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北上南下,港珠澳大橋成熱門通道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今年清明節假期,港澳居民返鄉祭祖、探親訪友、踏青出遊及內地居民赴港澳休閑購物等多潮彙聚,口岸通關客流持續高位。
6日迎來了清明節返程高峰,在港珠澳大橋口岸,回港的「北上港車」等在珠海的拱北隧道入口排起長龍。截至6日下午4時,當天超53.4萬人次出入香港,其中有超27.7萬人次入境。
深圳邊檢總站統計,4月4日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員103.8萬人次,其中出境50.7萬人次,入境53.1萬人次,創深圳口岸歷史客流紀錄,同比去年4月4日(80.6萬人次)增長28.76%。其中,深圳陸路口岸4月4日累計出入境旅客100.9萬人次。
據香港大公文彙網報導,有旅遊從業人士表示,清明節3天假期,香港地區報團外遊人數較去年增加兩成,前往潮州及韶關旅行團較受歡迎,有港人計劃乘高鐵北上,先旅遊幾天,再回家鄉拜祭父母、探親。
除返內地掃墓外,還有巿民表示,趁假日到內地旅遊消費,更有不少市民這次選擇長線旅遊。到武漢的盧先生表示,自己曾到過當地,但沒有時間遊玩,這次會去武漢的博物館、黃鶴樓等景點。由於沒有試過乘高鐵長途旅行,他這次專程選擇乘高鐵前往,順帶沿途欣賞風景。
4日假期首日上午,高鐵西九龍站就有大批北上的香港巿民,不少攜帶大行李箱穿梭站內。旅客黃女士表示,他們是一大家子一起出行,清明節到湖南長沙市掃墓,在當地停留4天。有香港巿民表示,回鄉拜祭祖先,由於怕人多擁擠,所以4日一早就出發過關。在觀塘過境巴士站,不少市民一家老小排隊乘車前往深圳灣口岸,準備回鄉掃墓。
還有不少香港市民通過港珠澳大橋北上。「港珠澳大橋成為清明假期海外華人、港澳居民返鄉祭祖的熱門通道之一。」港珠澳大橋邊檢站有關負責人表示,與往年清明假期相比,今年大橋珠海口岸客流車流高峰時段更早、時間更長、峰值更高。「‘港車北上’讓返鄉祭祖、出遊都變得十分便利。」
香港居民陸先生表示,他自駕帶家人4日到廣州玉德堂陵園祭拜先人、與親友團聚之後,前往粵北清遠體驗壯族瑤族風俗,觀賞梯田花海、共享菜園、非遺牆繪等。
實際上,香港還有不少「代拜」的交易。據香港《大公報》報導,紅磡多家殯儀店提供代客拜山服務,收費由幾百至數千港元不等,比如選擇「祭品到會墳前」收費980港元,祭品包括燒肉、白切肥雞等,祭祀完成後會將相關影片發送給客戶做證明。
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對港媒表示,據他瞭解,在清明小長假期間,旅遊業生意增長15%至20%,特別是大灣區短途旅客增加不少。香港市民不僅青睞乘坐高鐵出行,長途巴士團也頗受歡迎。「例如我所在的旅行社舉辦的廣東河源溫泉團,兩日一夜,預訂情況非常好。得益於廣東發達的公路網,旅遊團從香園圍口岸過關,車程兩小時就能到目的地,部分旅客認為體驗比在火車站上下好。」崔定邦還表示,雖然有數十萬人次出境,但港珠澳大橋口岸暫未見擁堵情況。
還有一些市民選擇錯峰出行:香港市民郭小姐表示,每年清明節都會回家鄉拜祭先人,為避開出入境人潮高峰,今年選擇在9日出發,先乘高鐵前往廣州遊玩,幾天后坐船前往海南,回家鄉拜祭父母。「至今已經北上近30次,包括到深圳當日來回、出差及這次掃墓。去年清明節我是直接飛到海南,今年選擇先旅遊再掃墓。」(李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