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討|與產業賽跑 零碳研究院對氫能產業的4大願景半年基本實現

2024年7月5日下午,在第五屆貝殼財經年會「能源變革中的地方‘氫起’之機」主題會議上,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發佈《2024氫能產業報告》。

報告中,對我國氫能產業提出升級調整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推動多路徑製氫的綠色化發展,拓展全社會多領域氫能應用場景,建設點線結合的國家氫能走廊等四個方面改革創新的建議。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發展,在國家部委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經過業界的努力,這些建議逐漸化為現實。我國氫能產業正走上一條共同奔赴的希望大道。

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城市群「擴圈」

連日來,山西呂梁、河南濮陽、新疆哈密等多地官宣加入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城市群。

據《呂梁日報》3月30日消息,日前呂梁正式加入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城市群。並指出:「我市賽前分析佈局氫能產業,著力打造千億級氫都呂梁。無論是市場主體還是應用場景,都在多年的發展中形成了顯著的競爭優勢,而豐富的煤炭、天然氣儲量,特別是3597萬噸的焦炭產能更為大規模低成本製氫提供了重要支撐。2022年,市政府成立了工作專班,製定了《呂梁市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出台了《呂梁市氫能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試行)》,推動氫能產業強勢崛起。」

與此同時,河南濮陽也通過官方渠道宣佈了「入群」的消息。「哈密工信」更是表示,哈密市成功加入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鄭州和廣東城市群,2025年將推廣不少於10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高標準完成示範任務。

2020年9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五部門發佈《關於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的通知》,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政策,調整為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支持政策,示範期暫定四年,京津冀、上海、廣東、河南城市群和河北城市群已經入圍。

然而,我國綠色低碳技術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突飛猛進,市場成長速度遠遠超過一開始的預期。如果說2020年氫能還在聚焦燃料汽車示範應用城市群的話,那麼今天已經呈現出多點開花、全面崛起的發展狀態。製氫路徑、應用領域、產業體系走出了不一樣的模式。業界將當前的氫能產業標記為區別於之前典型示範的2.0版本。

因此,《2024氫能產業報告》建議對已經運行多年的城市群進行調整或升級。一方面,多地有加入應用示範城市群的意願,且已經具備與當前的城市群相當的實力;另一方面,有學者建議乾脆拆除城市群圍欄,推出新的氫能產業獎勵、補貼的措施。

顯然,此次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城市群「擴圈」選擇了更加穩健的方式進行。

發展綠色能源新質生產力,氫能產業政策更加務實

事實上,在城市群「擴圈」之前,我國相關部門已經採取措施,開始進一步發展以氫能為代表的綠色能源新質生產力。

2024年12月3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三部門公佈《加快工業領域清潔低碳氫應用實施方案》,為近兩年產業漸起的氫能再次加碼。

與以往政界、學界談及氫能必為顏色所困,言及氫能必強調綠氫的基調不同的是,這一次把「清潔低碳氫」作為標籤。這既是對以往認識困局的一次合理的突破,更是對當下產業現狀的正視,為氫能發展進一步放開手腳,推動傳統產業製氫、用氫的快速發展,從而服務全國綠色轉型的訴求。

半年前發佈的《2024氫能產業報告》的第二條建議就明確指出,氫能一直有灰、藍、綠的顏色劃分。當前,我國製氫確實面臨「灰氫」很重,「綠氫」佔比不高的問題。因此,與其把受多方製約且佔比較小的可再生能源電解水製氫當成唯一的路徑,不如認真研究多路徑製氫的綠色之路轉型,讓體量巨大的「灰氫」綠起來。不管是電解水製氫,還是焦爐煤氣製氫,抑或其他工業尾氣製氫,一個目標不能變,那就是整體的綠色低碳,而不是顧此失彼的低碳。

這樣為顏色所困的擔憂最終被產業政策改變,「低碳氫」從此成為行業高水平發展的唯一目標。

此外,我國相關部門雖然沒有就氫能的多場景應用、打造國家氫能走廊等議題出台專門的指導意見,然而地方政府及企業的一致行動卻讓這兩個目標愈加現實。

當前,多個省份已經施行氫能汽車高速公路免費政策。而一些企業正在推動跨區域的氫能運輸通道建設。

3月29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高層論壇上,中國科協主席萬鋼表示,下一步,應該繼續推動氫能高速長江經濟帶氫走廊的建設,以氫能交通,結合清潔的氫能,在精細化工、電子半導體等高附加值的領域,多樣化的應用為牽引,來降低清潔氫的應用成本,優化綠氫的應用環境,支撐燃料電池汽車實現更大規模的跨區域應用。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白華兵

編輯 陳莉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