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兒童走進北京工業大學,和大學生誌願者們遊戲互動

大學生帶著小朋友一起在長捲上塗鴉、將寫有願望的紙飛機投進籃內……4月2日下午,在北京工業大學五人製足球場上,一場特殊的遊戲活動展開,參與者是大學生和孤獨症兒童們。當日,正逢第十八個「世界孤獨症日」,北工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聯合愛心語潤康復中心開展「讓愛來,讓礙走」共建活動,讓孤獨症兒童可以通過多種形式接觸社會,通過關愛行動,促進孤獨症群體發展。

北工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學生誌願者帶領「星娃」簽到。 新京報記者王遠征 攝北工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學生誌願者帶領「星娃」簽到。 新京報記者王遠征 攝

「星星的孩子」和大學生共同遊戲

當天中午,參加此次活動的大學生誌願者們便趕到現場,鋪設活動點位,迎接孤獨症小朋友。現場,北京愛心語潤康復中心老師王朗告訴記者,該中心是一所為自閉症、唐氏綜合徵等多種特殊兒童提供康復訓練的康復機構,參與此次活動的16名孩子均是在該中心進行康復訓練的孩子,年齡從7歲到22歲不等。

「孤獨症兒童在溝通、社交、社會行為規範等方面存在短板,因為很難溝通,他們在融合教育時聽不懂老師的課,也不懂班內規則,所以會出現突然大叫等干擾上課的情況,我們的目的就是通過各種活動讓他們能夠和社會融合。」王朗介紹,中心每個月都會帶孩子們有一次外出,比如逛公園、博物館等,在孤獨症日和高校組織了這場活動,讓孩子們到大學校園里接觸青年大學生,鍛鍊社會適應能力。

來自北工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二十餘名學生誌願者全程陪伴特殊兒童完成星星公益跑、製作黏土星星掛飾,繪製愛心賀卡等遊戲,活動的最後,兒童向誌願者贈送黏土星星掛飾,誌願者回贈手寫祝福卡。

小朋友和大朋友共同塗鴉畫卷。 新京報記者王遠征 攝小朋友和大朋友共同塗鴉畫卷。 新京報記者王遠征 攝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我們一直在。」在老師的鼓勵下,努力嘗試了三次,「星娃」小米(化名)終於讀出了紙條上的一句話,在下一個遊戲點位,小米在老師和誌願者的配合下,拋擲並抓取一個個塑料袋。這些看似容易的任務,對他來說其實很睏難,每完成一個遊戲,誌願者們都給予他很大的鼓勵。「太難了。」一旁的「星娃」憨笑道。給畫塗顏色的環節對他們而言相對順手很多,一名「星娃」還主動跟身旁大學生說,「這顆星星應該塗黃色」。

大學生們利用專業所長幫助特殊兒童群體

北京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趙正豔介紹,今年孤獨症日的主題是「落實關愛行動實施方案,促進孤獨症群體全面發展」,學院也希望通過這個活動培養大學生群體的包容力,對特殊群體的理解力,並增加他們參與誌願服務活動的經驗和體驗。「我們努力讓青年學生們瞭解社會中特殊群體的多樣性,因為大學生們是社會的未來,通過這些公益活動,可以為他們種下包容、接納、理解的種子,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趙正豔說道。

遊戲通關可以獲得星星貼紙。 新京報記者王遠征 攝遊戲通關可以獲得星星貼紙。 新京報記者王遠征 攝

「我發現他們每個人對畫的理解都不一樣,一起塗鴉時,他們會把各種顏色塗在樹上,沒有固定思維,隨意發揮,很可愛。」環境工程專業大三學生龍佳均說道。這已經是她第六次參與和孤獨症兒童的互動活動,前幾次她和誌願者同學們都走進了康復中心,除了一起遊戲,該學院的誌願者們還利用自己所學,幫助孩子們修理空調、測環境噪音等。

「孤獨症群體是來自星星的孩子,今天我們選擇以校園共建的形式攜手行動,不僅是呼籲社會關注特殊兒童群體,更是希望搭建一座橋樑,讓他們走進校園,給予他們愛與理解。」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張海濤表示,學院希望學生們也要用專業力量踐行社會責任,依託環境監測、環境生態學等學科優勢,參與到康復中心環境優化、自然療愈空間打造等實踐項目,用科技護航愛心,以同理心傳遞溫暖,未來學院還將和康復中心在誌願實踐領域加強合作,讓高校的育人使命與社會公益事業同頻共振。

新京報記者 劉洋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