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航企業出海,海澱區發佈企業商業秘密涉外維權工作指引

新京報訊(記者吳為)4月2日,海澱區商業秘密保護2025年工作推進會在海澱區市場監管局成功舉辦。會上發佈《北京市海澱區企業商業秘密涉外維權工作指引》(以下簡稱《工作指引》),為出海企業提供了一套系統、全面的海外商業秘密糾紛應對指導方案。會議還為第二批商業秘密保護示範基地和工作站進行了授牌。

海澱區市場監管局聯合商業保護領域專家開展了專題研究,精心編製了《工作指引》,幫助企業提升商業秘密體系搭建能力以及涉外糾紛應對能力。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商業秘密是企業保護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的重要方式,是推動企業開展研發創新活動的核心動力,也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資源。作為全國首批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地區,海澱區彙聚了北京70%的人工智能企業和眾多科技領域「獨角獸」企業。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便利化程度不斷加深,企業「走出去」步伐也日益加快,但因商業秘密糾紛產生的案件數量也呈現出增長趨勢。根據《2024中國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調查》,2023年,中國企業在美知識產權訴訟新立案共1173起,其中商業秘密訴訟新立案23起,較2022年增長了27.8%,23起商業秘密訴訟案件共涉及47家次中國企業被告,分佈於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外貿發達的地區,而在已結案的18起商業秘密訴訟案件中,無一家中國企業勝訴。

針對當前國內企業在國際化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商業秘密保護意識較弱、維權手段瞭解有限、維權成本高昂、國際規則對接不暢等方面問題,海澱區市場監管局聯合商業保護領域專家開展了專題研究,精心編製了《工作指引》,幫助企業提升商業秘密體系搭建能力以及涉外糾紛應對能力,從而規避國際貿易中的侵權風險。

此次發佈的《工作指引》聚焦企業實際需求,從涉外商業秘密保護的國際背景與環境、法律規範、典型案例、法律風險防範以及國際技術貿易中的風險防範五個維度展開,系統梳理了美國、歐盟等地區的商業秘密法律體系,分析了我國商業秘密保護現狀,並通過美國鋼鐵公司訴中國寶鋼公司案、電單車羅拉訴海能達商業秘密案等典型案例,分析解讀了涉外維權案件的特點,為企業提供了針對涉外商業秘密和國際技術貿易糾紛的應對策略。例如,採取自主研發抗辯(即主張所用技術或經營信息為自行開發),反向工程抗辯(主張通過技術手段從公開產品獲取相關技術),不明知、不應知抗辯(企業作為第三人時,主張對員工的違法行為不明知或不應知以抗辯未侵權),主動提起訴訟等反製措施。

「大部分企業因為對國外法律法規、國際貿易規則及條約缺乏瞭解,往往在遇到問題時才著手協調解決,這不僅耗費了大量的時間,還會產生高昂的金錢成本。《工作指引》的出台將幫助企業強化商業秘密保護意識、提升保護能力,讓企業少走‘彎路’,從而更好地融入國際市場。」海澱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活動當天,還為入選北京市第二批商業秘密保護示範基地的飛天誠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2家公司,金隅智造工場、中關村壹號2個園區,以及入選第二批海澱區商業秘密保護工作站的中關村綜合保稅區、東昇科技園等11個科技園區進行了授牌。這些示範基地和工作站將作為推廣宣傳商業秘密保護工作的前沿陣地,開展日常培訓諮詢活動、組織專題交流會議,從而及時瞭解企業在商業秘密保護方面的需求,為企業排憂解難。

嘉賓為入選北京市第二批商業秘密保護示範基地的單位授牌。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嘉賓為入選北京市第二批商業秘密保護示範基地的單位授牌。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這份《工作指引》提供了比較好的參考範例和應對思路,我們將立足示範基地建設,積極發揮商業秘密保護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把《工作指引》推送給園區內相關企業,幫助他們靠前布控風險,增強‘走出去’的信心。」中關村壹號相關負責人表示。

嘉賓為入選第二批海澱區商業秘密保護工作站的單位授牌。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嘉賓為入選第二批海澱區商業秘密保護工作站的單位授牌。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海澱區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海澱區正加速推進「四區」建設,未來將繼續發揮區域科技創新優勢,聚焦企業現實需求,進一步整合海外維權資源和力量,為企業化解國際商業秘密糾紛提供精準有效的指導和支持。同時,海澱區市場監管局將不斷加強跨部門協作,深入開展國際規則研究,助力企業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貢獻「海澱經驗」。

編輯 張磊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