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鄉村振興在行動|人文環境提檔升級 東莞沙田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新華網廣州4月1日電(李俊豪 李炬景 謝燁)春意盎然,在廣東這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嶺南大地上,東莞沙田鎮用「繡花功夫」提升城鄉環境品質,推動招商引資,煥發文旅新活力,為廣東「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提供經驗,用實際行動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城市換新顏 提升市民幸福感
從港口大道轉入濱江路,一個醒目的刻有「沙田」字樣的大石頭立即映入眼簾,成為沙田鎮濱江路的新地標。沿著濱江路前行,兩旁的綠化帶佈滿了鮮綠的草坪和鮮豔的鮮花,為道路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當地工作人員介紹,過去濱江路面臨綠化帶部分缺失、沿街界面破損、人性化設施不足等痛點,針對這些痛點問題,沙田鎮以「微改造」的手法,通過「道路綠化、道路工程、街道品質設施」三個方面提升濱江路交通品質,打造層次分明、色彩豐富、疏朗通透的綠化景觀帶;通過設施優化形成暢通連續的慢行系統,增加口袋公園以及完善城市「傢俱」,達到「綠廊透,慢行通,宜遊宜憩」城市效果。
曆時數月,濱江路實現華麗蛻變,這條3.1公里的濱水長廊以「綠意盎然、暢通無阻、休閑勝地」的全新姿態成為城市新名片。家住濱江路附近的陳先生說:「我已經來沙田十多年了,濱江路改造後,我更加願意帶小孩過來散步,整個環境很舒服。」
「村在景中,人在畫中」詮釋著沙田鎮闍西村的優美村莊環境。作為廣東省「百千萬工程」第二批典型村培育名單中的一員,闍西村經過兩期的綠美建設、「三線」整治等提檔升級工作,以「美麗庭院」為載體,實現了「一家一園景,處處是風景」,成為沙田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典範。目前,沙田鎮做好「庭院+經濟」產業,擁有「美麗庭院」94戶,讓居民擁有獲得感與幸福感。
從美化城市景觀到鄉村「庭院」建設,沙田鎮努力打造灣區至美濱海港城。沙田鎮黨委書記劉永定表示,近年來,沙田鎮「點」「線」「面」多措並舉,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提升城市的基礎承載能力、公共服務配套水平和生活環境品質,以高品質城市環境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服務質效優 打造「政通人和」新高地
沙田鎮鄉村振興發展道路離不開項目支撐和產業集聚。
2025年2月,沙田鎮邀請了43個總投資額188億元的重點招商引資和增資擴產項目負責人召開「新春第一會」。劉永定表示,沙田是一片投資的熱土,邁向更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希望政府與企業「雙向而行」,加快項目落地,形成更多實物投資量。
2024年,沙田鎮突出「無事不擾,有求必應,優質服務」,主動靠前服務企業,集中召開3場重點企業懇談會,與115家重點企業面對面交流,提升服務質效,推動經濟穩健增長。堅持開門招商、以商招商,新引進重點項目17宗,簽約總投資75.4億元。

2025年,沙田鎮將發揮泥洲島、西太隆現代化產業園等廣闊產業承載空間優勢,實施「人工智能+」行動,聚焦智能機器人、低空經濟、生命科學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精準招商。加快推動家家宜等21個項目動工,維龍等14個項目投產,支持現有企業增資擴產,進一步釋放經濟效益。
同時,沙田鎮將緊抓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契機,著重保障空港中心、飛力達、啟盈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動「保稅+」業務提質增效,構建綜保區多元化業務生態,爭創外貿新優勢。
文化鑄魂魄 煥發文旅新活力
歷史是城市的記憶,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沙田鎮疍家、莞草、龍舟等本土文化綻放出新的時代光芒。
沿著沙田鎮穗豐年水道自北向南順流而下,兩岸風光盡收眼底,疍家文化早已融入當地建築。在融生態保育、文化展示體驗及體育休閑於一體的穗豐年濕地公園內,「祭海潮歌」「載月漁歸」「鹹歌覓貝」等景觀講述著疍家人出海捕魚、登舟上岸、疍歌傳情等歷史風俗。

為進一步煥發文旅新活力,沙田鎮主動求變,拍攝與疍家文化相關的網絡動畫大電影;謀劃海洋渡假酒店、親子主題樂園等一批文旅項目,打造「灣區生態親子旅遊渡假區」;依託豐富的水源稟賦,高水平重建海鮮長廊,打造「吃在沙田」飲食文化品牌,一個充滿文化底蘊和時代氣息的文旅新沙田正在悄然崛起。
以穗豐年水道為主軸,龍舟公園、文化藝術中心等景點串珠成鏈、連線成片。嶺南疍民文化館館長黎敬威表示,希望通過疍家文化藝術中心這樣一個有特點、有看點的場所,吸引更多人關注沙田,來到沙田,通過文旅融合,推廣沙田的文化品牌。
文化與經濟交相輝映,環境與產業協同發展。未來,沙田鎮將乘著廣東「百千萬工程」的東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堅持以旅塑文、以文彰旅,為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更加強勁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