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一「網」兜起萬家事

「出發!」一大早,送水工李師傅開著三輪車輕快地穿過南寧市良慶區三定路,車輪碾過平整的瀝青路面,發出細碎的沙沙聲。一個月前,他通過這裏時還猶如「繞樁」。
「煩心路」變「舒心路」,源自網上的一條留言。
「這條路上幾十個凸起的井蓋,對市民電動車、單車、汽車出行造成了很多不便,存在安全隱患。」網民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留言後,相關單位組織施工單位抓緊時間平整了路面。
件件留言關乎民生,樁樁小事連著民心。在一問一答、一題一解、一來一往中,廣西正紮實推動新時代網上群眾工作路線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小問題連著「大民生」
問題解決前,網民周女士心懷疑慮:「個人的事情,給自治區領導留言能管用嗎?」
問題解決後,面對記者,周女士難掩喜悅之情:「本來只是試一試,沒想到小小‘留言板’真的解決了困擾我多年的問題!」
周女士是南寧市恒大蘋果園東方詩韻小區業主,小區的垃圾桶距離其車位僅1米的距離,經常有人將垃圾扔到她的車位上,特別是到了夏天,臭氣熏天,令人苦不堪言。「我曾多次找物業協商,一直未能解決。」周女士無奈之下,在「領導留言板」寫下了自己的「煩心事」。
接到周女士的留言後,南寧市青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物業指導中心迅速與周女士取得聯繫,充分瞭解其需求後向小區物業反饋,要求物業盡快解決好這一問題。
然而,物業雖然多次挪動垃圾桶,可不是調整後的位置依舊離車位過近,就是垃圾桶被保潔員出於習慣又挪回了原處。
為徹底解決周女士的「煩心事」,該物業指導中心派人來到小區,組織三方協商。經過溝通協調,垃圾桶終於轉移到了距離車位較遠且相對空曠的區域。
日前,記者來到該小區回訪,見到原本緊鄰周女士車位的垃圾桶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乾淨整潔的地面。車位周圍再也沒有散落的垃圾,空氣中也沒有了刺鼻的氣味。
記者梳理「領導留言板」上的留言發現,住房和城鄉建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交通運輸、生態環境是廣西群眾最為關注的領域。一件件、一樁樁,看似小事,但都關乎群眾生活中的痛點、難點。
這些急難愁盼,廣西堅持不僅要辦,還要辦得快、辦得好、辦得實。數據顯示,2024年網民通過「領導留言板」給廣西各級黨政部門的留言量16609件,答覆留言16575件,留言回覆率達99.8%,回覆率排名全國前三。2025年1至2月,廣西留言回覆率繼續排名全國前三。
「金點子」架起「連心橋」
車身噴繪著石榴花、侗族風雨橋等民族文化元素,扶手繡著56個民族圖騰,報站聲是普通話和壯語的雙語播報……近來,許多市民遊客乘坐柳州市56路「石榴紅」民族團結主題公交專線打卡。「坐在這輛車里,我彷彿進入了一個流動的民族文化展館。」外地遊客張曉興奮地說。

這個新近走紅的打卡點得以誕生,離不開網民在「領導留言板」上貢獻的「金點子」。
大學生小陳是土生土長的廣西人,平時就對家鄉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滿懷熱愛。一次,小陳乘坐56路公交車時,發現公交車報站時雙語播報頻繁中斷,「雙語播報中斷時,民族文化就少了個傳聲筒。」於是,他次日在「領導留言板」上鄭重寫下建議:「56路作為以民族團結為主題的公交車線路,雙語播報不該被中斷,而且還要加強宣傳好少數民族特色文化……」
彼時的小陳未曾料到,自己這條留言,竟成為了「領導留言板」上第500萬件獲得官方回覆的留言,而且,柳州市交通運輸局通過深入調研,不僅積極採納了他的建議,還進一步加強了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的宣傳,讓遊客更深刻地瞭解56路公交車的精神內涵。
聽民聲,集民智。借助「領導留言板」,一個個源自群眾的金點子,正逐步轉化為美好生活的現實圖景。

每年的農曆「三月三」,廣西成為歌的海洋,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許多網民在「領導留言板」上為廣西三月三如何帶動文旅發展支招。
「為鼓勵廣西人遊廣西、吸引外省人來廣西,建議學習借鑒其他省份的經驗,盡快研究出台景區門票減免等優惠政策,營造寬鬆愉悅的出遊環境,讓越來越多的遊客認識廣西、遊玩廣西。」網民覃先生在留言中寫道。
這一建議,得到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的積極回應:將提高全區文化旅遊服務質量,重點提升文旅業多元融合水平,完善旅遊專線設施、消費讓利政策。有關旅遊門票減免等服務需求可通過「一鍵遊廣西」App、小程序瞭解。
硬舉措蹚出「新路子」
一條條留言,如何才能轉化為服務民生的暖心實事、美好生活的實景畫卷?
廣西給出的答案是高位推動、齊抓共管。
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辦理工作的實施方案》,自治區信訪局和自治區黨委網信辦構建留言辦理「一盤棋」格局,各級黨委(黨組)負責統籌協調,各承辦單位負責具體辦理落實。
不僅如此,廣西還建立起了「收集轉辦、限時辦理、跟蹤催辦、審核把關、及時回覆、回訪複核」的閉環工作制度。對於網民留言反映較為集中的突出問題,自治區信訪局除了摘報自治區領導外,還將通過聯席辦發函督辦、實地督辦等方式推動問題化解。「我們用大數據搭建了智能預警系統,通過‘紅黃燈’實時監測這些留言的辦理進度。累計開展電話短信催辦500餘次、書面督辦300餘次,確保每件民生訴求不落空、不拖延。」自治區信訪局局長陳榮茂說。

有了一項項「硬舉措」的保障,廣西已湧現出眾多基層創新樣本。例如,南寧市衛健委針對網民反映的「看病難」,試點建設「南寧雲醫院」平台,提供「互聯網+護理服務」,實現從解決「一件事」到辦好「一類事」。在廣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聶鑫看來,這些創新實踐,探索了邊疆民族地區治理能力現代化路徑,密切了新時代干群聯繫。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時代需要新作為。
「讓實幹成為廣西幹部身上最鮮明的特徵,把老百姓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把老百姓的認可作為最大的肯定。」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剛在給人民網網民的回信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