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碰撞起火致3人身亡,誰該擔責?
來源:上觀新聞
3月29日晚,安徽池州G0321德上高速發生小米SU7碰撞起火事故,致三人死亡。

4月1日中午,「小米公司發言人」對小米SU7碰撞起火事故致三人死亡一事的說明中提到,事故發生前車輛處於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駕駛員接管後持續減速並操控車輛轉向,隨後車輛發生碰撞。
此次事故的責任歸屬問題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小米公司公佈車禍細節
4月1日午間,就「小米SU7高速上碰撞爆燃」事件,小米公司發言人官微發文回應,全文如下:
2025年3月29日22時44分,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駛過程中遭遇嚴重交通事故。我們對此深感痛惜。
據初步瞭解,事故發生前車輛處於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時速持續行駛。事發路段因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自車道、改道至逆向車道。車輛檢測出障礙物後發出提醒並開始減速。隨後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駕狀態,持續減速並操控車輛轉向,隨後車輛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前系統最後可以確認的時速約為97km/h。
碰撞發生後,我們立即與車主取得聯繫,瞭解非車主本人駕駛。同時,緊急救援呼叫車上乘員,並報警、呼叫120急救服務。
此後,警方隨即抵達現場,全面介入調查事故。同時,我們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小組,於30日趕赴銅陵,在警方的指導下,積極配合調查、取證等各項工作,並於31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我們所掌握的車輛行駛數據及系統運行信息。我們將繼續全力配合警方工作,並嚴格遵循調查結果,確保事件處理公開透明。
同時,我們的專項組也將在警方的許可與指導下,與事故受難者家屬取得聯繫,全力協助善後事宜,並提供支持與幫助。
我們將目前所知並提交給警方的信息,摘要公佈如下:
3月29日 22:27:17 NOA激活,車速116km/h
3月29日 22:28:17 輕度分心報警
3月29日 22:36:48 NOA發出脫手預警提示「請手握方向盤」
3月29日 22:44:24 NOA發出風險提示「請注意前方有障礙」,發出減速請求,並開始減速
3月29日 22:44:25 NOA被接管,進入人駕狀態,方向盤往左轉角22.0625度,製動踏板開度31%
3月29日 22:44:26 方向盤往右轉角1.0625度,製動踏板開度38%
3月29日 22:44:26-28之間 車輛與水泥護欄發生碰撞
3月29日 22:44:28 車端Ecall觸發
3月29日 22:44:39 車端Ecall接通,確認事故發生,並報警、呼叫120急救服務
3月29日 22:45:06 與車主取得聯繫,確認非車主駕駛
3月29日 22:47:15 調配120成功
3月29日 約23時許 120抵達現場
死者家屬提出質疑
對於小米官方公佈的數據,家屬提出了質疑。其中一位遇難者朗拿甸奴的媽媽向記者表示,孩子當時開的是智駕,「當時的情況,誰能2秒鍾反應出這個事態來?2秒鍾之內誰能立馬切換呢?」
前述家屬告訴記者,從事故發生到現在,小米汽車方面一直沒有人與遇難者家屬取得聯繫,僅在微博作出回應,「小米發佈通告說會成立調查組,但是從事件發生到現在,小米從來沒有人聯繫過我,也沒有給我來過一個慰問電話。我得到消息,他們也僅僅是把車子拉到北京去做鑒定了」。
目前3個遇難者家屬均在安徽料理後事,並等待事情處理結果。家屬表示,相關事故的責任認定暫時還沒下來,希望小米汽車方面能「給個說法」。
雷軍:小米不會迴避,將持續配合調查
4月1日晚間,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雷軍發文回應安徽SU7事故,內容如下:
29日晚上的這起事故,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三位年輕女孩不幸離世,這樣的消息,對她們的家人、朋友,乃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難以承受的悲痛。我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也向她們的家人致以誠摯的慰問。
我們團隊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小組,30日趕赴了現場,31日配合警方調取並提交了我們掌握的車輛數據。
由於事故還在調查,我們一直沒有接觸到事故車,很多問題此刻還沒有辦法回答。
等到此時,我覺得我不應該再等了,我必須站出來,代表小米承諾:無論發生什麼,小米都不會迴避,我們將持續配合警方調查,跟進事情處理的進展,並盡最大努力回應家屬和社會關心的問題。
謝謝大家的關注和批評,你們說的每一句話,我們都聽見了,記下了,我們會用行動回答大家的問題。
小米集團股價持續下跌
4月2日,小米集團開盤後繼續走低,跌逾3%領跌藍籌,股價報45.1港元。小米集團昨日午後股價插水下跌,全天跌超5%。

寧德時代:不是我們的電池
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台提問:3月29日發生事故的小米SU7汽車是不是用的公司的電池?對此,寧德時代回覆,不是我們的電池。
專家稱責任認定存在複雜性
沃達福數字汽車國際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翔表示,目前還需等待警方具體調查結果,根據小米現有說明來看,自2016年特斯拉推出自動駕駛功能以來,國內外(包括美國)已發生多起高速公路場景下的典型案例,這類事故的責任認定存在複雜性。
首先,交通事故本身具有普遍性(燃油車也會發生),但爭議焦點在於新能源車用戶高頻使用的NOA(智能輔助駕駛)功能。該功能通過方向盤自動轉向等技術,容易在長時間高速行駛中讓駕駛員產生過度依賴。
理論上駕駛員只需及時接管即可避免事故,但實際操作中存在兩個關鍵問題——第一,車輛控制系統已非完全人工操控:傳統車輛由駕駛員直接控制油門/刹車,而智能汽車的操作往往需經過預控製器(或決策系統)的計算後執行指令。第二,技術不成熟性:軟件系統複雜度極高,存在潛在風險,且數據來源於車企自身提供,但又是作為事故調查的主要依據。
綜合自人民日報、澎湃新聞、第一財經、小米官方微博、雷軍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