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解放軍「蟒蛇戰術」震撼登場 全面鎖島預演

來源:直新聞

直新聞:劉先生,在您看來,解放軍東區戰區今天在台灣島周邊展開的聯合演訓,都具備一些什麼樣的特點?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認為,東區戰區這次演訓的最大特點,其實就隱藏在東區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的話中。施毅說,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區戰區將組織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兵力,在位於台灣島的周邊組織艦機多方向抵近台灣島。其中的關鍵詞句就是,「組織艦機多方向抵近台灣島」。

從中我們可以解讀出的信息就是,第一,解放軍在台海的軍事行動,正在日益逼近台灣本島。也就是,最初解放軍的演習與演訓,主要是集中在美台單方面劃定的所謂「台海中線」的大陸這一側,後來則是逐漸突破了所謂的「台海中線」,使得所謂的「台海中線」幾乎形同虛設,那麼現在則是全面逼近台灣本島了,甚至離台灣島最近的時候只有區區二三十海里;第二,過去無論是解放軍的繞台巡航,還是幾次大規模的圍台軍演,多是從空中進行的,也就是用軍機或導彈在空中圍困台灣島,而現在海軍、陸軍、空軍、火箭軍一起上了。這也就意味著,解放軍逼近與圍困台灣島的方式,已經從過去單一維度的空中,逐漸變成了海陸空天全方位與多維度。

毫無疑問,按照過去的標準,解放軍這次採取的是一次高度敏感與高度對抗性的軍事行動。然而,尤其值得外界注意的是,跟解放軍先後在2024年5月份和10月份開展的「聯合利劍—2024A」和「聯合利劍—2024B」演習不同,這次解放軍的行動並沒有公佈代號。這也就意味著,解放軍的本次行動是一次普通與常態化的軍事演練。我認為,解放軍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讓自己進一步熟悉和掌握台海戰場的環境,以為將來全面封鎖台灣本島做準備,而且更為關鍵性的是,它還可以產生另外幾重戰略與戰術上的效果,一是通過逐步「切香腸」的方式,不斷升級對「台獨」勢力的軍事威懾,二是不斷消耗掉台灣軍隊的戰力,讓他們疲於奔命,三是用這種常態化的動作最終達成讓台軍習慣與放鬆警惕的效果,這樣的話,將來解放軍真的要對「台獨」勢力採取行動的時候,就可以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戰術效果,甚至解放軍還可以在突然間就「由訓轉戰」。

直新聞:針對此次全方位抵近台灣島的演訓行為,解放軍東區戰區還發佈了一張名為《進逼》的軍事行動主題海報。對此,您又作何解讀?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想,進逼兩個字,非常形象,它首先讓人想到的並不是戰爭,而是兵臨城下,是全面封鎖,並在此基礎上,不斷給對方施加壓迫感,越來越向對方靠近,甚至是越纏越緊。說得再形像一點,這其實就是眾所周知的所謂「蟒蛇戰術」,也就是通過不斷地纏繞與收緊的方式,最終讓對方窒息。

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過去三年來,解放軍已經舉行過至少4次大規模封鎖台灣的海空聯合軍演,而且強度一次比一次大,演習範圍一次比一次廣,距離台灣本島也是一次比一次靠近。其中2022年8月,解放軍首度在台海周邊實施「圍台軍演」,並首次發射東風導彈穿越台灣上空。那麼再聯想到這次東區戰區發佈名為《進逼》的軍事行動主題海報,這實際上也就預示著,未來一旦因為「台獨」導致台海局勢升級,解放軍的對台戰略與戰術,並不是立即發動全面的戰爭,更不會有所謂的立即登島作戰行動,而是會採取所謂的「蟒蛇戰術」,也就是先全面封鎖住台灣島,然後再一步步收緊封鎖與包圍圈,並且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最終達到以戰逼和、以戰逼談、以軍促政、以戰逼統的效果。也就是最終將「台獨」勢力逼到談判桌上,勒令其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放棄「台獨」主張與行為。而東區戰區逐步抵近台灣島的軍演與演訓行為,實際上就是這一戰略與戰術的預演。

而在我個人看來,解放軍的這一戰略與戰術,不僅是非常理性的,而且是實用與可行的。首先,隨著兩岸軍力失衡,大陸軍事實力越來越強、台灣越來越弱的狀況進一步加劇,大陸完全具備對「台獨」勢力採取「蟒蛇戰略」的條件;其次,從地理上來說,大陸不僅面積廣大,擁有廣袤的戰略縱深,而台灣則是一個孤懸於海上的島嶼,非常容易遭到封鎖與纏繞;第三,作為一個完全外向型且無法自給自足的經濟體,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只有30%左右,而能源自給率則更低,石油安全庫存量約為146天、天然氣安全庫存量約10天、煤炭安全庫存量約為39天。這也就意味著,一旦解放軍採取全面封鎖台灣的「蟒蛇戰略」,不出三個月台灣就會陷入彈盡糧絕的尷尬境地。而且更為關鍵的是,解放軍採取全面封鎖台灣的「蟒蛇戰略」,還可以儘可能地減少全面開戰而給兩岸帶來的巨大損失,可以兵不血刃就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作者丨劉和平

排版丨陳吉歡

編輯丨郭永佶

審校丨吳蔚

監製丨王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