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飛絮會影響PM10、PM2.5監測數據嗎?
新京報訊(記者張璐)北京近期發佈今年首個楊柳飛絮預報,在晴朗乾燥的天氣條件下,一天之中,10時至16時是楊柳絮飄飛的高發時段。除了對市民出行帶來不便,它們也會影響空氣質量自動監測設備。對此,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表示,監測人員已加大監測儀器巡查及清理頻次,並加強數據審核,所以市民不用擔心數據出現大偏差。
在北京全市範圍內,飛絮期一般從4月上旬到5月下旬,持續50天左右。北京最先飛絮的毛白楊主要分佈在五環內。一般情況下,4月上旬,北京地區的毛白楊最先進入飛絮期,柳絮在楊絮飄飛10天左右開始啟動飛舞季。
楊柳樹屬於雌雄異株,飛絮來自楊柳樹的雌株。春季雌花序授粉後生成一個個小蒴果,里麵包著白色絮狀絨毛,絨毛中藏著一些不到芝麻粒大小的種子。發育成熟的小蒴果逐漸裂開,白色絮狀絨毛便隨風飛舞,借風力傳播種子,形成「楊柳飛絮」,這是植物正常的生理現象。

楊柳絮會隨風進入空氣質量監測設備采樣頭,甚至會堵住它,影響監測設備正常運行。所以每年4月至5月初,PM10、PM2.5自動監測數據會出現不規律的跳變:濃度從低濃度迅速躍升,持續1-2個小時又迅速回落,形成短時間的異常高值。
楊柳絮在進入監測設備後,是如何對數據產生影響的?據悉,抽氣泵恒定流速抽取空氣,空氣經過采樣頭的切割器篩選,使在監測粒徑範圍內(<10微米或<2.5微米)的顆粒物進入監測儀器內被稱重、計算濃度。


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雖然采樣切割頭前端設有過濾網,但受較大風力的影響,楊柳絮還是很容易進入切割頭並留存在保存腔內。保存腔內的楊柳絮逐漸增多,變為楊柳絮小球。由於保存腔的承載能力有限,楊柳絮小球會進入到監測儀器落在采樣膜上,影響濃度計算結果。

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針對以上情況,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表示,監測人員已加大監測儀器巡查及清理頻次,並加強數據審核,所以市民不用擔心數據出現大偏差。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