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共創|從「等天光」到「造風光」,AI繪灕江探索創作新境

碧波蕩漾,山巒若隱,煙霧飄渺似墨畫,灕江的孩子「水娃」帶領人類乘舟泛遊,探尋一段守護生態的奇幻之旅……3月29日,在「人機共創·2025AI賦能正能量創作大會」上,觀眾跟隨AI暢遊神話世界,一起邂逅了超現實的桂林山水。

《灕江神話》。人民影片供圖《灕江神話》。人民影片供圖

《灕江神話》由廣西廣播電視台影視綜藝節目中心副主任、紀錄片《灕江》總導演藍雲劍和快手團隊借助可靈AI,曆時一個月製作完成。在AI輔助下,影片中許多桂林元素的呈現變得豐富起來、煙雨灕江的場景讓人倍感驚豔。

這一成效的背後,卻藏著導演創作之初的疑惑:一個月來得及嗎?AI真能創作嗎?

「過去兩年,我和團隊拍攝了紀錄片《灕江》。為了捕捉灕江的日出雲海或星空,團隊需要毅力,也需要運氣。這次《灕江神話》通過AI創作,只需輸入指令,就能生成超越現實的奇幻場景。」藍雲劍表示,傳統手繪需要耗時半月的動畫場景,可靈AI卻能在兩小時內提供數十種方案。

藍雲劍分享AI影片創作心得。人民影片供圖藍雲劍分享AI影片創作心得。人民影片供圖

AI給予的「助攻」還不止於此。在某些歷史場景的複原上,過去是情景再現,需要人去演繹,現在可以借助AI去重構場景,讓它接近還原真實,這既豐富了表現層次,也豐富了畫面感。此外,AI在策劃、收集海量資料等前期工作中還能幫助檢索山海經、桂林灕江的詩歌等內容。

從依賴傳統實拍加特效,到AI成為得力助手提供全新的視角和可能性,創作者拓寬了講好故事的新路徑。「AI讓我這樣的傳統媒體導演,有了更多的選擇。」藍雲劍感慨不已。

一邊是觀眾對創新內容的期待,一邊是有限的預算和人力,影片內容生產往往容易陷入效率與質量的拉鋸戰。「借助可靈AI更便捷的操作、更豐富的能力、更專業的參數和更驚豔的效果,將大幅降低內容尤其是影片創作的成本與門檻,並簡化流程。」快手科技聯合創始人楊遠熙在此次大會上向觀眾分享,作為國產影片大模型的代表,可靈AI自去年6月發佈以來,始終保持全球領先水平。今年1月,可靈AI全球月訪問用戶數環比增長113%,已成為全球AI內容創作者和藝術家們的主流影片創作工具。

楊遠熙向觀眾介紹可靈AI。人民影片供圖楊遠熙向觀眾介紹可靈AI。人民影片供圖

楊遠熙表示,大模型創新應用任重道遠,可靈AI雖剛起步,但在內容創作及廣告、影視、短劇、電商等諸多行業已展現出強大的應用潛力。「影片大模型的價值正在於,讓每個普通人都有機會打破行業和文化壁壘,實現創意生產力的工具普惠。」楊遠熙說。

如今,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影片創作門檻顯著降低,AI影片製作正引領人們進入一個全民創作的新時代。

談及未來AI與人之間的關係,藍雲劍深感「技術是翅膀,人文才是羅盤。」AI能模仿生成李可染筆下的灕江山水,但人文筆觸才能刻畫出漁翁煙鬥上青銅包漿的溫度。「AI與人文交融,技術與情感碰撞,觀眾才能收穫無法被算法替代的溫度與深度。」藍雲劍說。

人機共創,智慧共生,AI正在奔赴一個嶄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