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數據,帶你瞭解「數智香江」

來源:世界互聯網大會

維港帆動,香江潮湧。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召開在即,這場數字文明的對話,將見證怎樣的香江故事?

或許我們可以用一組數據當坐標,試著勾勒出香港從傳統樞紐向數智高地躍遷的發展路徑。

數據1:近4700家初創企業

香港特區政府公佈的「2024年初創企業統計調查」顯示,2024年,香港的初創企業數目達到4694家,較2023年增加10%並創新高。

與此同時,香港兩大創科旗艦——科學園和數碼港已彙聚超過800家人工智能企業,且數目尚在持續增長;「產學研1+計劃」打通高校與產業的「最後一公里」,目標是以100億港元資助不少於100支高校科研團隊;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則瞄準高附加值產業,推動「實驗室創新」向「車間落地」加速轉化……

香港的創科土壤,正從零散「盆景」蛻變為系統「風景」。

數據2:30億港元支持算力發展

人們常說,算力是人工智能的「水電煤」。2024年10月,香港特區政府推出30億港元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向本地院校、研發機構及重點企業提供財政支持,幫助其用好超算中心算力資源,實現更多科研突破。

據介紹,香港目前規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已正式投入服務,為本地高校、研發機構、企業等提供算力支持;沙嶺數據園區將聯動大灣區,構建區域算力「一張網」……

從本地創新的「引擎」到亞太算力的「樞紐」,香港正積極為千行百業的智能化轉型夯實地基。

數據3:超5000個開放數據集

數據是數字經濟的血液,開放與共享是其價值釋放的前提。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介紹,過去這些年,香港特區政府已向社會開放超5000個公共數據集,覆蓋交通、醫療等民生領域。

《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香港)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標準合約》落地後,更是為大灣區跨境個人信息流動搭建了高效、安全的橋樑,推動了區域內各行業的協同發展。

從破解「數據孤島」到打造「全球數據港」,制度優勢正在香港轉化為數字經濟的現實動能。

 香港科學園「金蛋」——高琨會議中心 圖源:人民網 香港科學園「金蛋」——高琨會議中心 圖源:人民網

「香港特區政府一直緊貼國家的科技創新發展策略,並通過一系列創科發展措施,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建立蓬勃的創科生態圈和具有香港優勢的新實體經濟。」孫東表示,香港的數智化轉型,始終緊扣「國家所需」與「香港所長」,比如超算中心破解算力瓶頸、數據協議打通要素流通、河套合作區探索協同創新等。

這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雙向賦能,讓香港既能彙聚全球資源,又能服務內地企業「出海」,更是在亞太數字合作中扮演關鍵柱蠆式。

4月14日,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將在香港啟幕。這場以「數智融合引領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題的四月之約,不僅是香港展示其在數字經濟和創新能力方面絕佳的契機,更是全球多方共商技術普惠、安全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平台。

人工智能大模型如何賦能千行百業?數字金融如何跨越鴻溝?智慧城市如何兼顧效率與公平?這些全球性議題,將在香江之畔激盪思想火花。

潮起香江,風正帆懸。此次亞太峰會的舉辦,將借助香港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搭建跨地域、跨領域、跨文明的對話平台,為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注入新動能,創造新機遇。

當全球智慧在此激盪融合,香江奔湧的,從來不只是海水,還有以「智能向善」為核心理念,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期許。

我們,香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