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花遊持續升溫 「鄉」遇春光精彩紛呈

春風和煦,草木蔓發。位於滁州市馬廠鎮玉屏村的龍山櫻花園的千畝櫻花近日迎來盛花期。櫻花盛放,猶如大片粉白相間的雲霞。遊客徜徉其中,就像置身於一幅粉色花海與淳樸村莊交相輝映的田園畫卷之中,沉浸式體驗歐陽修筆下「野芳發而幽香」的獨特意境。

孩子們在龍山千畝櫻花園進行踏青研學活動。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孩子們在龍山千畝櫻花園進行踏青研學活動。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春日的鄉村,是自然與人文交織的斑斕長卷。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精選推出32條「花期鄉遇」主題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安徽滁州「醉翁之意 亭城賞花」之旅便是其中之一。廣大遊客追隨春天的腳步,開啟「鄉村四時好風光」,邂逅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今,越來越多遊客選擇來到鄉村旅遊,在綠水青山中尋一份寧靜與詩意。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提升鄉村旅遊特色化、精品化、規範化水平」。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各地擁有獨特的自然風光、民俗文化、傳統技藝等,只有深挖這些特色資源,才能打造出與眾不同的旅遊產品,避免同質化競爭,滿足遊客多樣化的需求。

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各地不斷探索傳統村落、民族村寨、歷史建築、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文化資源的盤活利用,將優秀鄉土文化融入鄉村旅遊產品、賦予時代內涵,讓遊客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

在八桂大地,「三月三」總是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與濃濃的民族情。「三月三」期間,廣西的城鎮鄉村瀰漫著濃鬱的節日氣息。天峨縣三堡村的3.47萬畝油桐花如素白錦緞鋪展山間,與青瓦木樓、層層梯田相映成趣;玉林市鵬垌村通過文旅融合創新,打造兼具文化展示和鄉村旅遊體驗的嶺南傳統村落遺址文化景區;在南丹縣巴平村,竹竿舞、銅鼓舞等非遺表演輪番上演,遊客還可參與「開秧門」農耕儀式,感受壯族稻作文化魅力。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人李白在廬山寫就的名句讓許多遊客慕名前往。走進廬山秀峰,掩映在竹林鬆濤中的鄉村民宿各具特色。近年來,廬山積極探索業態融合,大力發展「賞花經濟」,帶動當地民宿產業發展,激活鄉村旅遊,讓遊客在自然與人文的交融中,找到心靈的棲息地。

在社交媒體上,「到海晏村看一場日落」已然成為遊客與昆明的浪漫約定。村子裡長長的青石板路,見證著曾經往來此處的商賈,又迎來了如今天南地北的旅人。憑藉日落美景、古漁村風貌和不斷完善的特色文旅項目,海晏村實現了從傳統漁村到文旅地標的「華麗轉身」。數據顯示,海晏村2024年遊客量超過220萬人次,消費總額達1.05億元;2025年春節假期接待遊客20萬人次,創收480萬元。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放鬆疲憊的身心,已然成為旅遊的新潮流。從南到北,從東區到中西岸,一幅幅建設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遊的新畫卷,正展現更多活力,打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