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言|看一座城市的花樣表達

4月7日晚,由楊紫、李現領銜主演的古裝題材電視劇《國色芳華》在山東衛視黃金劇場播出。作為國內首部以牡丹元素為核心的電視劇,今年年初,該劇的熱播一度帶動菏澤等地的牡丹種植基地和花卉市場銷量增長。
轉眼來到4月,菏澤的牡丹進入盛開期,這部與之應景的電視劇重返螢屏,不僅向觀眾奉上了一份春日驚喜,其更與今日開幕的2025世界牡丹大會、第34屆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遊節共同發力,持續豐富和擦亮世界的「菏澤印象」。

一朵火了上千年的「花」
菏澤自古享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譽,當地的牡丹栽植始於隋、興於唐桑治,至明清已成為全國的栽培中心。從歷史深處走來,如今菏澤牡丹已發展出九大色系、十大花型、1308個品種。在電視劇《國色芳華》中,菏澤市作為牡丹及芍藥花卉贊助的官方合作夥伴,為該劇拍攝免費提供了2570株牡丹和芍藥,多為菏澤自主培育品種,包含綠幕隱玉(劇中「瓊台玉露」牡丹原型)等推動劇情主線的牡丹品種。
「何人不愛牡丹花,佔斷城中好物華。」螢屏內外,盛放的牡丹花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經濟價值,成為菏澤走向世界的一張靚麗名片。去年,在中國和保加利亞建交75週年之際,280株象徵著中華文化標識的菏澤牡丹跨越萬水千山被移植到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南方公園,與世界共享牡丹之美;畫牡丹、雕牡丹、繡牡丹,以牡丹為創作載體的文創產品遠銷海外,打開了世界人民瞭解中國的一扇窗口;剛剛過去的清明節假期,菏澤多個牡丹景區迎來「花海人潮」景觀,人們站立花間,情不自禁地吟誦起讚美牡丹的經典古詩詞。
一朵花寄託一份情、一朵花造福一方人、一朵花帶火一座城,傳承千年的菏澤牡丹靠的不僅是「養眼」的外在,更在於地域之美與文化韻味的交融。這朵寓意國泰民安、開放包容的花朵,從寒冬蓄芽到花開驚世,展現著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昭示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
一朵永遠綻放的「花」
走進菏澤,隨處可見牡丹元素,牡丹花形的紅綠燈、牡丹主題的公交車、牡丹元素的井蓋、用牡丹製作的美食……將牡丹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這座城市深入挖掘牡丹資源的一個側影。
近年來,菏澤市堅持市場化、大眾化、人文化、國際化、品牌化「五化並舉」的發展原則,按照「依託牡丹、延伸牡丹、超越牡丹」的思路,推動牡丹產業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牡丹產業已經從以前單一的觀賞功能,向醫藥化工、日用化工、食品加工、營養保健、畜牧養殖、工藝美術、旅遊觀光、新型材料等多個領域不斷延伸,牡丹深加工產品更是達到11大類260餘種。
花可賞、根入藥、籽榨油、蕊製茶、瓣提露,「牡丹全身都是寶」這句話的重要性還在持續上升。2024年菏澤牡丹產業帶動就業50萬人,實現總產值130億元。各種以牡丹為原料的產品如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等被擺上人們的餐桌、梳妝台,續寫著一朵花的無限生命力;牡丹剪紙、刻瓷、絲綢、漢服等特色產品,讓傳統文化在創新中煥發勃勃生機,從被完美定格的牡丹之美中我們看到了由「一朵花」到「全產業鏈」的精彩綻放。
面向未來,菏澤提出將按照「1234」工作思路,即打造「全國牡丹高質量發展核心區」一個中心;突出產業培育和文化挖掘兩個重點;強化研發創新、企業培育、品牌建設三項措施;做好政策引導、節會舉辦、宣傳推介、督導檢查四項保障,推進牡丹產業高質量發展。這些舉措必將為當地牡丹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一朵創新蝶變的「花」
牡丹產業的廣闊前景,已成為各界共識,菏澤以花為媒做足「花樣」文章的腳步也從未停止。牡丹節會是菏澤彌足珍貴的文旅IP,其在整合文旅資源、展示城市魅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25菏澤牡丹節會延續「讓世界愛上菏澤牡丹」這一主題,自2025年4月初開始,為期一個月,無縫銜接牡丹、芍藥花期,為遊客帶來「四月芳菲未盡,五月芍藥接春」的賞花盛宴。
這不僅是一場賞花盛會,更是一次全方位的文旅體驗。為了豐富遊人的體驗,菏澤聚力打造了馬拉松、音樂會、藝術展、大劇院演出季等多項備受群眾期待的文旅活動,充分展示菏澤地域文化的多樣性與濃鬱特色。並深入實施景區煥新行動,曹州牡丹園、冠宇牡丹園、百花園、中國牡丹園等主要觀賞園區均大幅改造提升,將雍容牡丹與傳統國潮、數字科技等元素巧妙融合,推出晝夜雙宴、實景演藝、唐風雅集等沉浸式體驗項目,增強遊玩互動性和新鮮度。同時,還充分發揮節會吸引力強、影響力大的優勢,策劃舉辦漢服新品發佈會、產才對接交流會、AI賦能媒體傳播力研討會等活動,為產業發展賦能增勢。
無論是品種培育的深耕實踐,還是市場拓展的積極探索,抑或是出海弄潮的無畏前行,這座被譽為「中國牡丹之都」的城市,立足自身優勢,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向世界講好牡丹的動人故事。今天的菏澤正以花為箋,以節為筆,蘸滿熱忱與創意,書寫著古韻今風交織的華章,喜迎八方賓朋、共賞盛世花開。
文/張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