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減重營、推出健康餐,多所高校「喊」學生健康減脂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表示將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行動,實施「體重管理年」3年行動,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強慢性病防治,被網民戲稱為「國家喊你減肥」。
4月1日,天津大學發佈為期40天的減重訓練營計劃,邀請學生參與進行體重管理,並喊話「達成有獎」;4月3日,清華大學發佈課程新政策,本學期起拿出一節課的時間鼓勵學生開展體育鍛鍊;4月8日,北京科技大學開「減脂訓練營」,為學生定製燃脂計劃……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連日來,全國各地高校紛紛響應號召「喊話」學生,以開設減肥類體育課程、減重比賽、推出減脂餐等多種形式,將「體重管理」融入學生們的日常學習、生活中。
量身定製燃脂計劃 各高校引導學生「邁開腿」
4月8日,北京科技大學宣佈「燃脂訓練營」開營,週一至週五晚上7點為學生們量身定製燃脂計劃。該訓練營還為學生們配備了人體成分分析儀、運動智能手環,精準測量體脂率、肌肉量、基礎代謝等數據,在訓練中進行智能監測。除了燃脂操和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外,該校還新增了肌筋膜放鬆梳理(再生恢復訓練)、運動生理學理論等課程,結合運動器械設計訓練內容。除了配備專業的運動裝備以外,還會贈送課程需要的運動套裝,包括背包、小啞鈴等。
天津大學也號召全校本、碩、博學生積極參與「強身健體慶百卅」為主題的減重訓練營。該訓練營自4月7日開始至5月16日,面向BMI≧25、身體健康(無心臟病、高血壓、哮喘、氣胸、受傷以及其他任何不適合參加劇烈運動)的學生開展。該校製定了為期6周的科學訓練體系,根據計劃,每天17:30至18:30,將分別帶領學生們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功能性訓練、燃脂跳操、體能訓練。同時推出可參考的健康食譜,以小程序三餐「打卡」的形式激勵訓練營成員健康飲食。
為激發學生們的減重熱情,天津大學還開出了最高800元的獎勵,以場館代金券或相應價值的健身器械兌付。全部訓練按要求出勤的學生可以認定全勤模範獎,而累計缺勤3次則視為自動退營,請假5次以上將不能參與最終獎勵評選,發現代出勤等作弊行為將取消評獎資格。
4月3日,清華大學發佈課程新政策,表示本學期起拿出一節課的時間鼓勵學生開展體育鍛鍊。根據計劃,每天第五大節(17:05-18:40)原則上不排課,17:00後,同學們可以到多個場地場館進行鍛鍊。此外,該校本學期在全校範圍內選拔出100多位體育助教,進行集體鍛鍊輔導。各體育類學生社團、體育代表隊也持續舉辦面向全校的體育技能培訓和體驗活動。
3月底、4月初,遼寧師範大學也宣佈啟動「體重管理年」3年行動健身計劃,每週一到週五晚上,體育學院負責組織學生骨幹分別帶領大學生們進行健身跳操、健身夜跑、健步校園等活動,學生自願參與,參與者可打卡積分換文具獎品。戰術設計模擬賽、防守傳飛盤、呼啦圈接力……該校飛盤社、全明星啦啦操隊、國旗國歌護衛隊等學生社團也紛紛上陣,帶領學生們進行豐富的體育鍛鍊。
「上新」健康減脂餐 幫學生「管住嘴」
加強體育鍛鍊的同時,也需要注意飲食的調整。記者梳理髮現,春季學期,全國多所高校推出了減脂餐。天津大學設置了「減脂餐」檔口,包括提供飽腹感、維持肌肉量的優質蛋白質,提高代謝率的蔬菜以及富含膳食纖維和複雜碳水化合物等。
北京科技大學依據華北地區春季食譜,1∶1複刻了「國家版減肥餐」,包括早餐的山藥、脫脂牛奶、雞蛋,午餐的芡實玉米飯、紫米飯,晚餐的魚蝦菜肉等,食譜中還標註了用油、用鹽總量,以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含量。
上海理工大學也於今年3月起陸續開展一系列圍繞學生健康的活動,其中,第五食堂一樓「上新」健康減脂餐,注重葷素搭配,包括富含優質蛋白的大蝦套餐,選用精瘦牛肉的牛肉套餐,以低脂的雞胸肉為主料的雞肉套餐,每個套餐搭配西蘭花、胡蘿蔔等蔬菜,並嚴格油鹽用量。

日前,山東大學也在中心校區自動售餐機嘗試推出「輕食盒子」減脂餐,其中包括黑椒雞肉恰巴塔三明治、豆皮生菜雞肉卷、黑椒蝦仁時蔬沙拉、減脂無米拌飯等十幾款,覆蓋午餐和晚餐。
專家:運動和健康飲食須長期堅持
「從專業角度講,體重管理不是‘一時興起’,這樣實現不了體重管理的長期目的,著急減肥進而參與過度的運動,一段時間內達到降重目的,但會產生反彈的不良後果。」遼寧師範大學體育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全海英關注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她認為,體重管理不應等到大學才開始,而是從小就樹立體能意識並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因此今年她給大連市人民政府起草了「全教育週期視域下的學生體重管理實施建議」,提出了從幼兒園到大學的體重管理方案。
提到當下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全海英介紹,大學生身體肥胖跟不良的作息習慣等有關,比如熬夜、點外賣等,同時,肥胖也在影響學生們的心理問題,「有的女生因為肥胖產生容貌焦慮,體重減不下去還會產生心理的抑鬱。」
對大學生來講,如何管理體重才是正確的方式?全海英認為,要針對不同人群的情況和需求,製定個性化、差異化的運動策略。比如正常體重的學生每天可以保持40分鐘的常規運動,如快步走、慢跑;對於有體育愛好的學生,可以通過參與球類運動、做瑜伽、跳健身操等以保持合理、科學的運動管理體重;對於體重超重的學生,可以加大運動量,但體重減下來後依然要保持每天的運動習慣,「高強度的訓練會消耗能量,而合理飲食會補充能量,只要消耗大於補充就會達到減重的目的,但高強度的運動難以長期維持,可能會導致運動損傷,因此並不現實。」
全海英也不建議採用節食或斷碳水、不吃肉等不良習慣管理體重。從科學角度,人都會有基礎代謝,即說話、呼吸、心跳和血液循環都會消耗能量,如果節食或少吃會導致人的基礎代謝被破壞,熬夜則會讓人增加飲食、減少代謝。「‘不吃飽了哪有力氣減肥’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全海英強調,「管住嘴」不是不吃,而是合理飲食,這也是當下高校在開展訓練營的同時推出健康餐的原因。
「每天堅持快走對我們來說並不難,比如我給學生上課,從體育學院走到文科樓步行20分鐘,但開車就沒有了運動的機會,其實我們回家爬個樓梯也算基礎運動。」全海英鼓勵同學們運動起來,運動會加快心率,促進血液循環,讓大腦更聰明,也會產生多巴胺和內啡肽,給人快樂體驗。「我常會跟我的學生說,如果你覺得今天很鬱悶,那就到操場跑十圈,再衝個澡,心情就會好起來。」
新京報記者 劉洋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