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丨「療愈式漫遊」正熱 沉浸式體驗激活清明文旅消費
在桑治潮不夜城來一場沉浸式夜遊、到大理洱海邊體驗紮染圍爐煮茶、到洛陽牡丹花會融入當地民俗表演……今年清明假期,個性化的「療愈式漫遊」正熱,遊客更注重沉浸式文化體驗和慢節奏的療愈之旅。

多家在線旅遊平台數據顯示,清明假期遊客出行需求旺盛,文旅消費呈現高質量增長趨勢。攜程數據顯示,截至3月25日,預訂清明假期周邊遊的訂單量環比增長136%;美團數據顯示,今年清明假期雲貴兩省縣域文旅增速均超70%,位居全國前列;飛豬數據顯示,近一週竹海、草原、森林、景觀步道等自然風景類景區的門票預訂規模均同比增長超100%;途牛數據顯示,今年清明假期國內長線深度遊出遊人次佔比33%。
記者觀察發現,近年來,「療愈式漫遊」逐漸興起,遊客可以通過沉浸式自然體驗、藝術創作或心理引導,在青山綠水之間舒緩壓力、修復情緒。清明假期,不少遊客也將奔赴一場療愈之旅。
在四川劍閣國家級森林公園,這裏擁有300里古蜀道和7778株千年古柏,遊客漫步在青石板路,感受古柏的歷史滄桑,體驗森林冥想和自然對話,享受「森林浴」的身心淨化。
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內,百花齊放各展風姿,來往遊客絡繹不絕,來這裏體驗「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從「打卡式旅遊」到「沉浸式旅居」,不少繪畫愛好者都會在這裏長住一段時間,用畫筆定格「植物王國」在自己眼中的美好瞬間。
在海南博鼇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這裏以「醫旅融合」為特色,通過整合國際頂尖醫療資源與海南豐富的自然文化資源,為遊客提供「醫療+旅遊」一站式服務。遊客在這裏可以進行膝關節治療與檳榔穀文化體驗、熱帶水果簸箕餐等特色活動,實現醫療與休閑雙重價值。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清明假期旅遊趨勢體現了消費升級與文旅深度融合,傳統文化通過創意表達煥發新生,沉浸式體驗重構旅遊業態,而「療愈式漫遊」則反映了現代人對身心平衡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