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選古人」辛柏青:《蘇堤春曉》對話「樂天派」蘇軾丨談藝錄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實習生 李俊儒
從《妖貓傳》中醉臥題詩、狂放不羈的李白,到《王陽明》里內斂隱忍的哲人王陽明,實力派演員辛柏青總能還原出人們心中文人的筋骨風雅,被網民稱讚為「天選古人」。對他而言,「只要讓我演話劇,我就滿足了」——這份熱愛已支撐他在話劇舞台上深耕三十年。

4月1日晚,由辛柏青領銜主演的《蘇堤春曉》,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劇院進行第4場演出。懷著敬畏之心走進蘇軾精神世界的他,為觀眾呈現了一個勤勉政事、曠達自洽的「公務員」蘇東坡。此前,他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分享他眼中的蘇大人。

「林語堂說他是‘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他經歷的艱難困苦可比我們現在大多數人要難太多了。但生活虐了他那麼多遍,他依然熱愛生活,這種精神太值得學習了。」辛柏青透露,除了研讀劇本,他還會和導演、編劇聊天,講一些蘇軾的經歷和趣聞。並反復誦讀蘇軾的詩與詞,體會他的心境以及性格特點,在字裡行間捕捉人物的靈魂。
在辛柏青看來,蘇軾的仕途雖歷經波折,但他仍然堅持發掘生活中的意趣,比如寫信和弟弟分享當地美食。「從他的字裡行間,你就能看出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儘管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自己認為的蘇軾,但我認為蘇軾的作品之所以能夠引起共鳴,流傳千年,帶給人們力量,正是因為他身上的超越苦難的精神。所以我從他的作品中汲取力量和靈感,帶著深深的崇拜之情去創作。」

演出期間,不少觀眾被舞台上舉頭振臂的「蘇大人」所感染:「能一天寫34道摺子的工作狂。刑賞忠厚,濟世安民,初心入仕,老亦如此。」「辛柏青把蘇軾的文人正氣、孑然風骨展現得近乎極致。」
3月31日,他還與劇組一起來到蘇軾老家三蘇祠,並在東坡盤陀像前與蘇軾隔空對話:「先生,如果有機會,我真的想請您飲一杯茶,嚐一口肉,再走一遍這人間煙火。」辛柏青坦言,這次來成都演出是他與蘇大人距離最近的一次。「眉山承載了蘇軾1/3的人生。在他的故鄉,我再次感受到千年文脈的深厚力量,他的詩文、人格、精神,不僅屬於過去,更屬於當下和未來。」

《蘇堤春曉》講述了蘇軾在杭州任太守期間,帶領當地百姓打造人間天堂、為民生福祉不懈奮鬥的故事。面對劇中「多重時空交疊」的非線性敘事結構,辛柏青坦言挑戰頗大:「我既要扮演古人,又要與觀眾進行交流和溝通,需要頻繁地在角色間切換。這是一部既傳統又現代、充滿‘活力’的話劇,因此很難用某個具體的表演細節來界定它,整個創作過程相當複雜。」
以「亦莊亦諧」的風格描繪蘇軾一生的際遇並非易事,辛柏青採用了一種帶有「遊戲感」的表演方式來豐富角色,使其更加立體生動。當被問及表演中的巧妙構思時,他邀請觀眾親自走進劇場見證,並強調:「表演是靠演出來的,而不是靠說出來的。」

正如辛柏青所言,「戲劇是鮮活的藝術,常看常新」。每一次與對手演員的合作都充滿新鮮感。「每天都要面對一個個鮮活的面孔去塑造角色,要與每一位對手演員同呼吸、共心跳,進行心靈上的共鳴。因此,必須保持高度敏感,全神貫注地捕捉對手的一呼一吸,以及他/她當天的細微變化,及時應對對手帶來的新鮮‘刺激’。」
在《蘇堤春曉》中,辛柏青還需時刻「警惕」對手演員的即興發揮。「尤其是與蘇青(飾演王弗)和吳彼(飾演歐陽修)合作時,他們都是點子頻出的演員,我必須保持更強的敏感度。首先是要避免笑場,因為這部劇趣味十足,台上演員互相‘鬥來鬥去’,若不小心把自己逗笑了就失敗了,我們的目標是逗觀眾笑。」


在這種緊張又充滿樂趣的創作氛圍中,《蘇堤春曉》成都場笑聲不斷,觀眾跨越了千年感知蘇軾的喜怒哀樂,觸摸到他超越時代的精神力量。「四川就等同於生活,只有這片土地才能孕育出一個懂生活、愛生活,又那麼天真、豁達、浪漫、多情、風趣幽默的大才子。」辛柏青希望《蘇堤春曉》這部作品,能讓蘇軾的豁達、從容、超然,在當代觀眾心中生根發芽。
(本文圖據國家話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