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打卡清單,挖掘城市「寶藏」(消費新潮流,釋放新熱度②)

江西省新餘市仙女湖區圍繞春日經濟消費場景,打造踏青賞花、花田火鍋等新業態,推動文旅市場蓬勃發展。圖為近日遊客在新餘市仙女湖區河下鎮壋頭村油菜花田享用花田火鍋。趙春亮攝(人民視覺)

踏上一次旅行,解鎖一座城市,你會選擇怎樣的「打開方式」?今天的年輕消費者給出的答案是:帶上一份清單去「打卡」。
這份清單上,有冷門景點,有網紅書店,有寶藏雜貨鋪,也有「蒼蠅館子」。循著清單探索城市那些美好而小眾的角落,體現了中國城市年青人對於個性化體驗和新潮消費的獨特追求。
「種草」來源更多樣——
一款遊戲、一條短影片,激發「說走就走」的靈感
3月初的一個傍晚,家住北京的遊戲玩家郭偉打開電腦,開啟了《黑神話:悟空》之旅。
「早就聽說這款遊戲製作精良,我最近才開始玩,果然很有意思。」沉浸遊戲幾天后,郭偉在社交媒體上搜索起《黑神話:悟空》的取景地,最終鎖定了位於山西臨汾北部的一個小縣城——隰縣。
「我在小紅書上做攻略,整理了一份打卡清單。」郭偉展示了自己的旅行計劃:週六一早,從北京坐高鐵出發,4個多小時到臨汾;到高鐵站後,就近租車,下午開車去壺口瀑布。看完瀑布,開車到隰縣,晚上逛逛夜市,嚐嚐當地知名的玉露香梨。週日一早,出發去遊戲取景地小西天景區。逛完景區,下午再開車回臨汾,坐高鐵回北京。「這樣一個週末下來,不算太累,也能把有名的地方都打個卡。」郭偉說。
「跟著悟空遊山西」「跟著遊戲去打卡」,這樣別出心裁的種草方式,成為「郭偉」們選擇旅遊目的地的靈感來源之一,也帶動了原本冷門的旅遊地迅速「出圈」。以隰縣為例,僅去年國慶假期,隰縣7天內就湧入了9.1萬名遊客,幾乎相當於全縣人口。
上海女生賀曉最近也體驗了一場臨時起意的出行。「我是資深美食愛好者,喜歡刷探店影片,經常跟著這些影片去外地打卡美食。」賀曉說,前不久,她刷到幾條貴州小吃的種草影片,越看越「上頭」,當即訂了週末去貴陽的機票,「週六落地後,我和朋友打車直奔一家地攤火鍋店,晚上又坐動車到安順,在當地夜市一路‘逛吃逛吃’,一個週末就胖了3斤。」
從過去流行的地方推介、親友間口耳相傳,到現在一款遊戲、一條短影片就能激發「說走就走」的靈感,城市文旅消費的種草模式正發生著明顯轉變。
「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台,依靠其海量用戶內容和算法推薦系統,精準觸達年輕消費群體,成為‘種草’旅遊地的重要來源。」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分析,從呈現形式看,圖文、影片、直播等形態,豐富了用戶「看見」城市的渠道。同時,跨界融合成為旅行種草新趨勢,「文旅+美食」「文旅+電競」等模式,創造出新的消費場景,對消費者釋放出強大引力,進而帶動出遊市場蓬勃生長。
打卡內容更深入——
從遊覽網紅地到追求小眾,在目的地「像當地人一樣生活」
逛菜市場、泡茶館——在林一然的四川成都打卡清單上,列著這兩項計劃。「我小時候和父母去過成都,很喜歡這座城市。」林一然說,這次故地重遊,她想更深入認識成都。菜市場和茶館,就是她主要的打卡地。
青羊小區綜合市場里,藏著很多地道美食,素椒雜醬麵、肥腸粉,都是當地人吃了多年的口味;玉林菜市場,攤主們服務細緻,堪比「菜市場界的海底撈」;觀音橋菜市場菜品新鮮,價格實惠,逛完菜場還能在周邊公園走走……談起這趟出行,林一然如數家珍:「這種打卡方式很接地氣,不僅能直觀瞭解當地人的生活方式,還讓我意外發現了不少寶藏鋪子。」
從遊覽網紅打卡點,到深入挖掘城市「寶藏」,如今,越來越多消費者把目光投向更小眾的個性化體驗。根據旅遊平台馬蜂窩發佈的《年輕旅行者觀察報告》,受訪者中拒絕盲目跟風前往網紅目的地的比例高達81%。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等機構聯合發佈的《旅遊綠皮書:2024—2025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顯示,旅遊需求正朝著高度縱深化和體驗化的方向發展。城市漫步、城市騎行的興起以及各地早餐攤、菜市場和夜市的火爆,都表明遊客更傾向通過生活化、沉浸式的方式深入城市,探尋城市背後的歷史文化。
順應消費者的打卡偏好,商家也開始挖掘新的商機。
去年初,雲南女生李雯回到故鄉麗江,開了一家客棧。客棧開張前後,不少親友向李雯拋出同樣的問題:麗江火了這麼多年,按說文旅市場早就飽和了,為什麼還要在這兒開客棧?
「麗江雖然一直火,但是大家喜歡的重點在變。」李雯解釋,過去,人們到麗江,大多衝著遊古城而來,拍拍照、走走茶馬古道,就算「到此一遊」。現在,更多生活在大城市的年青人追求「返璞歸真」,「深入體驗當地文化,‘像當地人一樣生活’,受到更多人青睞」。為此,李雯在大量市場調研的基礎上,把自家客棧定位成「住宿結合文化體驗」服務商——和客人一起烤餌塊,介紹雲南的飲食文化;去咖啡基地品嚐不同口味的咖啡豆,瞭解咖啡豆知識……「這種深度遊模式,吸引了很多國內外的旅遊愛好者,來往間,我還和很多客人成了好朋友。」李雯說。
清單列表更豐富——
個性化定製,實現城市與消費者的「雙向奔赴」
迎合消費者個性化的旅行體驗,如今,各地積極創新,推出一系列小眾目的地打卡清單。
4月18日,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將在北京拉開帷幕。結合北京電影資源豐富、取景地多的特點,北京市策劃推出了前門大柵欄·中國電影尋根遊、影都懷柔·光影生活美學遊、郎園Station·電影活動打卡遊等12條「跟著電影去旅遊」線路。
「每年北影節,我都會專門從天津來北京看電影,今年準備走走‘中國電影尋根遊’路線。」電影愛好者徐濤傑種草了這個打卡清單:從前門大街出發,前往杜莎夫人蠟像館;再到正陽門箭樓,逛逛電影《邪不壓正》取景地。而後,沿著前門三里河,逛到位於北京坊的保利國際影城,再去大觀樓影城,參觀第一部中國電影《定軍山》放映地。接著,漫步楊梅竹斜街,感受北京胡同韻味;在豐泰照相館舊址,瞭解中國最早的電影製作機構。最後,在西單大悅城首都電影院,欣賞電影節期間展播的中外電影。
來到山東德州,「暢遊德州 樂享週末」17條主題旅遊線路可供遊客參考,包括遊原真運河、覽黃河風光、溯兩河美景等。「線路以‘小而精、近而美’為特點,串聯起德州歷史、生態、民俗、美食等多元體驗,全方位滿足市民遊客的個性化需求,助力建設富有創造力、吸引力,年青人喜歡的城市。」德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場推廣高高長郭彥說。
看全國,還有不少「寶藏」打卡路線:在四川,「跟著哪吒遊四川」主題系列旅遊線路發佈,串聯當地自然風光和三星堆博物館等歷史文化;「湖北十大露營指南」近日發佈,為遊客提供豐富多元的休閑露營選項……這些特色線路,豐富了產品供給,更有望為城市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
針對年輕消費者打卡城市的行為轉變,城市還能從哪些方面發力?洪勇認為,各地可以通過打造城市IP、挖掘城市文化內涵等,繼續提升城市知名度,並滿足消費者對深度文化體驗的需求。「還要善用社交媒體,加強文旅內容營銷,爭取打造爆款內容。此外,將科技、體育、藝術等元素融入文旅產品,創造新穎的消費體驗,從而促進城市經濟進一步向好發展。」洪勇說。(本報記者 廖睿靈)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4月03日 第 04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