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用戶「流量」變「留量」(新職·新知㉔)

根據用戶畫像和市場需求,蘭一平為公司用戶增長設計的宣傳圖片。受訪者供圖根據用戶畫像和市場需求,蘭一平為公司用戶增長設計的宣傳圖片。受訪者供圖
蘭一平。本報記者 丁美棟攝蘭一平。本報記者 丁美棟攝

公司新品發佈,推廣帖卻在社交平台石沉大海,用戶反饋寥寥怎麼辦;傳統商舖尋求數字化轉型,應搭建怎樣的線上營銷平台;如何精準把握用戶需求,將其轉化為固定客源……數字經濟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企業要想在激烈的流量競爭中「破圈」,需要上好用戶運營增長這門課,抓住每一個來之不易的用戶。

「用戶增長運營師」作為一種新職業,其定義為運用數字化工具,從事企業或機構用戶增長、管理及運營等工作的人員。這一新職業的工作日常是什麼?如何幫助商戶打通線上線下渠道?日前,記者走近一位用戶增長運營師,探尋消費新業態下吸引用戶、留住用戶的秘訣。

「用戶是需要被讀懂的人」

北京市朝陽區的一間寫字樓內,95後用戶增長運營師蘭一平的指尖在鍵盤上翻飛。他面前的電腦屏幕上,實時跳動著用戶點擊、諮詢、下單的數據流,光標在「學員約課情況」「客戶服務跟進」「教練反饋」等表格字段間快速切換。

「我所在的護安行公司是一家駕駛陪練公司,通過建立線上陪駕平台,匹配新手司機與其周邊的陪練教員,解決很多新手司機拿到駕照不敢上路的問題。」談到自己從事的用戶增長運營師工作,蘭一平將其形容為「導航員」,主要負責為公司開闢將潛在用戶從公域流量池(指公共平台上的流量,一般由平台統一管理和分配)轉化到公司私域空間(指企業或個人擁有的能直達用戶的渠道,如企業官網、小程序等)的新航線,同時還要做好後期客戶管理、運營等工作,保證這條航線不偏航且可持續。

做好客源「拉新」,是用戶運營工作的重難點之一。

蘭一平的辦公桌上擺著一本貼滿便簽的筆記本,有一頁寫著:「用戶是需要被讀懂的人。」這句話源於他在初期開拓客源時的教訓。「公司剛成立時,為了找到有需要的客戶,我們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發佈精品內容帖,積極宣傳陪駕服務。」蘭一平回憶,自己在流量推廣上花了不少錢,帖子點擊量也不錯,但後台收到諮詢並轉化為落地客戶的比例卻很低。有一位「寶媽」在蘭一平推廣的某條帖子下留言:「我只是想給孩子找營養餐食教程,為什麼總給我推陪駕廣告?」

「就像給口渴的人推薦麵包,給饑餓的人推薦水。我們前期做用戶增長時,未考慮目標受眾的精細化需求特點,而是想當然地認為在公域平台‘廣撒網’便可‘以量取勝’。」蘭一平說。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黃尹旭分析,在電商經濟中,用戶增長運營師需要定期開展用戶調研、反饋收集和處理,還需具備用戶運營經驗和數據分析能力,能夠基於用戶畫像配置資源,分析潛在需求,提升流量利用率和用戶活躍度。

痛定思痛後,蘭一平帶領團隊重新繪製打磨更精細的用戶畫像:從「18歲以上」的粗放篩選,升級為「持證多年卻未實際上路的‘紙面司機’」「新購車輛需快速熟悉操控的都市白領」「為家庭出行苦練車技的新晉爸爸媽媽」等。「這如同給流量池裝上‘濾網’,讓推廣帖能流向真正需要陪駕服務的人群。」蘭一平說。

轉化率的變化印證了用戶精細化運營的價值。在調整投流策略後,護安行某個精準捕捉「新晉爸爸媽媽」駕駛需求的圖文帖子在社交平台上線首週,後台便湧入上千人諮詢,付費報課的比例也十分可觀。

如今,蘭一平已經摸索出了一套系統化的客源「拉新攻略」,涉及內容營銷、社交媒體運營、社群建設等多種方式,能夠精準把握用戶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諮詢過我們服務的客戶,成交率能達到83%。」蘭一平說。

「讓我用心把你留下來」

「剛拿到駕照不敢上路,怎樣快速練習?」護安行某社交平台帳號後台彈出一條網民諮詢。瞭解對方基本需求後,蘭一平熟練地發送公司客服的企業微信鏈接,並實時記錄用戶諮詢信息和需求特徵。

「獲取新客難,將新客轉化為老客更難。要想提升用戶黏性和活躍度,對諮詢過的每個客戶做好跟進,就成了關鍵。」蘭一平對記者說。數字經濟形態下,線上營銷常常面臨著一天數以萬計的客戶諮詢。用戶增長運營師需要掌握各類數字化工具,在數據洪流中「捕撈」有效內容,做好用戶管理與追蹤服務。

蘭一平以其常用的企業微信智能表格功能舉例。在客戶諮詢並添加聯繫方式後,蘭一平會利用智能表格系統自動生成一張客戶跟進表,表格中記錄下客戶的名稱、標籤、添加渠道、添延長間等信息。在陪駕試課階段,蘭一平會通過表格篩選出當天需要跟進的客戶,提醒客服人員邀請客戶前來線下體驗,並在課後及時回訪。

「利用好數字化工具,每位用戶的課時進度、教練評價、溝通記錄清晰可見。當表格標記某位學員‘科目不熟練’時,運營團隊會同步製定針對性教學計劃,讓線上數據和線下服務實現貫通。」蘭一平說。

除了要讀懂數據本身,合格的用戶增長運營師還要能夠觸達數據背後的人性溫度。

某次,蘭一平收到智能表格推送的自動提醒,有位學員購買了10次課程,卻在上完3次課後,很長時間都未有新預約。蘭一平想起,這位學員是某家三甲醫院的主治醫生,排班表永遠被手術和查房擠佔。為此,蘭一平沒有直接發送預先設定好的常規課程促銷消息,而是根據先前的溝通記錄,留下一句手打的問候:「您最近是否工作太忙?我們可根據您的零碎時間協調陪練,一切為您服務。對了,最近北京的月季開得很好。」幾天后,當學員終於調整出時間練車,蘭一平特意調派教練將練車路段規劃在學員上班路線附近,對方稱讚「這是有溫度的服務」。

這個細節折射出用戶增長運營中的深層邏輯:職業的核心始終是對「人」的理解。蘭一平向記者展示他筆記中記錄的「用戶洞察日常」,裡面寫著:白領需要「靈活調課」,老年學員需要「課後文字總結」,新手司機普遍對「剮蹭賠償」存疑……蘭一平說:「我們不是要把用戶變成表格里的數字,而是要用智能化工具解析出個體潛在需求,提供有感知的、充滿溫度的共情服務。就像一句歌詞中所唱,‘讓我用心把你留下來’。」

「迭代太快,要鑽研的太多」

記者調查採訪發現,雖然用戶增長運營師去年才被設立為一項新職業,但從事用戶增長、管理及運營等相關工作的人早就存在,如一些電商企業設立的互聯網營銷員、私域增長師等崗位,從業者數量成千上萬。如今,隨著用戶增長運營師這項新職業正式確立,其職能範圍覆蓋並深度融合了數字導購、用戶運營、會員運營等領域,為相關崗位人才開闢了全新的職業賽道與歸屬,也讓行業前景更加廣闊。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企業人事管理研究室主任範巍表示,新職業的發佈意味著相關從業者有了合法合規、為社會所認可的「身份證明」,其社會地位和職業聲望會有顯著提升。未來,從業者還將享受國家配套的職業教育和技能認定,在多地也能享受諸如落戶、購房、評價等人才支持政策。「自己從事的工作被國家‘蓋章認證’了,這種感覺很棒!」蘭一平說。

用戶增長運營師的價值,遠不止於電商營銷。比如在「三農」領域便有相關案例,用戶增長運營師能化身成為「數字新農人」,通過影片號、微信社群等數字化工具進行高效運營,推廣農藥肥料和解決方案,幫助農民實現增產增收。範巍認為,用戶增長運營師成為正式的新職業是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各行各業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的必然結果。

用戶增長運營師市場需求旺盛,專業人才供給還需持續給力。騰訊去年發佈的《全域經營組織與人才洞察報告》顯示,用戶增長運營師相關的人才供不應求,且擁有3年及以上經驗的相關人才薪資具備更高的增長能力;超60%的受訪從業者認為「用戶運營」「會員運營」等細分職業領域還有較大人才缺口;問卷調研顯示,30%的受訪企業認為其現有人才技能無法適配企業全域經營發展需要。

對於用戶增長運營師的未來發展,黃尹旭建議,應儘早在規範認證、人才培育等方面做出系統性安排,相關部門也應盡快出台針對新職業、新工種的職業技能標準,明確人才培養體系、職業準入門檻等。

「新經濟形勢下,消費生態瞬息萬變,要想精準解讀大數據背後的消費趨勢,需要給自己不斷‘充電’,提升業務能力,職業發展才能不落伍。」談到從事用戶增長運營工作以來的體驗,蘭一平連連感歎「迭代太快,要鑽研的太多」,他最近在學習消費心理學方面的課程,筆記本里新增了「話術共情點」「社交媒體分析」等不少章節。(本報記者 丁美棟)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4月07日 第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