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青當法官判甄遠道搶牛成功?法治微短劇看笑又看哭|封面獨家
封面新聞記者 劉葉
明明是個普法微短劇,但金句頻出,令人捧腹;明明事關家暴、撫養權爭奪等沉重話題,但村民的插科打諢又讓一切都顯得「輕」了起來。
4月11日,由霍青、劉美含主演的法治題材微短劇《法官的榮耀》上線,這部入選「跟著微短劇來學法」創作計劃第三批推薦劇目的作品,由五個貼近鄉村生活的故事組成,講述基層法官在田間地頭調解糾紛、普及法律的日常。開播當天,封面新聞記者獨家對話到了該劇導演範博洋。
「你說被告王永興偷了你們家的牛,你有什麼證據啊?」
「我用我的人頭擔保。」
誰能想到,這兩句幽默的台詞,是長劇中「嚴肅擔當」的霍青和沈保平念出來的。
這是霍青首次觸電微短劇,範博洋介紹道,「霍青老師還是主要負責‘正’的部分。」


霍青是《三國》里的魯肅,《楚漢傳奇》中的張良,還是《我的兄弟叫順溜》中司令的扮演者,「正劇」屬性拉滿。而沈保平,更是以《甄嬛傳》中甄嬛父親「甄遠道」一角深入人心。當第一集播出時,沈保平的村民形象出現,網民辣評「甄遠道是你嗎?你不是在寧古塔嗎?怎麼在村里和別人爭牛啦!」
正劇演員演短劇,還是兩大「戲骨」,網民調侃,「法治短劇?我也是吃上細糠了。」

劇中,霍青扮演的資深法官「張誌民」和劉美含扮演的新人書記員「林子涵」,是兩名基層法治工作者,處理鄉鎮上的民商事糾紛,是他們的工作之一。背上國徽,騎上小電單車,一老一少穿梭在田間地頭。
國徽高懸,法袍加身,法警就位,原告、被告依次入座,嚴肅的庭審現場,出現在樹下、院子裡以及村民的客廳。「其實這就是‘巡迴法庭’的原貌,哪裡有不公,哪裡需要普法,哪裡就有法官。這也是我們拍攝這部劇的主旨:所有人,都在追求公平公正,都在學會用法律武器,反抗不公。」範博洋說。
《法官的榮耀》共有五集,每集10餘分鐘,單集為一個故事,皆來源於真實案例:為了證明自己沒有訛人的村民,願意掏光積蓄給小牛做DNA;含辛茹苦養大了兩個兒子,卻面臨無人贍養窘境的老婦人;因高額撫卹金被爭奪撫養權,法官判決撫卹金暫存後,連親媽都扭頭就走的少女;為了救病妻而販賣假煙的商店老闆;看似是觸犯重婚罪,最後居然是家暴受害者的產婦。
在該劇評論區,有網民提問,為何失了牛還要自己掏錢作證?網民回覆:誰主張,誰舉證。還有網民點評:溫暖,看一集,哭一集。
這部現實主義題材的法治微短劇,成了網民們討論法條和原型案例的「圓桌」。
「我們最後選擇這五個案例進行改編,就是考慮到它們離生活很近,是身邊事、身邊人,自然就會引起大家的關注和共鳴。」因短劇短平快的特性和較強網感,有多部短劇拍攝經驗的範博洋,力爭讓這部劇「遠離說教、遠離沉重、遠離高高在上」。
有法庭,代表有糾紛,有糾紛,必然會有負面情緒,如何「非沉重」地表達這類情緒?於是,讓短劇觀眾熟悉的快節奏、多反差等風格,便出現在這部戲中。
範博洋分享了自己的創作經驗,「我拍的時候很嚴肅,按照普法節目《法治進行時》的感覺來拍,包括配飾的佩戴、庭審座位的安排,法條、案件細節,完全尊重事實。但後期剪輯的時候,再遵照短劇的風格,這樣呈現出來的效果,既有法律威嚴,又有短劇的親民性。」

除了嚴謹,溫度和細節的真實也是該劇的一大特色。
說起選角考慮,範博洋回憶起採風時接觸到的法官。「他是個一米八五的山東大漢,說話做事坦坦蕩蕩,讓人有安全感。但他帶著我們進村時,能把村里一百來戶人家,都叫上名字,我當時就覺得,他也是一個很有煙火氣的人。」而選擇霍青擔任該角色,「他長相很正派,又是很生活化、很親切的人。」
除了兩位正劇實力派演員,女主也選用了出演《巴啦啦小魔仙》「嚴莉莉」的劉美含,難怪本劇被網民戲稱為「全員正劇臉,這把熟人局」。
《法官的榮耀》取景於山東省沂源縣,八成的群演由當地村民擔任。除了兩位法官,劇中村民的對話以當地方言為主。範博洋介紹,劇組前期走訪了北京、山東、浙江等地,最終選定了對案件瞭解得最為細緻的沂源。
「村民們很熱情,尤其是見到霍青老師,大家交流很愉快,給他們一個話題,他們就會像在村口聊天一樣自然。」範博洋說。「為了更真實,我都是趁著大家在交流的時候,悄悄拍。」拍攝期間,正值秋收季節,村民在劇組所在的十天里,過著「上午摘桃,下午拍戲」的生活。
「其實跟村民講戲,不能用對待演員的那一套,你就告訴他們,這是一個什麼故事,因為這事情貼近生活,他們也很願意參與進來。」於是,劇中痛打不孝子、湊錢為鄰居看病等溫情的一幕,也是村民們發自內心的真實表達。
近年來,用短劇講述主旋律故事,已經不再新鮮。文旅、健康、法治……「短劇+」模式已經應用到多個文藝場景中。《法官的榮耀》開播一天,在抖音平台便超700萬播放量。為何能讓網民沉下心來觀看法治故事?範博洋說,「除了演員對角色的成功塑造,以及真實案例拉近觀眾距離,更多的便是和觀眾保持‘平視’,作品戲劇化,也生活化。」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