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碳要聞:半年時間,4大氫能願景基本實現(碳報第141期)

正文
一、雙碳要聞
A、政策速遞
1.國家發展改革委等6部門印發《推動熱泵行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
4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等6部門《推動熱泵行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公佈。該方案指出,經過各方共同努力,力爭到 2030 年,熱泵生產製造和技術研發能力不斷增強,重點熱泵產品能效水平提升20%以上,大功率高溫熱泵、高效壓縮機、新型製冷劑等核心技術取得突破,熱泵建築應用面積和熱泵機組裝機容量持續增長,熱泵產業高質量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國際競爭優勢不斷擴大。
零碳解讀:熱泵是一種高效能量轉換裝置,通過消耗少量電力將低品位熱能轉化為高品位熱能,可有效解決生產生活用熱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熱泵行業高質量發展,有助於推進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培育綠色低碳產業增長點,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2.《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實施細則(試行)》公開徵求意見
日前,國家能源局研究起草了《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實施細則(試行)》(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意見指出,國家能源局資質中心依託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按月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電量核發綠證。每1000千瓦時可再生能源電量核發1個綠證,不足核發1個綠證的當月電量結轉至次月。配備儲能設施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儲能設施放電電量不核發綠證。項目應對儲能設施充放電量單獨計量,現階段未配置獨立計量裝置的,按項目上網電量扣減下網電量的原則核發綠證。
零碳解讀:國家能源局對綠證核發、劃轉、核銷實施統一管理。綠證核發由國家能源局電力業務資質管理中心統一組織,原則上以電網企業、電力交易機構推送數據為基礎,與發電企業或項目業主提供數據相核對,主動向發電企業或項目業主核發綠證,核發數據歸集及信息披露及時、準確,全過程數據真實可信、防篡改、可追溯。
3.黃潤秋:科學謀劃好「十五五」固廢與化學品汙染防治工作
3月30日至31日,生態環境部在貴州省貴陽市召開2025年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環境管理工作會議。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出席會議並講話。黃潤秋強調,「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承上啟下的關鍵五年。要堅持問題、目標、結果導向相統一,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相協調,循環利用與減汙降碳相貫通,分類施策與整體推進相統籌,綜合運用「摸存量、控增量,防風險、治隱患,暢消納、促循環,嚴監管、強支撐」等務實舉措,科學謀劃好「十五五」固體廢物與化學品汙染防治工作,有效防範生態環境風險。
零碳解讀:黃潤秋指出,各地生態環境部門要結合實際,以高度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紮實做好2025年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環境管理工作。一是要積極實施磷石膏綜合治理、垃圾填埋場環境治理、非法傾倒固體廢物整治,持續開展礦區歷史遺留廢渣汙染治理,紮實做好「新三樣」固體廢物環境監管。二是要持續加強尾礦庫汙染隱患排查整治,積極穩妥推進重金屬環境管理制度改革。三是要積極參與製定固體廢物綜合治理行動計劃,深化「無廢城市」建設,持續加強「兩新」廢棄設備及產品拆解環境監管。四是要加快推進新汙染物治理,深化新化學物質環境準入管理,啟動編製關於加強新汙染物協同治理和環境風險管控體系的意見。五是要鞏固拓展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改革成效,會同相關部門持續做好相關工作。
B、行業資訊
4.赤峰市與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攜手打造國家級新能源產業示範標杆
4月2日,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與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並就後續合作事宜進行座談交流。赤峰市委副書記、市長欒天猛表示,此次合作是赤峰市為落實國家「雙碳」戰略目標、建設北方重要能源基地的關鍵舉措與實踐。赤峰市將全力支持實證基地建設、零碳園區打造等重點項目,為合作提供全方位服務保障,共同推動赤峰建成全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標杆城市。
零碳解讀:接下來,雙方將圍繞新能源領域標準研發、檢測認證、實證基地建設、零碳生態培育等開展全方位合作,並建立常態化協調機制,確保合作項目有序推進。此次戰略合作標誌著雙方將攜手打造國家級新能源產業示範標杆。未來,雙方將以此次戰略合作為橋樑,加速資源整合與創新協同,為內蒙古乃至全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赤峰模式」。
5.天津成立「無廢城市」技術研發中心
3月30日是國際無廢日,天津成立「無廢城市」技術研發中心,該中心由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牽頭,在中新天津生態城等地設立四個點位,收集這些區域的技術成果,並向全市進行推廣。國際無廢日主題宣傳活動中,天津市生態環境局發佈了固體廢物管理的10項創新技術。
零碳解讀:中新天津生態城的垃圾氣力輸送系統就是其中之一,該系統實現垃圾轉運不落地,同時分離並有效處理廢氣和固體廢棄物。這套系統結合中國居民飲食的特點進行了改造,通過上新程序,更換關鍵零部件,最近剛剛完成國產化。下一步,依託技術研發中心,將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力量,結合不同應用場景,對這些成果進行深度開發。
6.2025中國綠色經濟年會在京舉辦
3月30日,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常態化論壇會議活動——2025中國綠色經濟年會在北京舉辦。活動以「新業態 新市場 新動能——綠色經濟創新與重塑」為主題,來自全國新能源、生態環境、綠色低碳工業、AI數字技術、綠色新興服務業等領域的專家和企業代表近300人出席會議。「零碳園區」「零碳工廠」「AI融合綠色低碳」「沙戈荒綠色能源」「固廢綜合治理行動」「碳足跡與碳標識」等綠色經濟新業態,以及北京市建設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目標與行動,成為各界關注和熱議的焦點。
零碳解讀:聯合國原副秘書長沙祖康為大會開幕致辭。沙祖康指出,綠色經濟邁入新的發展階段,以AI數字技術、零碳負碳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催生新業態、新市場,重塑綠色經濟的發展格局。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與加速推進綠色低碳新興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是綠色經濟的兩大重要任務。
7.CIHC2025國際氫能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3月26日,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國氫能聯盟主辦的2025國際氫能大會暨國際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展覽會(簡稱「CIHC2025國際氫能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來自全球50餘個國家的政府機構、企業代表及國際組織負責人齊聚一堂,深度探討氫能國際合作與技術創新等議題,為產業注入澎湃動能。
零碳解讀:大會發佈了中國氫能聯盟分別與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專利信息中心以及中國金屬學會重磅合作成果《中國氫能技術發展路線圖研究》《氫界|全球氫能專利模型與洞察》《氫能領域關鍵材料產業技術路線圖》,有力支撐了我國氫能科技創新、數字模型、基礎材料等領域的科學發展。
C、地方動態
8.北京市:建設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
日前,北京市召開建設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2025年工作部署會。會上,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介紹了建設標杆城市的總體考慮、工作機制和2025年重點工作安排。一是抓綠色產業培育,聚焦先進能源、合成生物、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7類戰略性基礎性綠色產業,打造一批綠色產業集聚區和「標杆園區」,研究製定專項支持政策。二是抓重大項目建設,圍繞五個標杆引領工程,謀劃一批創新性、引領性、示範性綠色經濟重大工程項目。三是抓綠色文化軟實力提升,培育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論壇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綠色品牌會展,提高本市綠色文化美譽度和綠色議題影響力。四是抓市區兩級協同聯動,鼓勵各區結合資源稟賦實施「一區一策」。
零碳解讀:會議要求,一是要深刻認識加快建設標杆城市的重要意義,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將與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形成「雙標杆引領、雙引擎驅動」,共同推動新時代首都高質量發展。二是要盡快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加快建立統計核算體系,形成突破性成果,推動開局之年取得開門紅。三是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創新工作機制,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
9.安徽省省長王清憲: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據《中國環境報》4月2日消息,安徽省省長王清憲近日在合肥調研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情況。在肥東管灣國家濕地修復項目,王清憲調研瞭解濕地資源保護利用和管護運營機制情況,強調要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完善多元化生態保護修復投入機制,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推動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同步提升。
零碳解讀:自然資源部生態修復司副司長李建中之前表示,自然資源部立足職責定位,不斷建立健全生態保護修複製度機制、規劃計劃、標準規範,聚焦「三區四帶」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統籌推進重點地區生態修復,「十三五」以來,部署實施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治理面積超過1億畝,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480萬畝,整治修復海岸線近1680千米、濱海濕地超過75萬畝,紅樹林地面積已增長至45萬畝。
10.大興:構建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貨運示範廊道
日前發佈的《大興區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若干措施》指出,建設京津冀氫能產業協同發展核心柱蠆式。充分發揮大興作為京津冀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牽頭城市的引領示範作用,強化城市群成員協作聯動。面向全球引入儲、運、加、用氫 等氫能創新企業,引導支持氫能產業集聚和企業落地發展。
零碳解讀:該措施進一步指出,大力支持氫能上下遊企業協同發展,同步推進裝備製造、技術研發等配套體系發展。完善氫能產業生態體系,支持氫能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平台建設,鼓勵開展高水平行業交流活動,支持指導重大課題研究及標準編製。加快推進氫能車輛推廣應用和高效運營,依託交通樞紐開展氫能物流用車示範,構建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貨運示範廊道,打造京津冀零排放低碳貨運試點示範走廊。
二、專題碳討
與產業賽跑 半年時間零碳研究院對氫能產業的4大願景基本實現
2024年7月5日下午,在第五屆貝殼財經年會「能源變革中的地方‘氫起’之機」主題會議上,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發佈《2024氫能產業報告》。
報告中,對我國氫能產業提出升級調整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推動多路徑製氫的綠色化發展,拓展全社會多領域氫能應用場景,建設點線結合的國家氫能走廊等四個方面改革創新的建議。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發展,在國家部委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經過業界的努力,這些建議逐漸化為現實。我國氫能產業正走上一條共同奔赴的希望大道。

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城市群「擴圈」
連日來,山西呂梁、河南濮陽、新疆哈密等多地官宣加入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城市群。
據《呂梁日報》3月30日消息,日前呂梁正式加入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城市群。並指出:「我市賽前分析佈局氫能產業,著力打造千億級氫都呂梁。無論是市場主體還是應用場景,都在多年的發展中形成了顯著的競爭優勢,而豐富的煤炭、天然氣儲量,特別是3597萬噸的焦炭產能更為大規模低成本製氫提供了重要支撐。2022年,市政府成立了工作專班,製定了《呂梁市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出台了《呂梁市氫能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試行)》,推動氫能產業強勢崛起。」
與此同時,河南濮陽也通過官方渠道宣佈了「入群」的消息。「哈密工信」更是表示,哈密市成功加入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鄭州和廣東城市群,2025年將推廣不少於10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高標準完成示範任務。
2020年9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五部門發佈《關於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的通知》,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政策,調整為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支持政策,示範期暫定四年,京津冀、上海、廣東、河南城市群和河北城市群已經入圍。
然而,我國綠色低碳技術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突飛猛進,市場成長速度遠遠超過一開始的預期。如果說2020年氫能還在聚焦燃料汽車示範應用城市群的話,那麼今天已經呈現出多點開花、全面崛起的發展狀態。製氫路徑、應用領域、產業體系走出了不一樣的模式。業界將當前的氫能產業標記為區別於之前典型示範的2.0版本。
因此,《2024氫能產業報告》建議對已經運行多年的城市群進行調整或升級。一方面,多地有加入應用示範城市群的意願,且已經具備與當前的城市群相當的實力;另一方面,有學者建議乾脆拆除城市群圍欄,推出新的氫能產業獎勵、補貼的措施。
顯然,此次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城市群「擴圈」選擇了更加穩健的方式進行。
發展綠色能源新質生產力,氫能產業政策更加務實
事實上,在城市群「擴圈」之前,我國相關部門已經採取措施,開始進一步發展以氫能為代表的綠色能源新質生產力。
2024年12月3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三部門公佈《加快工業領域清潔低碳氫應用實施方案》,為近兩年產業漸起的氫能再次加碼。
與以往政界、學界談及氫能必為顏色所困,言及氫能必強調綠氫的基調不同的是,這一次把「清潔低碳氫」作為標籤。這既是對以往認識困局的一次合理的突破,更是對當下產業現狀的正視,為氫能發展進一步放開手腳,推動傳統產業製氫、用氫的快速發展,從而服務全國綠色轉型的訴求。
半年前發佈的《2024氫能產業報告》的第二條建議就明確指出,氫能一直有灰、藍、綠的顏色劃分。當前,我國製氫確實面臨「灰氫」很重,「綠氫」佔比不高的問題。因此,與其把受多方製約且佔比較小的可再生能源電解水製氫當成唯一的路徑,不如認真研究多路徑製氫的綠色之路轉型,讓體量巨大的「灰氫」綠起來。不管是電解水製氫,還是焦爐煤氣製氫,抑或其他工業尾氣製氫,一個目標不能變,那就是整體的綠色低碳,而不是顧此失彼的低碳。
這樣為顏色所困的擔憂最終被產業政策改變,「低碳氫」從此成為行業高水平發展的唯一目標。
此外,我國相關部門雖然沒有就氫能的多場景應用、打造國家氫能走廊等議題出台專門的指導意見,然而地方政府及企業的一致行動卻讓這兩個目標愈加現實。
當前,多個省份已經施行氫能汽車高速公路免費政策。而一些企業正在推動跨區域的氫能運輸通道建設。
3月29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高層論壇上,中國科協主席萬鋼表示,下一步,應該繼續推動氫能高速長江經濟帶氫走廊的建設,以氫能交通,結合清潔的氫能,在精細化工、電子半導體等高附加值的領域,多樣化的應用為牽引,來降低清潔氫的應用成本,優化綠氫的應用環境,支撐燃料電池汽車實現更大規模的跨區域應用。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白華兵
編輯 陳莉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