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承包全國13%產值!繁花顏值價值雙高,灣區春日經濟旺
新時代,新徵程;大灣區,大未來!
南方都市報、南都大數據研究院上線「灣區100」數據影片欄目,用100個數據縱覽大灣區的同根同源、血脈相連,描繪大灣區的朝氣蓬勃、萬象更新,書寫大灣區的同心逐夢、攜手前行。
每期一個小數據,帶你看懂大灣區。
清明時節,春和景明,踏青賞花正當時。美團旅行數據顯示,清明小長假期間,踏青賞花搜索熱度同比上漲118%。
嶺南花開早。以花城廣州為代表,粵港澳大灣區既是熱門賞花目的地,也是賞花出遊的熱門客源地。據初步測算,今年清明節假期(4月4日至4月6日),廣東接待遊客2110.5萬,同比增長6.4%;其中,廣州接待市民遊客超548萬人次,同比增長9.1%。多家在線旅遊平台數據顯示,廣州位列小長假國內熱門旅遊目的地TOP5。
跟著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數據影片欄目《灣區100》,開啟灣區春日賞花之旅吧!
廣東花卉苗木產業產值佔全國13%
大灣區繁花顏值價值雙高
數據顯示,2024年廣東省花卉種植面積達150萬畝,全產業鏈總產值超千億元,以佔全國6.7%的種植面積,孵化出全國約13%的產值。
珠三角是全國花卉苗木產業的核心地。其中,花城廣州2024年花卉種植面積約32萬畝,交易額超過150億元,花卉出口覆蓋80多個國家和地區,蝴蝶蘭種苗佔據全球60%市場份額。位於廣州荔灣的嶺南花卉市場,每日的鮮切花能賣出二三十萬紮,市場年交易額超過20億元。可見繁花為廣東和灣區帶來的可觀價值。
在這些「硬核」的數據之外,灣區繁花的高顏值更是不必多言,徜徉在街頭、鄉間,你可以看到:
木棉花迎風開得紅火,宮粉紫荊為城市染出紅粉煙霞,黃花風鈴木將道路裝飾成一條條「金色長廊」,盛放在田間的大片油菜花生機勃勃,還有杜鵑花、禾雀花、桃花、櫻花、鬱金香等等,可謂是入目皆是春。
交通擴展「賞花半徑」
廣東「2小時賞花圈」一路生花
據國內多家在線旅遊平台發佈的相關報告,今年的清明假期出行,國內市場呈現以古禮祭掃、踏青賞花為主的短途遊火爆的趨勢。
粵港澳大灣區同樣迎來出行高峰,港澳居民北上祭祖、探親、踏青與旅遊需求持續升溫,內地居民前往港澳旅行熱情不減。數據顯示,4月3日至7日廣深港跨境高鐵預計運送旅客54.5萬人次,日均客運量達13.6萬人次,同比增長15%。另據港珠澳大橋邊檢站統計,4月4日至4月6日12時,經珠海口岸出入境旅客超27.2萬人次,車輛超5.7萬輛次,同比數別增長32.1%、41.7%,同創歷史同期新高。
據攜程發佈的2025年清明假期出遊總結,清明假期期間,香港居民入境內地訂單量同比攀升35%,深圳、東莞、汕頭、汕尾等僑鄉憑藉宗祠文化及特色美食成為港人尋根問祖的熱門選擇;而內地居民打卡香港M+、山頂纜車等知名景點的訂單量同比增幅更是超過100%,實現了以節氣為橋樑的文旅氛圍傳遞。
踏青賞花熱的背後,是越織越密的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讓市民遊客得以一日賞盡嶺南花。而依託京廣、梅龍、廣汕、貴廣、南廣等高鐵線路,廣鐵集團點對點開行的賞花專列,更是使得大灣區人的「賞花半徑」從灣區城市擴展至粵東西北:遊客從廣州、東莞、深圳出發,可快速抵達韶關、梅州、汕頭、河源、茂名等地,觀賞櫻花、桃花和杜鵑花等,「2小時賞花圈」一路生花。
以花為媒助力春日經濟
大灣區「花樣多多」
今年開春以來,廣州花朝節、東莞鬆山湖賞花月、香港花卉展覽、粵港澳大灣區·深圳花展等春日盛事輪番上演,讓灣區春日之旅有了更多選擇。
「以花為媒」助力春日經濟,大灣區更是「花樣多多」:
深圳開啟首條「低空花遊」航線,讓市民遊客「嚐」上打「飛的」看花海的第一口鮮;廣州南沙櫻花節推出「櫻花雪糕」「櫻花咖啡」等,擊中年輕遊客的心;香港迪士尼樂園上新春日活動,達菲與好友乘坐花車遊街,為遊客帶來甜蜜體驗……
像這樣「賞花+」民俗、美食、文創、科技等的多重疊加,解鎖踏青新姿勢,給遊客帶來豐富的旅遊體驗的同時,也催生新的消費需求,巧妙激活春日經濟。
有關數據顯示,南沙櫻花節自創立以來已吸引灣區超65萬人次遊客前來賞花;憑藉「賞花+村咖」模式,中山崖口村每年可吸引超150萬遊客參觀,今年春節單日客流量更高達10萬人次;佛山50公里徒步活動串聯多處賞花景點,不僅提升了佛山本地酒店、民宿的預訂量,還帶動了周邊餐飲和手信銷售的增長,營業額環比增長超過六成……
賞花又不止於花,以花興業,小小一朵花,在灣區撬動千億經濟。大灣區人不負春光、逐夢前行的故事仍將不斷書寫。

出品:南都大數據研究院
策劃:王衛國 鄒瑩
統籌:張純
執行:唐靜怡 熊潤淼 謝小清
設計、動效:羅銳 郭文哲 歐陽靜
數據來源:廣東省文旅廳、廣鐵集團、港珠澳大橋邊檢站、美團、攜程、同程、公開媒體報導等

1
本文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