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昌海洋公園去年虧損擴至7.5億,負債高企下計劃控成本找融資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曲筱藝)3月31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海昌海洋公園獲悉,2024年海昌海洋公園收入約18.18億元,與2023年的18.17億元基本持平;但淨虧損從2023年的1.82億元擴大至約7.5億元;母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也從2023年的1.97億元增加至2024年的7.4億元,虧損同比擴大275%。

海昌海洋公園表示,2024年得益於鄭州海昌海洋公園開始了完整年度運營,集團收入由2023年的18.17億元微增至18.18億元,增長約0.1%。

圖/海昌海洋公園2024年業績截圖。圖/海昌海洋公園2024年業績截圖。

財報顯示,2024年海昌海洋公園旗下公園入園人次約1079萬,較2023年同期增長16.1%,公園板塊收入為16.85億元。目前,海昌海洋公園在全國範圍內自持並運營7家以「海昌」為品牌的大中型文旅項目。

文旅服務板塊收入增長2.8%,北京海洋公園項目2027年試運營

海昌海洋公園表示,2024年,由於OAAS(文旅服務及解決方案業務)新項目的增加,該板塊收入增長約2.8%,達1.33億元。據瞭解,輕資產運營方面,目前正在推進中的項目包括上海海昌海洋公園二期、北京海昌海洋公園項目、福州海昌海洋公園項目、寧波前灣新區海昌IP樂園及沙特阿拉伯海昌海洋公園。其中,上海海昌海洋公園二期包括東方海洋項目總建築面積約14萬平方米,預計於2026年開業。

除了主題公園外,海昌海洋公園指出,公司在運營中發現渡假酒店是IP落地的一個重要載體,未來會著重拓展IP酒店這條業務線。此外,也會探索IP主題館、IP主題店(FEC)、IP快閃店、IP賽事及嘉年華等不同形態的IP產品。數據顯示,上海公園的奧特曼主題酒店2024年入住率超70%,節假日旺季經常實現100%入住率。2024年1月,鄭州公園奧特曼主題酒店開業首週全部預訂滿房。

海昌海洋公園表示,未來將持續加大夢AAS+IP運營模式。未來兩年,上海公園二期和鄭州公園二期的開業,將為業績增長提供確定性支持。海昌海洋公園將在北京及福州分別落地兩個大型輕資產主題公園項目,通過由國資合作方負責土地獲取及投資建設、由海昌負責項目運營且實現收入並表的商業模式,快速推進文旅服務及解決方案業務。

關於北京海昌海洋公園項目,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海昌海洋公園方面獲悉,目前項目正在實施設計深化,已啟動基礎工程施工,計劃於2026年上半年實現主體結構封頂,並於2027年上半年開始試運營。據瞭解,北京海昌海洋公園項目毗鄰環球影城,位於地鐵7號線高樓金站出口,總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預計總投資額約42億元,由通州城建集團負責土地獲取和投資建設,海昌負責運營管理。

流動負債淨額達29.53億元,尋求融資改善現金流

2024年海昌海洋公園消息不斷,且頗具「戲劇化」。

去年10月底,曾有傳聞稱公司將出售資產、私有化,或控股股東將出售所持股權。隨即海昌海洋公園發佈自願性公告,針對市場傳言進行澄清。

2024年11月18日,海昌海洋公園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份短暫停止買賣;2024年11月21日恢復。根據海昌海洋公園發佈的公告,已於近日就潛在融資事項與一家產業基金訂立無法律約束力示意性條款清單,約定該基金擬認購公司發行的可轉換債券1億美元,所得資金用途為一般性公司資本開支和流動資金。

海昌海洋公園當日在另一份公告中表示,2024年11月18日,公司收到銀行《逾期貸款(墊款)催收通知書》,該銀行及其他多家銀行(下稱「貸款人」)與海昌海洋公園旗下一家子公司簽訂的貸款合約下的債務於2024年11月17日到期,該債務包括5000萬元的本金和約1380萬元的利息,要求該子公司立即履行還款義務。公告顯示,海昌海洋公園已與貸款人積極磋商探討解決方案,雙方已就穩定該子公司及其項目經營管理、妥善化解風險等達成共識。海昌海洋公園方面表示,公司正盡最大努力籌措資金以結清未償還款項,並尋求新的再融資機會。

圖/海昌海洋公園2024年業績截圖。圖/海昌海洋公園2024年業績截圖。

對海昌海洋公園來說,2024年的負債或是比虧損更為迫在眉睫的棘手問題。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海昌海洋公園的流動負債淨額為29.53億元,年內有約4.97億元的銀行及其他借款到期未償還。海昌海洋公園稱,後續已償還其中約0.67億元;截至目前,銀行及其他借款約人民幣1.04億元已成功續期。海昌海洋公園還表示,集團繼續監察資本開支,務求現金資源取得平衡及紓解,以支持公園營運,以及採取行動收緊針對多項營運開支的成本控制,並正積極尋求新的投資及業務機會,目標是錄得營運盈利及正數現金流。

財報中,海昌海洋公園也提到了去年11月的融資消息,並表示公司一直積極與潛在投資者磋商,以期在有需要時取得進一步融資,包括但不限於股本融資、供股及發行新可換股債券,以改善本集團的流動資金。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