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文|丁建庭

面對美國的霸淩霸道,妥協退讓沒有出路。

連日來,美國政府肆意濫用關稅手段,對華加征「對等關稅」已高達125%。這是赤祼祼的恐嚇訛詐行徑,中國接連採取反製措施,堅定維護自身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美國執意打關稅戰,中國怎麼辦?

4月11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西班牙首相山齊士時給出了答案:「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中國都將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00:26

習近平強調,打關稅戰沒有贏家,同世界作對,將孤立自己

(一)

打關稅戰沒有贏家,必然衝擊雙邊貿易。

美國對華輪番加征畸高關稅已經淪為數字遊戲,在經濟上已無實際意義。在目前的關稅水平下,無論是美國輸華商品還是中國輸美商品都已無太多市場接受可能性。正因如此,中方明確表示,如果美方後續對中國輸美商品繼續加征關稅,中方將不予理會。

短期來看,關稅戰不可避免地對中國出口造成負面影響,對外貿企業和外向型經濟省份的影響尤其大,經濟下行壓力可能進一步加大。但困難只是暫時的,因為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並沒有變。

一是中國經濟內生動力增強。

中國有超大規模市場、完備產業體系、豐富人力人才資源等諸多優勢條件,有長遠規劃、科學調控、上下協同的有效治理機制。近年來,中國持續優化供給、改善需求,積極構建多元化市場,暢通國內經濟循環,內需市場的容納效應日益顯現。2024年,中國有出口實績的數十萬家企業中,接近85%的企業同時開展內銷業務,內銷金額佔銷售總額的近75%。

二是中國對美鬥爭經驗豐富。

自2017年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戰以來,無論美國怎麼打、怎麼壓,中國始終保持發展和進步,展現了「越壓越強」的韌性。8年來,中國外貿規模從30萬億元增長到43萬億元,對美鬥爭經驗愈發豐富,發展信心更是不減反增。面對美國濫施關稅的亂拳,中國既有預判更有預案,先前實施的一系列超常規政策正在顯效,而且政策工具留有充分的調整餘地。

三是中國具有強大抗壓能力。

回望過去,幾多坎坷幾多艱險,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風雨中洗禮、在歷經考驗中壯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70多年來,中國發展始終靠的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從不靠誰的恩賜,更不畏懼任何無理打壓。」有風有雨是常態,風雨無阻是心態,風雨兼程是狀態。風雨來襲時,就要像海燕一樣搏風擊浪振翅飛翔——這就是中國,這就是中國人。

(二)

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美國逆歷史潮流而動,濫用關稅手段,使原有成熟的全球供應鏈產業鏈被人為切斷,以市場為導向的自由貿易規則被打破,嚴重損害多邊貿易體制,嚴重破壞經濟全球化。

面對美國的倒行逆施,中國依然保持定力,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致力於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政府反復強調,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僅不會關上,而且只會越開越大。

這是促進全球繁榮的大國擔當。

全球貿易是經濟繁榮發展的重要動力。二戰之後,幾代人嘔心瀝血建立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國際多邊貿易秩序,造福了包括中國、美國在內的絕大多數國家。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是國際社會共同責任。

當前,世界開放指數不斷下滑,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多邊主義、自由貿易受到嚴峻挑戰,更加需要大國擔當。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中國堅決捍衛多邊主義和經濟全球化,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正確方向發展。

這是順應歷史潮流的主動作為。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中國開啟了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不斷擴大開放,激活了中國發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經濟的一池春水。

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實施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

(三)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立足點在於走好自己的路,關鍵在於辦好自己的事。

美國的關稅訛詐政策,進一步加劇全球政經格局走勢的不確定性。這個時候,尤其需要變壓力為動力,將應對美方衝擊視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機遇,以自身的穩定發展,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穩定性。

實施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

靠前發力推動既定政策盡快落地見效,根據形勢需要及時推出新的增量政策,調動各行各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全國上下一盤棋、一條心、一股勁,以有力有效的政策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把擴大內需作為長期戰略——

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加大力度穩就業促增收,在抓好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同時加快釋放服務消費潛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以高質量供給引領需求、創造需求。

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

深入落實各項支持性政策,實打實幫助企業解決困難,為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和政策服務,幫助企業爬坡過坎、化危為機。無論全球貿易環境如何,只要企業技術先進、產品過硬,就能贏得發展主動權。

路是從荊棘叢生處開闢出來的,中國發展從來都是在克服困難挑戰中前進的。

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這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關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這裏經得住疾風驟雨,未來更是一片光明。」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