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產業,夢想照進現實 ——2025中國科幻大會觀察

2025中國科幻大會為觀眾帶來「時尚+酷玩」的科幻體驗。學生在2025北京科幻嘉年華現場接過機械手臂遞來的糖果。

在北京石景山的首鋼園四高爐前,隨著一陣機械聲響,19米長的金屬「長城」零件錯動,或升或降,逐漸變幻成一條龍的頭尾和四肢。近日,2025中國科幻大會在首鋼園舉辦,這件由「中國機甲之父」孫世前團隊創作的機械藝術裝置《長城龍》,吸引了很多科幻愛好者駐足。
今年的大會以「科學夢想 創造未來」為主題。如今,科幻與現實交織得愈發緊密。場館中隨處可見的機器人、與會嘉賓熱議的大模型……科幻作品中曾經天馬行空的幻想,已逐漸成為人類現實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這個彙聚科學與想像的舞台上,科幻不僅預見未來,更在塑造未來。
科幻全產業鏈融合發展
本屆中國科幻大會共設置開幕禮、專業論壇、賽事類及產業促進活動等5個板塊30餘場活動。從「科幻產業投融資大會」「科幻遊戲產業發展大會」「科幻產業項目路演」到「科幻+人才」「科幻+人工智能」「科幻+生命科學」專題論壇……4天會期內,系列活動密集開展,為科普科幻全產業鏈提供相互交流、融合發展的平台。
其中,面向公眾的科幻嘉年華,以首鋼園四高爐為主場、多點佈局,圍繞「衣食住行遊購娛學美健」等場景,設置「一季、一節、一展、一市集、一路線」等互動體驗式科幻主題活動。
在「2025潮幻奇遇季」活動現場,多家科幻企業齊聚一堂,石景山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與高校科幻聯盟展精彩亮相。展台前,各類科技裝置各顯神通,令人目不暇接。
機器狗靈活地擺動身軀,向參觀者「搖頭擺尾」;佩戴上VR頭顯,沉浸式體驗賽車、冒險、射擊等遊戲場景;國產航空科幻IP「南天門計劃」機甲模型備受矚目,1:1打造的「白帝乙型空天戰機」模型首次亮相北京……
石景山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展區門口,一台3D打印的擎天柱雕塑機器人格外吸睛。北京大學附屬中學石景山學校高一學生陳沐霖說,這台機器人是他和同學們在「3D創新設計與電子控制」選修課上一起創作的。「我是一名科幻迷,讀過不少知名的中外科幻小說。現在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讓我感覺非常震撼,我希望自己在未來也能做出前沿的科技成果。」
據瞭解,本屆大會期間舉辦了4場產業對接活動;推動一批新技術、科幻作品和創意產品正選首戰首用;增設科幻國際專場活動,首次設立科幻星球大賽並面向全球徵集,搭建國際化科幻交流平台。
中國成為全球科幻版圖增長極
本屆大會期間發佈的《2025中國科幻產業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科幻產業總營收1089.6億元,連續兩年超千億元,涵蓋科幻閱讀、科幻影視、科幻遊戲、科幻衍生品、科幻文旅五大核心產業。總體來看,中國科幻產業正在步入業態融合與創新驅動的關鍵階段,已成為全球科幻版圖中的重要增長極。
其中,中國科幻閱讀產業2024年總營收35.1億元,同比增長10.7%,科幻數字閱讀和有聲閱讀進入發展快車道;科幻影視產業總營收67.1億元,科幻微短劇與中短影片發展形勢強勁;科幻遊戲製作水平顯著提升;科幻衍生品產業中,國內原創知識產權(IP)逐步成為主導力量;科幻文旅產業方面,本土主題公園科幻遊樂項目較去年營收佔比提升。未來,隨著技術迭代、政策支撐與市場需求多重推動,中國科幻產業鏈條各環節將加速協同創新,持續優化生態體系。
近年來,全國多地佈局科幻產業發展。其中,北京已集聚近800家科幻企業,2024年產業規模達480億元,以石景山首鋼園為代表的科幻產業集聚區加速成形,北京科幻產業呈現蓬勃發展形勢。
記者從本屆科幻大會上瞭解到,在科幻人才培養方面,北京推出「科幻復合型人才培養計劃」,將科幻工作的焦點群體從青少年擴大至高校學生,重點培養方向由傳統的文學創作人才轉向兼具科幻創作才能、科學素質和技術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大會期間,多項中國科幻產業發展成果及未來計劃發佈。中國科協和北京市政府簽署新一輪《促進北京科幻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科幻產業投融資大會發佈8款科幻領域新品,促成5家重點項目企業落地和2個重要項目簽約,涉及金額8000萬元……
在中國科幻產業投資暨科幻星球大賽投融對接路演現場,中國旅遊協會文旅投資分會執行主任孫宇對記者表示:「如今,大家都在探討‘文旅+百業’。我們希望實現文旅與科幻的跨界融合,推動一些景區和渡假區向數字化、沉浸式方向轉變。」
科幻有了更多「現實土壤」
當前,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加快了夢想照進現實、科幻走進生活的進程。多位與會嘉賓表示,隨著中國「人工智能+」行動持續推進,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將極大賦能科幻內容創作和IP開發,對科幻產業的影響將進一步顯現。
科幻作家劉慈欣表示,中國科技飛速發展為科幻提供了獨特的「現實土壤」。人工智能、載人航天、量子通信等領域的突破,都可成為科幻作品的豐富素材。
「曾經書頁間的幻想,正一步步成為現實。」科幻作家王晉康說,在人類探索未知的征程中,科幻文學用文字承載著人類對宇宙、科技與自身命運的無盡遐想,催生了眾多影視巨製與科幻遊戲,為各領域創新鋪就道路。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表示,許多曾經的科幻作品已成為現實,而當下蓬勃發展的科幻事業正為未來科技發展提供更多靈感。「當前,人工智能仍處於發展初期,人工智能與人類智能正持續進化與交互,技術進步將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等方面帶來更多福祉,但在加強底層邏輯方面仍有諸多工作要推進。」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賀軍科表示,中國科幻大會以科幻為橋樑激發科技創新,以文化為橋樑提升公眾科學素質,以產業為柱蠆式培育發展新動能。要發揮科幻的賽前分析性、啟迪性和融合性作用,通過科幻推動原創性突破,激發青少年探索科學的熱情,促進文明互鑒,推動具有中國視角的優秀科幻作品走向世界,為建設科技強國、文化強國貢獻力量。(本報記者 劉嶢 陳靜文)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4月03日 第 09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