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聽·見丨「窗簾之約」,「土辦法」何以暖人心?

近段時間,全國多地「窗簾之約」引發關注,一道道窗簾背後「藏著」一個個暖心約定。每日清晨,社區誌願者會定時觀察獨居老人家中的窗簾情況:如若窗簾拉開或關上,表明老人安全;如若窗簾較前一日沒有變化,誌願者就會立即前往老人家中查看詢問。

拉窗簾是最為稀鬆平常的起居小事,為何這一「土辦法」收穫全網點讚?對於老年人而言,這個辦法雖「土」,但最簡單、最實用也最有效,關愛老年人,有時就是要從這些易操作、易掌握的細微之處入手。再來,這一方式也恰好把握了「持久關心」與「適度介入」之間的分寸感。過往,社會對於獨居老人的關愛舉措並不少,譬如,社區誌願者定期上門探望,醫務工作者開展送診上門服務,高校學生與獨居老人結對關愛,等等。但相較這些「敲門式關愛」,「窗簾之約」更加柔性,特別是對於一些性格內向的獨居老人,減少了沒有必要的打擾,更增添了一份尊重與體面。
這樣一份暖心約定,不僅讓獨居老人更有安全感,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情感慰藉。「窗簾之約」這一小小舉動看似無聲,卻日日為繼,讓老人們時刻感受到被惦記、被關愛,也再一次燃起他們對於生活的憧憬與熱情,紓解獨居老人的「空巢之痛」。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3億,佔總人口的22%。另一項調查顯示,超九成老人傾向於居家養老。基於此,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健康生活,讓他們的晚年時光更有品質、更有盼頭,不僅僅是社區的「關鍵小事」,也是全社會的「頭等大事」。
眼下,不少省份也在積極探索創新舉措,並輔以智能科技關懷老年群體健康。在上海,一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水錶會發出自動報警,提示社區工作人員上門查看;在浙江,一小區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門磁,老人進出都有數據記錄,便於社區誌願者及時關注老人動態;在江蘇,一社區為獨居老人安裝智慧守護裝備,老人一旦感覺身體不適或發生緊急情況,只需輕按屋內紅色按鈕或拉動「應急繩」,社區就會收到信息並及時上門查看。其實,無論是「土辦法」還是「新科技」,只要是從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出發,更好實現老年人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都值得肯定與鼓勵。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僅僅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而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或即將面對的現實問題。再回到「窗簾之約」,每每清晨,拉開窗簾,灑進陽光,點亮的不僅是房間,更是獨居老人的心房。我們期待,更多來自社會的「光亮」,照亮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王宛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