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圖、施工圖已明確! 中國這樣加快農業強國建設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大樓街道周莊社區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現場,工人正修築防滲渠。張連華攝(人民圖片)

四川省華鎣市天池鎮伍家坳村老人在老年食堂吃午餐。邱海鷹攝(人民圖片)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加快農業強國建設的路線圖和施工圖。《規劃》明確,到2027年,農業強國建設取得明顯進展。鄉村全面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台階。
《規劃》主要內容有哪些?如何抓好《規劃》的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負責人7日就有關情況進行了介紹。
提出三個分階段目標
《規劃》設定了哪些目標?農業農村部負責人介紹,《規劃》堅持農業農村優正選展,提出加快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
著眼於2027年、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3個時間節點,《規劃》提出農業強國建設的分階段目標。
——到2027年,農業強國建設取得明顯進展。鄉村全面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台階。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4萬億斤,農業科技裝備支撐持續強化,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基本健全,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
——到2035年,農業強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具體來講,要實現「七個更加」:糧食產能穩固、供給更加安全;鄉村產業鏈升級完善、融合更加充分;鄉村設施完備配套、生活更加便利;鄉村公共服務普惠均等、保障更加有力;農業農村法治建設更加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基本健全、社會更加安寧;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鄉發展更加協調。
——到本世紀中葉,農業強國全面建成,鄉村全面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實現。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表示,作為農業農村發展中長期綱領性文件,《規劃》將在農業農村領域發揮管全局、管長遠的戰略導向作用。
部署七方面重點任務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介紹,《規劃》遵循世界農業強國建設規律,立足中國國情農情,對農業農村發展謀篇佈局,繪就了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藍圖。
圍繞目標,《規劃》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把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更穩;全領域推進農業科技裝備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全環節完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全鏈條推進農業產業體系升級,提升農業綜合效益;進一步深化農業對外合作,培育農業國際競爭新優勢;高質量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提升農村現代生活水平;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縮小城鄉差別等七方面重點任務。
「這些任務涵蓋‘三農’工作方方面面,是個有機整體。其中,前五方面任務聚焦農業現代化,體現建設農業強國‘五個強’的要求;後兩方面任務聚焦農村現代化,體現建設農業強國要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的要求。」該負責人說。
「《規劃》明確提出,要通過設施基礎、技術基礎、裝備基礎、政策基礎、制度基礎等5個基礎的建設,高水平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比如,規劃提到‘加快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同時推進老舊農機報廢更新、推進農機農藝深度融合,提高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這些,有利於新質生產力賦能農業現代化建設,為建設農業強國提供更堅實的支撐。」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塗聖偉說。
完善人才、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
「作為農業農村領域的頂層設計文件,《規劃》的生命力在於能落地、能實現。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聚集資源要素、彙聚各方力量,重點抓好《規劃》任務落實。」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說。
農業農村部明確,將推動各級黨委和政府扛起主體責任,把農業強國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等,確保農業強國建設各項任務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
「農村要發展、有活力,離不開人才、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該負責人介紹,在要素保障方面,《規劃》提出,建強農業強國建設人才隊伍,優先保障農業強國建設重大任務和重大工程項目土地供應,完善鄉村振興投入機制。農業農村部將推動各有關部門加強政策協同配合,強化規劃、項目、資金、要素間的有效銜接、協同發力。
該負責人表示,中國地域廣闊、各地情況千差萬別,決定了農業強國建設不可能一個模式套下來、齊步走。部分發達地區發展基礎較好、特色優勢明顯,有條件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走在前,先行探索實踐經驗。「要推動東區沿海發達地區有條件省份率先建成農業強省,鼓勵中西岸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資源條件較好的市地加快建設農業強市,引導有條件的縣(市、區)加快建設農業強縣,分類探索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模式。」該負責人說。(本報記者 汪文正)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4月09日 第 01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