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三角」破譯共富密碼——黨建聯建助力三村協同發展

紹興新昌縣東茗鄉「下岩貝·金山上」片區探索黨建聯建賦能共同富裕,形成穩固的「黃金三角」,破解鄉村發展密碼。

清晨,新昌縣下岩貝村籠罩在薄霧中,遠處梯田層疊如畫,俄羅斯遊客拉奇在民宿和朋友圍坐品茗。前一天,他們剛去後岱山村聽了新昌傳統曲藝。

拉奇說:「可以感受到這些村民們的熱情,好的氛圍。」

民宿老闆周偉鋒忙著炒製新收的春茶,他說,樓上的客房已預訂一空。住下的人客多了,買茶葉路過的人也多。

這一幕,正是新昌縣東茗鄉「下岩貝·金山上」片區探索黨建聯建賦能共同富裕的縮影。這幾年,下岩貝村靠「賣風景」發展起民宿經濟;後岱山村通過挖掘傳統文化,培訓研學已打響品牌;作為後起之秀的金山村,產業項目接續落地。三個村打破「各自為戰」的發展困局,以「片區共建、產業共興、服務共享」為抓手,走出了一條「1+1+1>3」的共富新路徑。

(下岩貝村雲霧)

2023年初,東茗鄉黨委牽頭成立「下岩貝·金山上」片區黨委,由鄉黨委、縣旅遊集團和三個村黨組織共同組成。然而,三個村卻因利益分配爭執不下——下岩貝村風景獨好,年遊客超30萬人次,村集體年收入超百萬;金山村、後岱山村兩村收入不足50萬元。下岩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玉平回憶起剛開始的「磨合期」仍感慨萬千。

王玉平說:「從我們集體的利益來講,村里收入都比你們多,老百姓可以分紅,1000塊錢一個人呢,你們金山村、後岱山村怎麼會有?」

面對王玉平的「優越感」,後岱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國洋和金山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趙斌鋒當場「撂話」。

王國洋說:「我們三個村書記大家都要好強,那誰都不服誰。以後研學過後,我們學生、遊客飯就不到你們這裏來吃了。」

趙斌鋒:「說句實在話,你這麼多的流量資源,並不是說靠你下岩貝的一片霧。」

(後岱山村茶園)

轉機來自一場「硬任務」。2023年中,貫穿三村的7公里騎行道項目啟動,總投資1.2億元。單靠一個村,誰敢想?王國洋說,為爭取項目落地,三村書記頻繁碰頭,最終達成共識:停車場共用、遊客接駁車互通、重大規劃共議。「可以減少很多重覆的投資,項目我們共享,管理也是共管,帶來的效益可以共享。整個片區從村莊美鄉風純到老百姓口袋強。」

在項目「橋樑」的牽引下,大家開始換位思考,把自村的資源拿出來共享。「停車難」曾是下岩貝村的痛點,節假日村道被堵得水洩不通。後岱山村將自己的停車場拿出來,免費接駁車10分鐘一班循環接送。王國洋說:「下岩貝村人氣最旺,停車的壓力最大,停車場,是我們村的。平時節假日的時候要承擔100輛的停車的任務。」

下岩貝村屬於天姥山生態紅線範圍,無法建設相關產業項目。雲海風景雖好,但缺少活動的項目,遊客待久了難免無聊。金山村的不少農文旅項目拉長了遊線。

趙斌鋒說:「我們引進了社會資本,總投資1300萬,打造了我們整個新昌縣最高端的露天游泳池。我們打造了一個金山三坊中心,頂樓就是8.55米高的籃球場,農村的這種鄉村NBA經常在搞。秋遊的時候組織學生到我們這裏來挖蕃薯,一年接待研學遊大概在13000個學生。」

(金山村油菜花)

隨著三個村越走越近,片區重點打造的雲峰十二重、參差咖啡博物館、懸崖民宿等一批旅遊項目推進起來勢如破竹,並且迅速「出圈」。

如今,下岩貝、後岱山、金山這三個村逐漸形成穩固的「黃金三角」,「學在後岱山、遊在金山、吃住在下岩貝」,讓遊客停留時間從半天延長至2-3天。去年,整個片區接待的遊客將近70萬人次。

下岩貝·金山上片區黨委書記吳初建說:「片區的經營性收入現在已經達到了接近三百萬,實現了質的飛躍。接下去我們會以基礎建設為橋樑,讓三個村聯繫的更加緊密,發展的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