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路先鋒」顏國峰:「把技術留在西岸,把精神傳給後人」

「43.125里程處,存在危及設備、人身安全的因素」「121.593里程處,電力設備間設備密封不到位」……3月20日8時,南寧高鐵基礎設施段南寧高鐵變電專修車間玉林北電配工區工長顏國峰按例翻看南玉鐵路線的「問題庫」,裡面羅列著大大小小數十條問題線索,幾條亟待解決的線索上標註著「重點問題」。

確認好當日任務後,顏國峰抄起20多斤重的工具包,疾步趕往問題現場。

從南昆鐵路的崇山峻嶺到貴南高鐵的千隧萬橋,從初出茅廬的電力學徒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壯族青年顏國峰把自己10餘年的青春獻給了西岸鐵路建設的「開路」征程,他同一批年輕的「開路先鋒」一起,用雙腳丈量,用雙手操作,讓曾經閉塞的西南邊陲與全國經濟版圖緊密相連。

時間回溯到2012年,剛參加工作的顏國峰被分配到南昆線興義電力工區。這裏四面環山,距離最近的縣城超30公里,職工宿舒奧尼牆皮斑駁脫落,窗檯上積著經年的泥地,手機信號也時有時無。

「第一次爬20米高的電力鐵塔,師傅遞給我一顆糖就讓我往上爬,爬到半空腿抖得厲害,手心全是汗,根本不敢往下看。」回憶高空作業的初體驗,顏國峰仍記憶猶新,不自覺地握緊了拳頭。這天,師傅指著遠處起伏的喀斯特峰林說:「這方圓百里,大到列車行駛的信號燈,小到車站的一盞燈泡,都是咱們的戰場。」顏國峰默默記在心裡。

那段時間,顏國峰白天跟著師傅攀鐵塔、修線路,夜晚就著昏黃的燈光研讀相關書籍。

興義工區管轄的八渡至品甸段,是南昆鐵路線故障率最高的「雷區」。每逢雨季,接地電阻超標、線路短路頻發,顏國峰和工友要像「排雷兵」般在泥濘中穿梭。2013年,他同工友創新採用「加埋接地極+扁鋼銲接」工藝,對鏽蝕部位進行重新銲接、防鏽處理等,減少故障,提高了線路供電可靠性。這次技術攻關,讓24歲的顏國峰第一次體會到知識與實踐碰撞的力量。

南昆鐵路線的6年磨礪,讓顏國峰養成了「隨身帶筆記本」的習慣。工作服口袋里泛黃的活頁紙上,密密麻麻記錄著設備參數、故障案例和突發靈感。「有一次處理UPS電源故障,對照筆記本試了7種方案才找到癥結。」這種鑽研精神讓他在2018年迎來職業生涯的轉折點。

那年秋天,顏國峰首次參加國鐵南寧局技能競賽铩羽而歸。看著榮譽榜上陌生的名字,這個內向的年青人默默製定了「魔鬼訓練計劃」。回到班組,顏國峰一頭紮進書山卷海,每天提前到實訓基地練習接線,午休時捧著專業教材啃公式,週末主動申請參與設備檢修,同時踴躍參加各項競賽。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斷地訓練和磨礪,2020年,他在第七屆廣西鐵路職工職業技能競賽中榮膺榜首。

「比賽不是終點,而是檢驗日常積累的試金石。」賽後,他把獲獎經驗編成培訓課件,帶著工區青年對照比賽標準練實操,當年就在南寧鐵路局培養出兩名技術能手。

南憑高鐵是廣西境內連接南寧市與崇左市江州區、憑祥市的高速鐵路。在南崇段進入聯調聯試的關鍵期,顏國峰帶領12人團隊對供電系統進行最後的調試。面對全新的高鐵設備,他獨創「三步排查法」:先模擬運行找隱患,再分段檢測鎖故障,最後聯合攻關破難題。

「從前是每天10多公里的徒步檢修,如今面對密密麻麻的智能化設備,還真有些不適應。」悶熱的控制室里,顏國峰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濕,留下道道鹽漬。聯調聯試期間,顏國峰與團隊成員對數百件變壓器、斷路器等電力設備進行細緻檢查:站房變電所施工工藝是否符合標準、電纜線路有無積水、開關是否滿足負荷要求等,都是不能漏掉的檢查內容。細緻入微的工作,使得供電系統的安全隱患被逐一排除,確保南崇鐵路順利通車。

2024年,顏國峰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年9月,他再次轉戰至南珠高鐵南玉段。「最艱難的是南玉段聯調。」顏國峰記得,一天淩晨發現斷路器異常發熱,他帶領團隊在零攝氏度的寒夜裡奮戰3小時,硬是用紅外測溫儀一寸寸排查出接觸不良的觸點。

幾個月間,顏國峰帶領團隊連同施工單位解決配電所隔離開關觸頭安裝不到位等問題1000餘個。當試驗列車以350公里時速平穩通過時,顏國峰緊盯著監控屏上跳動的綠色光標,「這是對我們最好的褒獎」。

近年來,在西岸進一步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向西岸流動,在西岸紮根。

顏國峰發現,工區年青人多了,但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對設備原理大多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為了快速練出精兵強將,顏國峰利用年青人愛打遊戲的特點,獨創了「五邊形戰士」評分體系,將工作狀態、工作效率、工作能力、團隊合作、崗位責任等維度「遊戲化」,激發青年職工的競爭意識,呼籲班組成員不僅要做遊戲里的王者,也要做現實中的強者,成為「五邊形戰士」。

如今,顏國峰在玉林北電配工區的工作也進入了倒計時,崇憑高鐵聯調聯試的號角再次吹響。站在這條年內有望通車的新鐵道線路旁,顏國峰眼中閃爍的不僅是期待,還有責任。「每條高鐵都是重新出發的起點,我們要把技術留在西岸,把精神傳給後人。」他掏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扉頁上「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的題字愈發清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韓颺 李桂傑 通訊員 丁明宇

責任編輯:王素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