域科技創新方面給予山西重點支持,助力山西省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打造能源領域新質生產力。中海油在潘河區塊實現全國首個薄煤層氣大規模開發,為煤層氣安全高效利用探索了新路徑。中國石油針對深層煤層氣地質特徵和勘探開發技術難題,構建深層煤層氣富集理論與效益開發技術體系,推動在晉產能突破百億立方米。央地協同推動山西省煤層氣產量連創歷史新高,「三桶油」近兩年在山西煤層氣產量分別增長18.4%、16.7%,2024年達到105億立方米,佔山西省地面抽采量的84.8%。今年2月15日,總投資70億元的中國建材年產60萬噸高性能玻璃纖維智能製造項目一號生產線點火投產,打造全球領先的玻纖行業「燈塔工廠」。
一批央地合作的新能源項目在三晉大地湧現:三峽盂縣上社抽水蓄能項目進一步提升電網調峰調頻能力,助力新能源大規模並網。中能建襄垣「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以「園中園」模式優化產業佈局,建成後可助力襄垣經開區綠電佔比達50%以上。國網大同熱電儲能項目作為山西省首批「新能源+儲能」試點示範項目,建成山西規模最大的鋰離子電化學儲能電站,為電網穩定運行和新能源消納提供有力支撐。
在數字經濟賦能轉型方面,山西聯通協同晉雲科技打造山西煤炭工業互聯網智算平台,完成省級煤炭工業互聯網算力平台建設,打造全國首個「能源智算雲」,以算力賦能煤炭產業數字化轉型,實現從「挖煤」到「挖數據」的跨越。山西移動推進「暢聯山西信號升格」專項行動,全面實現省內高鐵、高速、國道移動網絡全覆蓋,三個一號旅遊公路網絡覆蓋率超過96.5%。
在基礎設施與民生保障方面,中交集團深度參與太原交通樞紐建設,中國建築推動城市更新與新型城鎮化;「五大電力」集團、中鐵建等央企主動作為,積極參與山西省供電供暖、鄉村振興、保交樓等重點民生工程,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至上」理念,為增進山西人民福祉貢獻了央企力量。
服務保障營商環境與工作機制
市場經濟是「候鳥經濟」,哪裡環境更適宜,各類經營主體就會飛去哪裡,各類要素資源就會流到哪裡。營商環境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一個地區經濟生態的好壞,直接影響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活力。近年來,山西主動與中央的要求對錶、與先進地區對標、與企業的期盼對照,持續創優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在省級層面,山西聚焦營商環境、政務服務、數字政府、公共資源交易、政府監管五大領域,通過推廣「一站式」涉企綜合服務平台、深化「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深化數據賦能應用場景創新、構建統一規範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體系、推進綜合監管「一體化」等方式,為市場主體提供一站式便捷高效服務。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作了專門部署,包括推廣涉企政策「一站式」綜合服務,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推廣「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等等,積極營造市場配置資源、政府解決困難的良好發展環境。
在服務央企專項方面,山西成立由分管副省長擔任組長,11個市政府、30個省直部門負責人組成的省級央企服務工作專班,建立駐晉央企、專班成員單位、省屬企業三方聯動機制,實現督導督辦、項目調度、對接交辦等服務機制常態化、實質性運行。各成員部門協同聯動,高效解決中國建材泰山玻纖山西項目資源配置、中節能與晉能控股新能源合資公司持續運營、中電科與潞安化工供應鏈合作等重大問題訴求23件,10餘家央企發來感謝信,滿意度和獲得感顯著提升。太原市推出央企出國(境)綠色通道等多項服務舉措。晉城市幫助企業減免稅務罰款3400萬元。山西省轉型綜改區積極解決央企要素配套、徵地拆遷、手續辦理等方面訴求。山西省公安廳調研53家重點企業及市公安機關央企服務工作開展情況,逐條落實、逐項銷號。山西省科技廳支持央企開展科研項目資金達3000萬元。山西省稅務局召開央企駐晉機構座談,現場解決涉稅實際問題。山西省人社廳「點對點」強化中央駐晉單位用工服務保障等,成效明顯。
面向未來,山西與央企的合作將邁向更高維度,不斷深化能源革命。央企協同省屬能源企業強化能源領域科技創新,助力山西省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培育新質生產力:主動加入央企牽頭的創新聯合體,推動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出來」、一批攻關成果「用起來」、一批優勢技術產品「強起來」,為山西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有力科技支撐;提升合作能級:在傳統的煤炭、電力、化工、基礎設施等方面合作繼續走深走實的基礎上,著力推動合作向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生態環保等新興產業領域不斷拓展,力爭2025年央企在晉完成投資增長8%以上。
從「煤海翻黑浪」到「綠電映青山」,山西與央企的合作,不僅是一場資源型經濟的涅槃重生,更是一次國家戰略與地方創新的深度融合。在這場變革中,央企的「頂樑柱」作用與山西的「橋頭堡」使命交織共鳴,傳統產業的厚重底蘊與新興科技的輕盈躍動相得益彰。當三晉大地的轉型故事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敘事,山西與央企的合奏,正以鏗鏘之力,奏響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強音。
本報記者姚毅
(責編:馬雲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