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頭豬立法!首部畜牧業地方性法規在「浙」獲批
浙江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近日批準通過《金華兩頭烏豬產業發展促進條例》,這部全國首創的單一畜禽品種地方性法規將於5月1日正式實施。該條例以6章28條的立法框架構建起「保種、提質、增效」三位一體發展體系,為傳承800多年的「中華熊貓豬」注入法治動能。

千年活體遺產的法治突圍
「立法就是要破解‘保種難、增效慢、品牌弱’的三重困局。」金華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金餘根表示,條例創新設立地理標誌產品原料準入機制,明確地理標誌產品金華火腿應當以金華兩頭烏及其二元豬、三元豬的後腿為原料,通過品質把控實現「以法護味」。據介紹,金華兩頭烏豬是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的「金華豬」,作為與金華火腿共生的「活體地理標誌」,其憑藉頭尾黝黑、軀幹雪白的獨特體徵,成為記載於《本草綱目》的傳奇豬種。其大理石紋肉質造就的火腿風味,讓「金華味」香飄四海。然而隨著外來豬種衝擊,疊加散養模式成本劣勢,這個千年瑰寶的存欄量曾跌至不足萬頭,陷入「守著金碗沒飯吃」的困境。

全鏈條再造產業新生態
金餘根表示,「金華兩頭烏最頭疼的繁育問題將有新突破」。《條例》明確支持採用生物育種技術選育新品種、新品系,推廣農牧循環、圈放結合等養殖模式,鼓勵異地養殖,推動金華兩頭烏產業規模化、集約化、一體化發展。市場端同樣迎來變革突破。根據條例實施細則,金華將依託專業市場、影視文化等資源優勢,開設專賣店、展示體驗館,發展直播帶貨、場景體驗等新業態,拓展國內外市場。「我們正在研發預製菜品、休閑食品等衍生品。」金華市畜牧農機發展中心副主任張磊透露,今年將在上海、杭州等地高鐵樞紐設立品牌體驗館、專賣店,讓「熊貓豬」IP觸達千萬客流。

數據顯示,金華兩頭烏和金華火腿兩大產業呈現良好形勢,2024年出欄量突破9萬頭,火腿產量達400萬條,同比數別增長35.4%和14.3%。3個國家級保種場帶動形成15億元產業集群,2000餘戶養殖家庭年均增收超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