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平方公里崛起千億軌交產業集群 一張四色圖背後的招商故事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磊 劉潔 通訊員 黃宣 張向峰
4月2日,武漢軌道交通產業創新基地內(以下簡稱軌交基地),機器轟鳴聲、設備銲接聲、技術人員的指令聲不絕於耳,藍白相間的武漢地鐵12號線車廂在此下線。
日前,軌交基地28家企業集中投產,總投資超80億元。這是軌交基地成立4年來的又一次集中投產——累計簽約企業138家,總投資369億元,一條涵蓋研發、製造、維保的軌道交通全產業鏈已然「閉環」。
從一片規劃中的土地,到千億級產業集群的雛形,武漢軌道交通產業的崛起背後,是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同頻共振。
「叩門招商」引來企業「拎包入住」

3月20日,武漢軌交基地28家企業集中投產
「被黃陂區‘叩門招商’的誠意所感動,我選擇回來的。」武漢智顯芯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顯芯通)董事長紀向陽,指著車間內正在調試的AI顯示屏生產線說。
每年新建、開通兩三條地鐵線,短短幾年,武漢地鐵線網規模躍居全國前十。
搶抓軌道交通發展黃金期,2021年,黃陂區攜手武漢地鐵集團,規劃建設33.6平方公里的軌交基地,打造產研一體、產城融合的千億軌道交通產業創新發展園區。
基地建立之初,工作人員繪製了一張產業招商地圖,目標企業按招商進度以藍、紅、橙、黑等不同顏色標註,懸掛在大廳醒目位置。招商智顯芯通的母公司——深圳點創科技有限公司,被列為橙色,意為「正在洽談中,還未簽約落地」。
自那時起,黃陂區主要領導及軌交基地主要負責人,到深圳多次登門拜訪,詳細介紹武漢軌交基地的政策、市場應用等優勢,發出邀請。「這幾年,我親眼見證了軌交基地的快速發展。」紀向陽說。
去年4月,紀向陽在漢成立智顯芯通,將點創科技的「AI智慧顯示屏」業務交給新公司。計劃於今年上半年將旗下一家新三板公司遷到武漢,作為集團業務總部,未來3至5年完成上市。
這樣的「誠意招商」並非個例。黃陂區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產業」的思路,組建專班赴北京、廣州、深圳等近20個城市駐點招商。4年來,138家企業陸續簽約,其中既有中車長客、方大集團等國內龍頭,也有瑞典丹納、德國克奴爾等國際巨頭。
不僅在誠意上,政府的「有為」更體現在制度設計與資源整合上。
武漢軌道交通產業創新基地管委會黨委書記、前川街黨工委書記陳博介紹,為支持產業集群發展,黃陂區出台產業發展支持政策「20條」,涵蓋市場循環、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等六大領域。為讓企業輕裝上陣,基地建成11萬平方米高標準廠房,配套辦公、宿舍、食堂等功能區,實現「拎包入住」。
龍頭牽引 基地企業抱團「爭位」
中車長客武漢基地的車間內,一節地鐵車廂被「氣墊船」馱著懸浮移動,這是武漢地鐵12號線車輛裝配的現場。
作為軌交基地的「龍頭」,中車長客負責地鐵12號線79列列車、474輛全自動駕駛A型地鐵車廂以及車輛基地智能運維管理系統生產任務,是目前武漢地鐵市場最大的一筆訂單。其背後,是一條快速響應的「一小時供應鏈」。
「有形之手」收放有度,「無形之手」靈活自如。
龍頭企業是磁石,吸引上下遊企業彙聚。近年來,中車長客吸引著武漢今創、方大集團等配套企業自發聚集,形成軌道交通產業集群。
「自落戶以來,我們訂單就沒停過,產線忙個不停。」武漢今創軌道交通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俊說。
去年4月,武漢今創在軌交基地投產,先後參與了武漢地鐵1號線、2號線、7號線等項目建設,目前正在生產武漢地鐵12號線軌道車輛貫通道和內裝系統,公司訂單今年有望突破兩億元。
受益於基地的集群發展效應,落戶軌交基地後,方大集團的屏蔽門系統已護航武漢20餘條地鐵線路。「正在加快生產武漢地鐵12號線全線37個站的站台門系統,同時也正為瀋陽地鐵6號線、天津地鐵8號線生產站台屏蔽門。武漢公司生產的產品,今年將運用到國內多條地鐵線路上。」方大集團副總裁連基檳說。
「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自組織’協同,這是市場效率的直觀體現。」武漢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基地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紅紅說。
日前,沿江高鐵湖北段指揮部在武漢軌交基地掛牌,推動產業鏈由地鐵軌道向高鐵軌道延伸。「非常期待,以後公司的業務可以拓展到高鐵!」紀向陽說。
巨頭落地 打造世界軌交產業「朋友圈」
3月10日,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已超1萬公里,居世界第一。在這張「國家名片」中,武漢軌道交通產業創新基地正成為全球產業鏈的重要一環。
目前,軌交基地的138家企業覆蓋軌道交通智能裝備、軌道交通智慧維保、軌道交通企業總部、軌道交通技術培訓服務等全產業鏈,武漢65%的地鐵車廂都產自該基地。
當前,軌交基地正發揮產業集聚優勢,搶抓海內外市場機遇。
2024年5月,卡斯柯全國運維中心入駐軌交基地,其是軌道交通控制系統集成領域領軍企業。自落戶投產以來,企業已陸續接收到來自成都、昆明、南寧以及新加坡、印度、巴基史丹等國內外訂單。
佔歐洲市場份額40%的軌道交通設備專業製造頭部企業瑞典丹納,首批車鉤產品成功交付,已出口歐洲。
克奴爾亞太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莊拿芬·白迪森說,過去10年,克奴爾已深度參與武漢地鐵、光穀電車等9個軌道交通相關項目。待條件成熟後,克奴爾華中區域維保中心也將落戶黃陂區。
一個個國際巨頭落地,見證了武漢產業鏈的全球競爭力。
產業競爭的未來是科技的比拚。黃陂區推動華中科技大學、鐵四院等成立武漢軌道交通產業創新研究院,搭建四大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引進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新校區落戶,提供產業人才支撐;基地服務群內,138家企業實時對接需求,政府「店小二」24小時在線響應。
「產業就像一棵樹,政府修枝剪葉,市場陽光雨露,才能長得茂盛。」陳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