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兩百餘企業聯合招聘,3000餘優質崗位向三地大學生開放

4月1日下午,「2025年京津冀高校畢業生春季大型雙選會」在北京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舉辦,200餘家重點企業在室內室外擺起展台,學生們手持簡曆穿梭於不同的企業間,尋找合適的崗位。此次參會的企業涵蓋高端製造、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金融科技等20餘個行業,累計提供3000餘個優質崗位,吸引了京津冀2000餘名高校畢業生參加。

記者瞭解到,此次雙選會由北京市教委、天津市教委、河北省教育廳聯合主辦。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來,三地教育部門已為高校畢業生組織了百餘場大型的各類招聘活動。下一步,京津冀教育主管部門還將持續推進三地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的共建和共享,著力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4月1日下午,「2025年京津冀高校畢業生春季大型雙選會」在北京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舉辦。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4月1日下午,「2025年京津冀高校畢業生春季大型雙選會」在北京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舉辦。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抓住春招關鍵期,學生求職更迫切

「工作內容主要是什麼?」「工作地點在哪裡?」「什麼時候能有面試信息回覆?」當日下午1點半,雙選會剛剛開始,不少學生已經手持簡曆來到了現場,開始與招聘企業溝通交流。

學生們排隊與企業招聘負責人溝通交流。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學生們排隊與企業招聘負責人溝通交流。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我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今天投遞的都是計算機相關的崗位。之前一直在實習,但是沒有什麼跟計算機相關的實習經歷。」來自北京農學院的大四學生張同學告訴記者,自己很希望能繼續在計算機領域工作,剛剛也成功投遞了兩份簡曆。

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相關崗位也很受歡迎,不少企業展位前都排起了長隊。來自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李同學的目標崗位是研發工程師,「這幾年新能源汽車都特別火,我個人也很看好這個行業,所以想著能進北汽這類國企最好,更穩定些,而且有發展前景。」

記者注意到,還有三個月就要進入畢業季,在春招關鍵期,大學生們的求職意願越來越強烈,也願意從不同角度嘗試求職。

來自北京工商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張同學今年6月將畢業,她和兩名同學一起前來求職。「現場其實招聘材料學大類的崗位不少,但是我們的研究方向是高分子材料,研究領域不一樣,所以找工作難度不小。」張同學告訴記者,臨近畢業,在找工作時難免會焦慮,「我們現在除了投遞專業相關的崗位,也會投遞一些不限制專業的崗位。也有一些企業在去年秋招時就投過簡曆,但是沒有回音。春招時再次看到,也會再試一試。」

現場還有不少來自河北和天津的求職者,也有高校的老師代替學生們前來。河北科技大學就業辦老師趙莽莽帶著該校學生的幾百份簡曆來到了現場。「在整理簡曆的過程中發現建築類、土木類的簡曆還是多一些,來之前學生們都已經選好了企業和崗位,在簡曆背面標註好了。我一會兒就幫他們都投遞出去。」趙莽莽建議,「學生們可以邊找邊看、‘貨比三家’,但不能老是處於比較之中,每個人都應該考量自己的實際情況。」

記者瞭解到,本次雙選會吸引京津冀三地200餘家重點企業參會,涵蓋高端製造、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金融科技等20餘個行業,累計提供3000餘個優質崗位,京津冀高校畢業生2000餘人參加。參會企業中,國企央企佔比57%,專精特新企業佔比9.2%,充分體現三地產業互補與資源共享。與此同時,線上還同步開啟「2025年京津冀高校畢業生春季網絡雙選會」,打破地域限制,助力畢業生實現「雲端求職」。

提高崗位與大學生的適配度

記者注意到,此次招聘會設置了六大主題專區,包括「京企直聘」北京市屬國企專區、專精特新企業專區、北京企業專區、河北企業專區、天津企業專區以及信息科技大學專區,200餘家招聘企業按區分佈。

此次招聘會設置了六大主題專區。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此次招聘會設置了六大主題專區。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北京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副主任朱況表示,為了提高參會企業崗位需求與大學生的適配度,已經多次通過「成功就業」微信公眾號以及北京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信息網發佈200多家參會企業的詳細招聘信息,希望大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所學專業和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來有針對性地做匹配和選擇,然後再到場參會。

天津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王中喜也表示,雙選會前已經提前將相關企業信息推送至全市54所高校,與高校的就業部門提前聯繫,並挑選相關專業的學生前來參會。

河北省教育廳學生就業創業事務中心主任姚增輝介紹,此次共組織了近50所高校的700名大學生赴京參與雙選會。其透露,今年河北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為57.9萬人,比去年增加了2.1萬人,為了幫助大學生們順利就業,高校主動走出去訪企拓崗,瞭解企業人才需求,並根據其需求調整培養方案,增加供需適配的人才。「這次聯合舉辦雙選會也是通過把三地的優質企業聚到一起,給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優質崗位和企業資源,來促進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

在崗位匹配度提升的同時,大學生們也必須要面對的一個現實是:相對於秋招,春招企業釋放的崗位數量變少。企業更看重求職者哪些能力?

一家「專精特新」企業招聘負責人告訴記者,其所在企業的應屆生招聘已經接近尾聲,但是還想借助大型雙選會儲備一些人才,「我們企業招聘崗位以研發技術類為主,目前還在招的都是管培生,博士、博士後,這樣能夠進入企業里做一些科研工作。在學曆上,要求是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在能力上主要看專業以及個人綜合素質。」他舉例,除了學業成績外,也會關注學生的論文發表情況、日常參與的科研項目等。

寒序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聯合創始人朱欣嶽告訴記者,此次參與雙選會招聘的主要是財務人員以及技術側的芯片研發和人工智能算法人員,「在秋招的時候已經找到了比較心儀的人選,所以今年春招開放的崗位名額不是很多,但是我們更希望這些崗位能招到有專業知識,也有相對比較完善的實習實踐經驗的學生。」其透露,公司對畢業生的學曆、畢業院校沒有太多要求,更看重的是科研和實習經歷,以及學習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態度。一般集成電路類碩士畢業生入職後,月薪在1.5萬-2.5萬元,年薪有三四十萬元。

提升大學生就業力,AI模擬面試來幫忙

記者瞭解到,為提升畢業生求職競爭力,雙選會現場還設立了「AI就業指導專區」,利用大數據和AI技術提供簡曆優化、模擬面試等精準服務。

學生們在「AI就業指導專區」排隊體驗用AI修改簡曆。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學生們在「AI就業指導專區」排隊體驗用AI修改簡曆。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在現場,山西農業大學林學專業研三學生韓同學正在體驗AI簡曆診斷。他將自己的簡曆拍照上傳,沒幾秒鍾,屏幕上就給出了一份簡曆診斷報告,詳細分析了其求職的崗位與簡曆內容的匹配度,並從補充專業課程、細化專業技能、突出相關成果等方面給出了建議。

「報告對我的簡曆里的一些用詞問題,還有課程方面都給出了建議。因為我的專業課程比較多,但是在簡曆里寫得較少,它就建議我多寫一些。」韓同學的目標崗位是遙感領域或者水土保持工程師、林業項目工程師項目管理等。

現場AI就業指導專區工作人員吳家俊告訴記者,除了簡曆診斷,目前,專區可以為學生們提供AI模擬面試、崗位推薦等服務。「學生選擇自己的目標崗位之後就可以開始AI模擬面試,這裏會先給出一個目標崗位的介紹,並結合真實的崗位招聘需求,總結出這個崗位的能力關鍵詞、素質關鍵詞以及崗位的職業發展路徑。AI面試官與大學生一對一面試後,還會生成一個面試報告,會分析大學生在面試過程中的表達,也會針對每一個回答給出建議。同時還會有精準的真實崗位推薦給學生。」

在求職中,大學生的就業力十分重要。當天還同步開展了兩項培訓活動,其中一項是「雙千計劃—大學生職業能力提升培訓」,邀請專家以「AI助力成功就業」為主題,幫助畢業生掌握人工智能技術在求職中的應用,提升求職競爭力。另一項為 「高中—大學全週期生涯教育主題活動」,為高中生解讀招聘會用人單位需求,引導高中生提前規劃職業發展方向,進一步夯實高中生生涯教育成果。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