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金羊網評:假期出行高峰見證灣區交通活力足

清明假期,粵港澳大灣區迎來出行高峰,香港居民北上祭祖、探親與跨省旅遊需求持續升溫,內地居民前往香港旅行熱情不減,「雙向奔赴」熱潮持續升溫,高鐵網絡成為支撐「雙向奔赴」的重要引擎。數據顯示,4月3日至7日廣深港跨境高鐵預計運送旅客54.5萬人次,日均客運量達13.6萬人次,同比增長15%。

今年清明假期,京港、滬港複興號智能動臥列車每日開行,成為香港旅客長途出行的「黃金通道」。香港至北京、上海全程分別為10小時28分鐘和10小時55分鐘,實現「夕發朝至、一覺直達」。動臥列車不僅覆蓋長沙、杭州東等樞紐站點,也在石家莊、廈門和寧波等城市停靠,輻射更廣區域。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既是慎終追遠、緬懷先人的肅穆時刻,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賞春的美好時節。在粵港澳大灣區,今年清明假期呈現出一片繁忙熱鬧的景象,香港居民北上祭祖、探親與跨省旅遊需求持續升溫,內地居民前往香港旅行熱情不減,「雙向奔赴」熱潮持續升溫,而高鐵網絡成為支撐這一現象的重要引擎。數據顯示,4月3日至7日,廣深港跨境高鐵預計運送旅客54.5萬人次,日均客運量達13.6萬人次,同比增長15% 。這一數據不僅展現出大灣區旺盛的出行活力,更反映出交通發展給大灣區帶來的深刻變化。

交通強則國家強,交通興則百業興。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更是區域融合的橋樑。廣深港跨境高鐵的繁忙,正是大灣區交通建設成果的生動註腳。自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實現了香港與全國高鐵網的互聯互通,極大地壓縮了大灣區城市間的時空距離。以往從廣州到香港,公路受路況影響出行時間難把控,航空雖快但候機等流程繁瑣,而如今乘坐廣深港高鐵,從廣州南站出發只需48分鐘就能抵達香港西九龍站,真正實現 「一小時生活圈」。

織密高鐵網絡,顯現灣區交通活力。隨著「八橫八縱」高鐵主通道不斷延展,大灣區高鐵網越織越密。如今,大灣區城市以及廣東省內其他城市,基本可實現5小時通達香港,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數十個內地城市也能通過高鐵直達香港。今年清明假期,京港、滬港複興號智能動臥列車每日開行,成為香港旅客長途出行的「黃金通道」,香港至北京、上海全程分別為10小時 28分鐘和10小時55 分鐘,實現「夕發朝至、一覺直達」,動臥列車還覆蓋眾多樞紐站點及城市,輻射更廣區域。

除了高鐵,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硬聯通」不斷提速,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相繼建成通車。港珠澳大橋讓香港、珠海、澳門緊密相連,成為自駕北上的熱門通道,清明假期港珠澳大橋日均車流量突破1.95萬輛次;深中通道直接連接深圳、中山、廣州,間接連接珠三角城市群和粵西方向各個城市,在大灣區交通網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公路網密佈,世界級機場群四通八達,共同構建起大灣區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交通助力,灣區有活力。交通的便捷,有力促進了大灣區的人員流動和經濟發展。大灣區以不到全國1% 的國土面積、6% 的人口總量,創造出全國11% 的 GDP,經濟總量從超 10萬億元上升至超13萬億元。在「硬聯通」日漸完善的過程中,廣深港高鐵等交通基礎設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橋樑作用,讓大灣區各城市間產業優勢得以充分互補與整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區域經濟均衡發展。

從文化交流融合角度看,便捷交通讓大灣區居民能更方便地相互走訪。廣州的嶺南文化、深圳的創新包容文化、香港的中西交融文化,在頻繁的交流互動中實現交融。香港居民北上祭祖,傳承家族文化;內地居民南下香港旅行,感受多元文化魅力,增進彼此瞭解與認同,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為大灣區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提供土壤。

北上祭祖、南下春遊,見證灣區交通便利活力足。清明假期大灣區呈現的「雙向奔赴」 熱潮,是交通發展推動區域融合的生動體現。未來,隨著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持續完善,必將在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更豐碩成果,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在全球舞台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金羊網 文/李紅軍)

編輯:劉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