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國際首創」智成醫學救援裝備亮相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

新京報訊(記者王卡拿)4月8日,在2025年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上,由中船海神公司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解放軍總醫院和杭州「六小龍」的宇樹科技公司、雲深處科技公司等知名院所企業自主研製的7個「國際首創」智成醫學救援裝備集中亮相。

其中,急救轉運無人機是國家「首台套、補短板」的重大科研攻關專項研究成果,具有呼吸、液體輸注、體徵監護、除顫等多種醫學救治功能,在潮濕、鹽霧、顛簸和6級海況的海上,以及-25℃至46℃、海拔5000米的高原,能有效對海上和高原遇險受災人員進行精準搜救、現場急救、傷病員快速轉運後送、救援物資及時投放,廣泛應用於戰時、傳染病防控、極端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等多場景危重症傷病員的救治及後送。通過與海上和高原應急醫學救援智能管理系統的有效兼容,急救轉運無人機構建了「現場、近處和後送」救治與保障的「兩條鏈」,無縫銜接了「搜和救」兩個領域。

急救無人機

中國工程院院士唐佩福表示,急救轉運無人機的問世,填補了全球應急醫學救援裝備在海上和高原兩個領域「具身智能」的空白,彌補了極端惡劣自然環境下人類應急救援的諸多不足與短板,將有效滿足「集約高效、輕便快捷、快速救治」的智成應急醫學救援裝備需求,有力提升我國應急醫學救援的綜合救治能力。

同時亮相的還有急救(轉運)機器人,由中船海神公司與杭州「六小龍」的宇樹科技公司和雲深處科技公司聯合研製,選配「四足、四輪和履帶」三種「行走方式」,具有「行走、奔跑、爬樓、爬坡、趴下、避障和越障」七大能力;具備呼吸、監護、輸液、超聲、除顫、心肺復甦和供氧七大功能;能在-20℃至55℃環境穩定運行,自動精準地對傷員實施「動中急救」,能廣泛應用於自然災害救援、複雜環境作業、安全事故救援、戰場急救和院前院內轉運等多種場景。

急救(轉運)機器人

其餘五個「國際首創」智成醫學救援裝備分別為智成方艙(帳篷)醫院、急海上遠程醫學救援裝備、便攜式急救設備、智成急救後送艙、智成醫療救治箱組。這7個「國際首創」智成醫學救援裝備填補了全球醫學救援裝備成體系研發製造的空白,獨具的「具身智能」等高科技元素,彌補了傳統人工醫學救援的諸多不足與短板,滿足了「集約高效、輕便快捷和快速救治」的智成醫學救援裝備需求,有效提升了我國醫學救援的綜合救治能力。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