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股票型基金經理最新研判:結構性機會增多,這些行業可淘金

圖/IC圖/IC

權益類基金髮行持續升溫。

最新數據顯示,3月股票型基金成立81只,刷新單月紀錄。其中,指數型基金備受青睞,成為新發基金的主要力量。與此同時,從頭部權益類基金經理在管規模排名來看,前20名權益類基金經理中,股票型基金經理佔據主導地位,混合型基金經理僅張坤一人躋身其中,且位列第20名。

市場火熱,是對未來的普遍看好。隨著公募基金2024年年報陸續披露,基金經理的最新研判逐漸浮出水面。貝殼財經記者梳理多位千億股票型基金經理的觀點發現,大多看好2025年的市場表現,並認為A股結構性機會仍將持續並進一步增多,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領域則成了可以金塊的賽道。

市場前景如何?

A股估值處於歷史底部具備較好投資吸引力

展望2025年,多位千億股票型基金經理持樂觀態度。

「雖然面臨擾動,但投資者風險偏好在政府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的決心帶動下有望整體好於2024年,並且隨著更多行業自發收縮供給疊加配套政策支持,A股結構性機會仍將持續並進一步增多,寬基指數配置性價比凸顯。」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基金經理柳軍表示,政策延續性、需求不足物價承壓、外部環境仍將是影響市場的關鍵因素。

易方達滬深300ETF基金經理餘海燕則認為,2025年中國經濟有望在政策支持下逐漸回穩,消費回暖和房地產止跌將改善市場對企業盈利的預期。儘管外部環境挑戰仍存,但國內一系列逆週期調節政策能有效對衝外部的不確定性,政策托底和流動性充裕對A股市場仍將起到關鍵性支撐作用。

「影響後續A股市場整體表現的主要矛盾還是對中國經濟基本面預期,市場對穩增長政策的關注度持續提升,政策也仍將是未來影響股市較為關鍵性的因素。」餘海燕在基金年報中寫道,A股市場的制度性紅利也在逐漸顯現,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內涵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餘海燕強調,當前A股市場估值仍處於歷史底部區域,與全球市場比較處於明顯偏低水平,縱向及橫向對比均具備較好的投資吸引力。

展望2025年,易方達創業板ETF基金經理成曦、劉樹榮預計,中國宏觀經濟將持續保持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基於上述分析,A股市場或將延續增長態勢。」

上述團隊也表示,當前A股市場整體估值處於歷史中低水平區間,具備一定的投資吸引力。倘若2025年經濟復甦情況超出預期,企業盈利狀況得以有效改善,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有望實現進一步修復與提升。

「從流動性角度來看,預計將繼續維持寬鬆狀態。海外主要經濟體已步入降息週期,這一趨勢將為我國貨幣政策提供更為充裕的操作空間。在此基礎上,貨幣創新工具也將持續發揮效能,為資本市場注入更多的增量資金。」成曦、劉樹榮表示。

哪個賽道有「錢景」?

人工智能浪潮迭起,基金經理看好新興產業

對於2025年市場投資方向,多位公募基金經理看好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領域。

華夏滬深300ETF基金經理趙宗庭稱,2025年A股市場在政策支持和經濟復甦的背景下,有望延續上行態勢,結構性機會進一步增多,內需驅動和科技創新是兩條確定性較高的投資主線。

成曦和劉樹榮表示,在政策扶持與技術進步的雙重驅動加持下,新興產業極有可能成為2025年A股市場的重點關注領域:一是人工智能領域,伴隨技術的持續創新突破,其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延伸,這促使相關企業的盈利預期持續攀升,進而吸引大量資金湧入該領域;二是新能源產業方面,當前產業格局正逐步清晰明朗,供需結構也得到了有效優化,預計光伏、新能源汽車、儲能等細分產業仍將維持較高的增長速率;三是隨著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新質生產力形式逐步落地並取得切實成效,預計市場的投資邏輯將從交易概念向交易業績轉變。

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基金經理榮膺表示,2025年國內經濟困擾投資者的幾個關鍵點正逐個被解決。化解地方債務有條不紊地進行,房地產市場基本企穩封鎖宏觀經濟下行風險,信用風險釋放對M1的傷害基本結束。國內經濟向上的彈性也許有待時日,但是更需要強調的是向下風險非常有限。

「在這個狀態下,配置權益資產有一定看漲期權的屬性,可以積極看多權益資產。」榮膺表示,風格方面,價值方向關注自由現金流因子而非絕對的低估值,資本開支減少帶來企業自由現金流的改善,會提升股東回報,同時關注內需何時改善;成長方向關注人工智能應用,如雲計算、電子、傳媒、智能駕駛。風險方面,來自海外的擾動如果帶來市場階段性的回調,應視作機會,而非趨勢性下跌的風險。

華安創業板50ETF基金經理許之彥表示,展望後市,我國經濟延續穩中向好趨勢,宏觀政策將更加積極有為,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資本市場併購重組政策向新質生產力傾斜,為以創業板為代表的科技板塊注入動能。產業層面,人工智能浪潮迭起,AI端側創新不斷,創業板權重行業通信、電子、汽車等均有受益。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