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立潮頭 實幹挑大樑——大眾日報今日推出「仲觀平」文章

編者按

改革大潮奔湧向前,實幹擔當勇立潮頭!

2025年「新春第一會」上,山東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確立了「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的全年工作主題主線。為深入挖掘新時代改革創新的生動實踐,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特別策劃推出「改革立潮頭 實幹挑大樑」大型全媒體報導,作為貫穿全年的重大主題報導,選派骨幹記者編輯團隊,遠赴全國先進省市,深入省內市縣、廳局、企業,展開一場跨地域跨領域的大型行進式調研。

以思想領航,用實踐開路。作為這一大型全媒體報導的開篇,今天(4月7日),大眾日報推出「仲觀平」文章,立足山東、放眼全國,尋經驗、探路徑、談干法,更好激勵全省上下干字當頭、奮勇爭先,挑起大梁走在前,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

改革立潮頭 實幹挑大樑

□ 仲觀平

春回大地,潮起東方。

2025年工作大幕甫一拉開,山東「新春第一會」開篇定調、舉旗定向。聚焦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一場以「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主線的探索與攻堅正在全省上下展開。

爭當改革排頭兵、落實先行者,億萬山東人民正以敢闖深水區的膽魄破局,以勇闖無人區的銳氣領跑,將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中所蘊含的思想之光、格局之思、改革之道,一一化作山東「挑起大梁走在前」的改革航標與實踐坐標。 

2月26日,「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剛在北京參加完民營企業座談會又回到煙台,參加山東省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專題會,為山東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政企一家,圍桌而談、推心置腹。而這一改革交響曲的序章,早已在2月5日召開的「新春第一會」——全省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拉開帷幕。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處理好哪幾對關係?山東「十大標誌性改革」對應什麼領域?大會鏗鏘的改革宣示,為全年改什麼、怎麼改製定了任務書、路線圖——「挑起大梁走在前」,方向更明,思路更清,路徑更實。

2月12日,全省提振消費工作大會召開。「新春第二會」,跳出「就消費論消費」的局限,圍繞實施「五大工程」,理清了推動消費擴容提質升級的思路。

2月24日,全省抓項目擴投資穩增長推進會發出新的動員令,1006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令人振奮的,不止於這些項目投資體量大、科技含量高、帶動效應強,更在於「快進鍵」和「加速度」里的改革勁頭。

連續三個全省大會同月召開,力度之大,非同一般,但關於改革創新的關鍵部署,遠沒有止步。

3月21日,「2025山東春季煥新快樂購」啟動儀式在泰安舉行。

從2月28日審議《大力實施工業經濟「頭號工程」2025年行動方案》,到3月20日解讀《山東省數字政府建設一體化綜合改革方案》,再到4月1日發佈2025年山東省委「一號文件」,省委、省政府的每一個研究事項,都事關改革創新重大領域,每一項謀劃部署,都直奔高質量發展而去。

「頂格推進」,正成為山東改革發展關鍵詞。一場場高規格會議、一項項高標準方案背後,挺膺擔當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再清楚不過——改革創新,山東等不及!推動高質量發展,山東慢不得!

「發揚釘釘子精神」,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倡導的一種工作方法。挑起大梁走在前,一步接著一步,一環扣著一環,如同一記記重錘,把改革創新的主題釘得更準、夯得更實。

地圖不等於疆域本身。守著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

從海爾卡奧斯的數字蝶變,到DeepSeek的成功破圈,從青島「五朵金花」到杭州「六小龍」,透過時代場景的轉換,破譯高質量發展的密碼,正經歷從要素投資驅動向改革創新驅動的底層變革。

海爾卡奧斯生態園冰箱智能製造項目。海爾卡奧斯生態園冰箱智能製造項目。

突破高質量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激發新質生產力,根本出路都在於改革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本質在於改革創新,高質量發展的過程就是改革創新的過程,高質量發展的進度取決於改革創新的力度。

如何當好排頭兵,迫切需要跳出山東看山東,在時代坐標繫上審視追問,以改革創新新突破予以作答。

當好排頭兵,把握「上情」明方向。

一個地方最重要的使命是什麼?發展定位是什麼?回答好這些問題,是推進改革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邏輯起點。

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山東要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樑」「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當好排頭兵」「努力成為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殷殷囑託、切切期盼,深刻闡明不同省區市如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層邏輯,充分彰顯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定信念。

當好排頭兵,意味著改革創新要打頭陣、作示範,比他人先一步、快一步。今天的山東,謀劃了一大批先行先試的改革事項,涉及開展要素市場化綜合改革試點,推動制度型開放示範區、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等50餘項。試點、試驗、示範、先行,換一種說法,就是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必須「摸著石頭過河」,蹚出一條新路來。

山東港口青島港,一艘貨輪在拖船輔助下停靠碼頭。山東港口青島港,一艘貨輪在拖船輔助下停靠碼頭。

大省「挑大樑」,服務全國「一盤棋」,各地有不同定位打法。但為一域爭光、為全局添彩,根本一條,就看能不能在改革創新上實現新突破,在高質量發展上立標杆。

當好排頭兵,摸清「他情」可攻玉。

設立政府專項基金,先後押注京東方、蔚來,合肥通過「以投帶引」,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創造「最牛風投」的神話。

堅持種好改革「試驗田」,廣東打造了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跨境電商綜試等一批標誌性試點成果,GDP連續36年居全國首位。

改革創新,如同一把利劍,刺破製約高質量發展的桎梏,成為區域發展的不二法門。它所創造的制度優勢、節約的交易成本、吸引的創新要素,正是地方發展進位爭先的關鍵所在。

去年12月,魯豫毗鄰地區合作發展第一次聯席會議召開,開啟兩省「牽手」新階段;今年3月,河南省來魯考察對接工作,進企業、觀港口、訪上合之珠,探討合作新機遇。

從「你好河南,我是你的出海口」,到實現雙贏的魯豫生態「對賭」;從新和成藥企北上濰坊,到有研半導體南下德州……寫好區域協調發展「大文章」,改革創新像一根根紅繩,串聯起區域產業轉移的鏈條,拓展區域交流合作新空間。

位於德州天衢新區的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位於德州天衢新區的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

當好排頭兵,吃透「省情」再突破。

山東經濟,常被貼切地稱為「大象經濟」。今天的這頭「大象」,2024年GDP達9.86萬億,距離突破10萬億歷史性關口就差「臨門一腳」,卻也面臨「經濟體量越大,越需更大推動力」這一普遍規律。

一方面,2024年山東工業增勢強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3%,高於全國2.5個百分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超1.28萬億元、同比增長3.9%……從經濟運行角度看,「塊頭」越大,轉身越難、前進越難,每實現0.1個百分點的增長,都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另一方面,內需不足、外需不穩,部分行業持續承壓,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挑戰……面對產業結構的深度轉型,迫切需要改革創新破除體制機制弊端,讓各類創新要素高效集聚、充分湧流。

總而言之,唯有把「排頭兵」打造成新徵程上山東改革最顯著的標識、最有力的指引,才能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澎湃動力,才能以量的合理增長推動質的有效提升,鍛造一個塊頭更大、筋骨更強、動力更足的新山東。

今天的改革,已不可同日而語。

改革的程度更深、範圍更廣,更加註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必須善於運用科學方法推進改革,系統佈局、謀定而動。

從「該改的堅決改,不該改的不改」到「看準了就堅定不移抓」,再到「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對改革的深入思考、科學指引,為山東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學方法論。

要更新觀念,也要實事求是。

改革,從來是新觀念的產物。這些年,我們面對過「改不改」的迷茫,也遇到過「怎麼改」的困惑,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價值先進、思想解放,是一個社會活力的來源」。

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

打破思維定式、跳出條條框框,威海建立「下評上」考核機制,破解上級部門「降格落實」「懸空落實」,讓基層幹部敢說話、能監督。

變「管理者」為「服務者」,德州以「一件事」集成式服務改革為抓手,通過拆解關聯事項的共性需求,打破部門職責邊界,重構了政務服務流程。

山東改革創新的實踐,訴說著「觀念一新、別有洞天」,也證明了「實事求是、方能成事」。真正的改革智慧,就在於既敢於突破思維定式,又善於把握客觀規律;既保持賽前分析視野,又立足省情實際。只有觀念更新與實事求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才能催生更多既有突破性、又有可行性的改革方案。

要整體推進,也要重點突破。

有這樣兩則改革創新的故事:

一則來自地方政府。臨沂以片區化推進鄉村振興,一舉解決了鄉村產業投入碎片化、建設同質性等問題,探索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一則來自企業。雄鷹輪胎青州公司通過智能化改造,走出「高耗低能」的行業困局,找到了產業升級的「金鑰匙」。 

細節是全局的密碼。透過事例看整體,山東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正在增強,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躍升的規律清晰可見。

臨沂市臨沭縣曹莊鎮朱村「好日子」鄉村振興示範區。

改革創新,就要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去年總書記視察時,對山東改革提出明確要求,要「在解決製約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矛盾上下功夫,在完善制度、健全機制、激發活力、增添動力上用實勁」。

問題在哪裡?突出矛盾是什麼?「新春第一會」,省委、省政府部署融資平台和城投公司轉型改革、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改革、能源轉型改革等10項標誌性改革,招招直擊高質量發展要害。以這些改革為槓桿撬起整體改革,才能「一子落滿盤活」,產生「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要頂層設計,也要基層探索。

今年省兩會前夕,「我向2025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建言獻策」活動中,10萬多網民提出了3000多條建議。

有人想在家門口吃上安全又便捷的社區食堂,有人關注「一老一小」的服務保障,有人想到以企業「微車間」的形式帶動農村就業……其中166條報送《政府工作報告》起草工作組,32條被直接融入報告中。

沿著改革藍圖行進,基層「好點子」結出政策「金果子」,正不斷拓展著改革創新的邊界與內涵。當群眾期盼與基層實踐融入頂層設計,恰恰彰顯了改革「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進一步釋放出改革發展的內生動力。

這正是總書記講的,「好的方針政策和發展規劃都應該順應人民意願、符合人民所思所盼,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要大膽創新,也要穩紮穩打。

從鋼鐵到空天信息產業,濟鋼的蛻變一直是改革創新的佳話。先挖潛存續產業,讓企業活下來,同時立足優勢找到新主業,潛心技術攻關,濟鋼最終重獲新生。

進入改革深水區,日日思進,步步向前。如果畏首畏尾、瞻前顧後,改革就難落地。但如果步子太大,舊動能、舊機制破除了,新機制還沒有建起來,難免會出現空檔期、陣痛期,最終影響改革成效。

實踐表明,立新時聚焦目標、精準施策,破舊時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才能讓好的改革舉措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應突出破立並舉、先立後破。「該立的積極主動立起來,而且要立得穩、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該破的在立的基礎上及時破、堅決破、徹底破。」統籌好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和社會承受度,才能一步一個腳印,積小勝為大勝,不斷將新時代的改革引向深入。

「暴風雨最猛烈的地方,恰恰是‘哪吒鬧海’、‘一飛衝天’的舞台」。

正如潮頭魚的搶奪戰,是一場勇敢者的遊戲,山東想要立改革潮頭,也非得經歷一番搏鬥不可。

改革創新,最是需要「敢」的氣魄、「創」的勁頭。

鹽堿地,很多人眼中的不毛之地。但東營一群科技工作者替大地「不認命」,堅持「以種適地」同「以地適種」相結合,硬是種出了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種出了新質生產力。

二手車,聽起來是個倒騰舊貨、沒有「出息」的行業。但棗莊一群下崗煤薩克達人,敢於「嚐鮮」和試水,創新二手車出口模式,實現了「買全國、賣全球」。

改革創新,最需激揚「闖」的銳氣、「干」的豪氣。

正是靠著一股子不服輸、不認命的精氣神,不沿邊、不靠海的臨沂上演了一出商城「出海記」,不是龍頭、偏居一隅的菏澤成為省外企業遷入落地的大戶。

這與其說是「後來居上」的逆襲,不如說是改革基因的覺醒——矢誌改革創新,總能創造不同尋常的傳奇。

改革創新,就是革故鼎新,故是「舍」,新便是「得」。

山東,是眾所周知的碳排放大省,也是全國碳市場的積極建設者。2024年全省碳排放配額買入量0.17億噸,成交額15.72億元;賣出量0.29億噸,成交額27.52億元,交易量約佔全國四分之一,圓滿完成第三個週期碳市場履約工作。

「斷舍離」痛嗎?斷臂接骨自然是痛的。面對產業轉型的陣痛期,誰能拿出改革創新的魄力,誰就能謀得鳳凰涅槃的新出路。換句話說,跳不過新舊動能轉換的「空籠期」,就沒有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未來。

菏澤市鄆城縣一家科技公司,工業機器人在生產氣動元件。菏澤市鄆城縣一家科技公司,工業機器人在生產氣動元件。

改革創新,也呼喚「包容」的心境、「寬容」的環境。

錢學森曾說,「沒有大量錯誤作台階,也就登不上最後正確結果的高座。」今天的發展,不少地方都面臨不小的考驗。資源要素趨緊,招商引資「內卷」,穩增長、保就業、防風險,哪項工作都不輕鬆。

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激勵幹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幹、群眾敢首創,必然面臨諸多情況,或因闖無人區遇到新難題,或因經驗不足致改革推進不利,都可能造成無意性過失或探索性失誤。

只有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健全容錯糾錯機制,為改革者開綠燈,為實幹者兜住底,才能讓黨員幹部在衝鋒陷陣時豁得出去、站得出來。

改革創新,「人」的因素最不容小覷。所有「敢」與「闖」、「創」與「干」的背後,都是人的思索、謀略與決斷;所有「舍」與「得」、「寬容」與「包容」的背後,都是人的胸襟、作風與擔當。

當億萬齊魯兒女汲取著「敢為天下先」的精神營養,在改革中吃透精神、摸透下情,在創新中夯實存量、拓展增量,山東「挑起大梁走在前」的主體意識空前高漲,信心底氣與日俱增。

改革立潮頭,實幹挑大樑!這就是山東對歷史、時代和人民擲地有聲的回答!

俯瞰齊魯大地,於荊棘中開闢通途,在激流中架設長橋,今天的山東正以滾石上山的勇毅、中流擊楫的膽魄,書寫勇當排頭兵的奮進篇章,標註現代化強省建設的嶄新高度。

抬頭望前路,每一滴汗水都凝成時代的驚歎號,更多創新劇目正在這片改革熱土上演。這不是一時一域的單兵突進,而是山東一往無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破冰宣言;不是歷史方位的被動承接,而是新時代山東在複興征程上的主動進擊。

風起海岱,征程如虹!歷史期待下一個山東改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