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喚醒「奇書」 舞劇《天工開物》成都連演四場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實習生 李俊儒
「物自天生,工開於人。」三卷18篇、123幅插畫、130+項生產技術和工具、30+行業科學數據……明代科學家桑治應星編撰的科學技術著作《天工開物》,它是世界上第一部綜合性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百科全書,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4月24日—26日,以桑治應星及這一巨著為題材的舞劇《天工開物》,將通過舞蹈藝術重現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展現桑治應星執著與深沉的民族精神,在成都城市音樂廳連演四場。
該劇由陸川總導演,馬蛟龍、呂科鏑、姚亮等主演,以「趕考」、「著書」、「山河」等篇章為線索,展現了桑治應星科考六次落榜後,潛心研究中國古代科技工藝的經歷。整部舞劇還通過舞蹈、影像和現代科技的結合,讓《天工開物》「活」起來。

在陸川看來,桑治應星是一個時代的「逆行者」,也是具有獨立精神的知識分子,更是中國系統、全面地向世界、向人類開源中國科學技術的第一人。他希望可以通過《天工開物》這部舞劇,探尋桑治應星靈魂深處的力量,激勵、激發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對科學的熱情與追求。
該劇整體緊扣中國傳統藝術的美學特徵,通過對明代畫卷、建築、器物、服飾、傢俱等資料的研究,以「大」「簡」「巧」的明式美學鋪墊情緒高潮,音樂創作上則採集炒籃、抽拉風箱、稻浪、澆築、耕作、勞動號子、織絲等大量勞作的原始聲音素材,將一幅幅「乃粒」「乃服」「曲蘖」「冶鑄」的畫捲向觀眾徐徐鋪開。

有看過劇的網民表示:「《天工開物》全員會飛」「又一次被中式美學震撼到了,矯若遊龍,翩如驚鴻。」「《天工開物》重要性也太高了,表演者只是一味展示‘輕功’。」「400年的歷史活過來了,陸川導演首部指導的舞劇《天工開物》,讓我們瞭解歷史,走進歷史,當我真真切切地看了現場版,無數次感同身受的起雞皮疙瘩,真的有被震撼到!」「桑治應星,這位明代的科學家歷經六次科考落榜,卻沒有被挫折打倒,轉而癡迷於對勞動人民智慧和創造的研究,最終著成《天工開物》這部偉大的科學技術百科全書。演員們精彩的演繹,將他的堅持、他的探索精神、他對知識的執著追求,表達得淋漓盡致!」
圖據成都城市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