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智駕不是自動駕駛司機車企都不能含糊

來源:澎湃新聞

4月2日,一段影片在網上爆火:一輛新能源汽車在公路上行駛,但是司機已雙手離開方向盤,呼呼大睡。此影片一經傳播,迅速攀升至熱搜榜首,引發網民對智能駕駛相關話題的討論。

影片截圖影片截圖

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依然沒有達到科幻電影中無所不能的水平。依據我國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國標,自動駕駛從低到高分為L1到L5,通常將L1-L2級別的自動駕駛稱為輔助駕駛,能夠幫助駕駛員實現車道保持、自動變道、自適應巡航等功能,通常建議在高速公路上使用;而真正具備自動駕駛性能的L3級、L4級技術則處在試點階段,只能在限定區域內上路通行。

當前,上市的新能源汽車所擁有的自動駕駛技術最高僅為L2級。這意味著,駕駛員仍然是行車安全的第一責任人。輔助駕駛可以使用,但駕駛員不能放棄對方向盤的接管。

儘管L2級車只是輔助駕駛,並不是自動駕駛,但是,驚心動魄的「無人駕駛」場面卻一再上演。除了這次的「無人駕駛」,去年10月,一段車輛在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駛,車內駕駛人員座椅放平、「蓋被睡覺」的影片也曾火爆一時。

把「輔助駕駛」當成自動駕駛的問題,已經相當突出,各方應該做出及時澄清和干預。

首先,要強調駕駛者的安全責任,駕駛員仍然要牢牢抓住手中的方向盤,不能誤解、盲信尚不成熟的技術。這兩年,人工智能技術運用於社會方方面面,這容易讓普通民眾形成一種錯覺,認為新能源車也已經很智能,甚至可以完全解放雙手不管方向盤了,但其實,目前自動駕駛技術依然沒有完全邁過L3的坎。

其次,車企在宣傳時應該實事求是,別打擦邊球、別玩文字遊戲。目前部分車企在營銷時,將輔助駕駛改稱為「智能駕駛」,會讓消費者產生一定誤解。還有一些車企在營銷時宣傳「自己的產品是L2.9999999」,其實小數點後面的9再多還是達不到L3,依然不是自動駕駛,這絕對不能誤導消費者。但是在大面積廣告宣傳中,許多消費者潛移默化接受了輔助駕駛就是自動駕駛的設定,就容易忽視了輔助駕駛、智能駕駛存在的諸多技術瓶頸。

我們當然可以適度使用輔助駕駛來減緩駕駛員長途行駛的勞累,但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告訴我們,任何一項新技術新事物被廣泛運用時,所有參與者都必須以審慎態度去對待。人工智能技術需要進行海量機器學習才能不斷迭代更新。汽車行車過程中遭遇的各種突發情況多種多樣且不一定具有規律性,這意味著人工智能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機器學習需要足夠的樣本和足夠的時間,而新能源車的輔助駕駛投用時間尚短,想要讓相關技術進一步成熟,必須要經過時間的曆練。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自動駕駛的前景很廣闊,但在相關技術尚未完全成熟之前,按照現行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駕駛員必須牢牢抓住手中的方向盤,企業在宣傳的時候也應該避免誤導,司機、車企都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