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通報三起高中違規補課案例,將禁止節假日補課作為「紅線」
「中小學在校時間過長、節假日補課等不規範辦學行為嚴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和教育形象,具有極大安全穩定風險。」4月11日,教育部公佈了各地查處中小學違規辦學行為的典型案例。
教育部強調,各地要將禁止法定節假日、寒暑假集中補課或變相補課作為「紅線」, 對於學校違規辦學行為,要重拳出擊、嚴肅查處。
三起典型案例均涉高中學校違規補課問題
教育部公佈了河北、江蘇、河南等地查處中小學違規辦學行為的三起典型案例,涉及中學組織高三學生違規補課、假期違規補課、提前開學等問題。
2025年2月5日,河北省教育廳對組織高三學生違規補課的保定市高碑店第一中學進行全省通報批評,取消其三年內省級評優評先資格。省級在分配改善普通高中學校辦學條件補助資金時,對高碑店市按最低檔執行。同時,明確規定,任何學校一經發現存在違規補課行為,取消學校所獲省級榮譽稱號。
2025年2月7日,江蘇省教育廳對存在假期違規補課行為的連雲港市灌南高級中學、灌南縣惠澤高級中學、宿遷市致遠中學、宿遷市泗陽中學等4所學校,根據情節嚴重程度分別給予取消省四星級普通高中稱號、兩年內不得申報省普通高中星級評估等處理。
2025年2月12日,河南省教育廳對存在提前開學、違規補課問題的洛陽市第一高級中學、信陽市第六高級中學和華中師範大學附屬息縣高級中學進行全省通報批評,省委教育工委約談了洛陽市、信陽市政府分管負責同誌和教育局主要負責同誌。根據幹部管理權限,洛陽市、信陽市有關部門對三所學校主要負責人給予免職處理。
教育部在通知中指出,河北、江蘇、河南等地下大力氣治理在校時間過長和節假日補課問題,態度堅決,舉措有力,希望各地充分學習借鑒,切實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好學生合法休息權益,維護好教育系統安全穩定。
對於學校違規辦學行為嚴肅查處
教育部在通知中就進一步規範基礎教育辦學行為提出要求。各地深刻吸取這些被查處學校的教訓,充分認清當前面臨的嚴峻形勢,引導教育系統充分認識違規補課、侵佔學生休息時間的危害。
教育部要求,嚴格規範管理,將合理安排中小學生在校作息時間、充分保障學生睡眠和自主學習活動時間作為「底線」,將禁止法定節假日、寒暑假集中補課或變相補課作為「紅線」,多渠道多形式進行常態化、持續性排查整治,始終保持嚴管嚴查高壓態勢,維護好教育生態。
對於學校違規辦學行為,教育部強調,要重拳出擊、嚴肅查處。對查處不力、敷衍塞責的地方,要約談教育部門負責人,在評優評先、績效考核、項目申報、經費獎補等方面予以降檔扣分處理;對頂風違規、屢禁不止的學校,要嚴肅追究學校主要負責人責任,取消其評優評先資格,依法依規予以處分;對陽奉陰違、「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的相關責任人,要作為問題線索移送紀檢監察機關。
把適度的選擇權和決定權交給高中生非常必要
本學期以來,全國多地逐步推進落實普通高中雙休話題引發社會熱議。湖南、山東、浙江等多地普通高中宣佈週末雙休,對此,學生、家長、社會各界存在不同聲音。
實際上,教育部2009年印發的《關於當前加強中小學管理規範辦學行為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不佔用學生法定休息時間加班加點或集體補課」,其中就包括普通高中。然而多年來,在高考成績的壓力下,一些高中學校把雙休變成了單休,甚至變成「月休」,這種現像在中學普遍存在。
「把適度的閑暇時間還給孩子,把適度的選擇權和決定權交給孩子,尤其是高中生,是非常必要的。」中國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原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指出。
雙休日孩子的學習怎麼安排?沒有家長和老師看管督促,孩子能自覺學習嗎?孩子學習時遇到困難或問題怎麼辦?…… 對此,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誌勇表示,將自主學習時間還給學生,關乎學生的自主成長,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學生才有學習如何管理和分配閑暇時間的機會,才能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規劃、自我管理能力,才有可能解決家長們擔心的孩子管不住自己的「難題」。
社會上很多人認為,高中雙休後,自覺性強的和自覺性差的學生的學習成績差距會加大;還有人認為,高中實行雙休後,很多孩子會去培訓機構學習,這樣會加重家長的經濟負擔。對此,劉長銘指出,這的確都是可能發生的事情。「我不反對孩子去培訓機構學習,培訓機構的存在有其社會的需要。但我不讚成完全依賴培訓機構。所以我想學校能否採取一些必要的過渡性措施,比如,取消雙休日集體上課,讓學生根據個人需要自願來校自習,教師給予個別輔導。」
對於上述問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汪明認為,推動高中週末雙休落地,學校、學生和家長都要在行動上作出積極的改變和調整。家長要積極引導孩子自主安排好節假日時間,注重提升孩子的自我規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各種有益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舒緩在校學習的緊張疲勞狀態,並安排好一定的學習時間,做到勞逸結合。
教育部統一公佈了各省(區、市)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規範辦學行為投訴舉報電話和電子郵箱等,暢通舉報渠道,接受社會監督。

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