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陽基層派出所建立健全多種機制,解決「家長裡短」問題
朝陽區是北京經濟最活躍的區域之一,地區生產總值7000多億元。作為人口大區和經濟大區,這裏重大活動多、社會組織多、人員結構複雜,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層派出所日常接報的警情中,大多是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家長裡短」。碰上雙方互不相讓的情況,民警時常覺得非常棘手。如何讓矛盾糾紛有效化解,提升一線警務運轉效能,成為擺在公安機關面前的一道難題。
近年來,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將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作為著力點,秉持「向前一步」的工作理念,在基層派出所建立健全多種矛盾糾紛化解機制,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點的矛盾糾紛調處「朝陽模式」。

把和群眾息息相關的案子放在心上
常營地區是朝陽區重要的住宅聚集區,建有全市最大的保障房小區。伴隨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近年來,大量來京務工人員和回遷人口來此安家,這裏人口結構複雜、流動人口多。如何妥善化解矛盾糾紛,是公安機關一直思考和探尋的重點。
「我們提出了‘兩步走’工作法,建立了‘三個點’,還要求民警對群眾要‘四多四少’。」常營派出所所長王鵬說,「三個點」即建立了宣傳點、調解點和聯絡點,讓群眾遇到事能找到合理的渠道反映訴求。「四多四少」即在糾紛處置中堅持設身處地原則,要多說一些「咱」,少說一些「你」;多一些安慰,少一些責備;多一些微笑,少一些刻板;多一些「一聲」,少一些「四聲」。這些看似很細微的變化,對於化解群眾的情緒很有效。
派出所曾接到群眾來電,反映樓上的兩戶人家時常拌嘴吵架,周圍鄰居都能聽見,非常擾民。接此情況後,派出所值班領導帶領社區民警、居委會工作人員和樓門長來到現場查看情況。一方當事人說對方裝修擾民,影響到孩子備戰中考。另一方當事人卻堅稱自己遵循有關政策,只在規定時間內裝修。
雙方都覺得自己有理,要想解決爭端,就得換位思考。「您家裝修讓讓步,孩子正是關鍵時候,咱錯開時間,開工時緊著點兒弄。」「咱家孩子備考,不希望受到打擾,咱也消消氣,不能影響孩子心情,是不?」經過這一番勸說,當事雙方很快就消除怒氣,握手言和。
此外,常營派出所推出了警民溝通二維碼,製作了7000多個提示牌,公佈了派出所綜合指揮室電話、社區民警電話,建立起一個無障礙警民聯繫渠道。用王鵬的話說,為民辦實事,就體現在破小案上。「把這些和群眾息息相關的案子放心上,群眾自然就和你貼心,大家便覺得在常營地區生活是安全的,就願意和民警把勁兒往一處使。」
警法攜手、聯動化解糾紛
朝陽公安分局金盞派出所曾接到這樣一件警情,某建築公司項目部門報警稱工人與公司管理人員發生爭執。接警後,民警第一時間組織工人代表、工地負責人、勞務公司負責人等現場會面協商。三方見面後,對勞務合約、薪金發放流程等各執一詞,一時難以達成一致。
為避免事態進一步發展,派出所立即啟動「警法攜手、聯動解紛」機制,邀請法官到場詳細聽取三方意見及訴求,以庭審角度對三方進行釋法說理,並給出可行性調解方案。
調解成功後,工人代表說,「民警能從情感和事理上開導我們,法官能從法律法規的規定上維護我們,這個調解我們服!」建築公司負責人說:「多虧民警和法官的幫助,維護了公司的形象。」
金盞派出所轄區是朝陽區面積最大的金盞鄉,派出所日均警情數十件,其中以家庭糾紛、鄰里糾紛、勞動糾紛等警情最為突出。為此,派出所與朝陽區人民法院溫榆河法庭探索建立起了「警法攜手、聯動解紛」機制,在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中為群眾提供多元、便捷的矛盾糾紛解決方式。機制建立以來,派出所民警嚴格依據法律規定的調解範圍,按照「能調盡調、應調盡調」的原則加強調解工作,對調而不結、調解反復的糾紛,由溫榆河法庭派駐法官參與聯合調解。
受益於這一解紛機制,金先生與房東曹先生之間的租賃糾紛也得到了及時化解。雙方因為租房押金退賠金額產生分歧,自行協商不成,遂撥打110報警。通過啟動聯調機制,民警與法官一同對雙方進行調解,在耐性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後,根據租賃合約對矛盾點逐一剖析,說理釋法,促成雙方達成一致。
今年以來,在三個月的時間里,金盞派出所已通過該機制化解各類矛盾糾紛近20件,化解成功率達96.2%。
情理融合對症下藥
和金盞派出所類似,十八里店派出所立足於「以情動心、形成共鳴」的理念,推出以「傾聽用心、溝通耐性、話語順心、化解暖心、結果舒心」為主題的「五心調解工作法」,並設立了「五心調解室」。派出所組織街鄉、社區等多方力量,安排擅長群眾工作的專職調解員開展工作,通過對當事人的行為表現進行分析,從細微之處發現癥結。
吳先生在張女士的店中購買了兩幅裝飾畫。回家後,妻子覺得花費太大,便帶著吳先生來到店裡要求退貨。店主張女士稱,雙方交易時已經約定好了貨物只換不退。協商無果,張女士報警。
弄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民警認為矛盾的根源不在買賣雙方,而在夫妻二人意見不統一。民警帶著調解員上門,通過「問診號脈」,讓夫妻二人說出各自內心的想法,並讓他們換位思考。調解中,調解員與吳先生共情,經過一番「對症下藥」,夫妻二人重歸於好,糾紛順利化解。
結合工作中遇到的矛盾糾紛的特點,派出所民警讓當事人充分表達,通過講道理、擺利害,使其充分認識不同行為帶來的不同結果,進而打消顧慮和不切實際的預期,推動調解結果向好發展。派出所還根據群眾反饋意見,推出首問負責製、一次性告知等制度,簡化受理流程,暢通監督渠道,實現矛盾調處質效「雙提升」。
截至目前,黑莊戶地區已建立「溫度+」調解室28個,今年以來已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42件。
新京報記者 張靜姝 編輯 劉倩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