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一週,這一仗打得漂亮
來源:牛彈琴

若干年後回看,過去的一週,毫無疑問是歷史性的一週。
中美的事情就不說了,具體到中國國內和資本市場,我們看到了前所未有讓人振奮的一幕。
非常難得,我們的大A股在逆風中昂揚,週一之後連續四天上漲。環顧全球,A股市場也是主要資本市場中波動最小、運行最平穩的股市。
為什麼會這樣?
用一位朋友的話說,就在於關鍵的時間節點,穩市組合拳出場。
這次穩市的清晰脈絡在於,國家各部委聯合行動,各類行業機構又堅定與國家站在一起,相互配合,堅定買入,堅定看好中國經濟,中國資產,看好A股投資價值。
可以說,五箭齊發。所以,短短5個交易日,市場從「恐慌性拋售」轉向「理性定價」。
第一支箭,國家隊、央行、金融監管總局、國資委聯合行動。
4月8日一整天,多部委、多層面、多主體參與的護盤政策密集襲來,政策、消息發佈的顆粒度精確到以小時計算。
8日淩晨,中國國新率先公告,將以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方式增持中央企業股票、科技創新類股票及ETF等,首批金額為800億元。
早上8點半,中央彙金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央彙金是資本市場上的「國家隊」,發揮著類「平準基金」作用,將堅定增持各類市場風格的ETF,加大增持力度,均衡增持結構。
與此同時,金融監管總局公告,將部分級位償付能力充足率對應的權益類資產比例上調5%,進一步拓寬權益投資空間,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股權性資本。
在央行再貸款方面,中國誠通接力中國國新,公告稱擬使用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資金1000億元,用於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招商局集團作為央企率先表態,旗下7家上市公司開盤前集體發佈公告,承諾提速實施股份回購計劃。
臨近開盤,央行表示,堅定支持中央彙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場指數基金,並在必要時向中央彙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貸款支持,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到了下午開盤,2點左右,國務院國資委表態,將全力支持推動中央企業及其控股上市公司主動作為,不斷加大增持回購力度,努力提升公司價值,充分彰顯央企責任擔當。
據國務院國資委統計,4月7日以來,已有48家中央企業宣佈增持回購。
央企在行動,地方也不落後。上海三大國資平台發文稱,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
這樣的聯合動作,彰顯了國有資本對經濟長期向好的堅定信心,更傳遞出維護市場穩定、提升投資者價值的強烈信號。
第二支箭,國家隊先行,行業機構成為「一致行動人」。
發佈政策利好的同時,國家隊、社保、險資、銀行理財子、公私募、上市公司等中長期資金積極入市,托舉市場。
首先是「國家隊+央行再貸款」梯隊。前面已經說了。
其次是社保基金。4月8日,社保基金錶示,已主動增持國內股票,近期將繼續增持。
第三是險資。金融監管總局調整險資投資權益比例之後,中國太保率先公告,公司已於4月7日增持了寬基ETF等產品,繼續增持代表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的優質資產。
第四是銀行。蘇銀理財發佈公告稱,已增持ETF基金,後續將充分發揮耐性資本、長期資本作用,為中國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貢獻理財力量。晚間,包括郵儲銀行、成都銀行、光大銀行宣佈獲股東增持或披露增持計劃,浙商銀行則表示該行董監高等人員擬集體增持。
第五是公募。博時、鵬揚、招商基金同日公告自購,合計金額1.45億元。
第六是私募。多家百億級私募機構稱,中國製造硬實力強勁,一批優秀的中國龍頭公司估值偏低,市場波動提供了擁有這些資產的良好契機。
第七則是上市公司。央國企的增持、回購、分紅等利好公告貫穿了本週。
第三支箭,券商與上市公司在行動。
券商基金行業與國家隊、社保基金、險資、上市公司密切配合,通過回購、增持釋放信心的還有券商軍團。
東方證券、國泰海通、國金證券、國投證券母公司國投資本以及長城證券控股股東華能資本都已在行動。其中前四家啟動回購、後一家開啟增持。值得注意的是,超40%至1.5倍的高溢價回購成為券商回購的最大特色。
除了真金白銀回購與增持,4月8日,上交所召開證券經營機構專題座談會,與長江證券、東方證券、東吳證券、廣發證券、國聯民生、國泰海通、申萬宏源、天風證券、興業證券、中信證券等10家證券經營機構代表深入交流,充分聽取意見建議。
上市公司增持回購刷屏。據萬得資訊不完全統計,本週以來共有299家上市公司發佈回購公告,137家公司發佈增持公告。
其中,既有央國企,也有寧德時代、美的集團等民營龍頭企業,這對市場信心,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
第四支箭,資本市場輿論引導。
我們看到,很多行業機構、經濟學家紛紛站出來,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
這就不一一列舉了,網上可以看到很多。
就舉一個例子,在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誌恒看來,當前政策組合形成了「政府」和「市場」的合力,兼顧了短期及時性和長期的規範性。這不僅說明各方資金對A股長期價值的肯定,也彰顯了決策層穩定資本市場的決心。
第五支箭,友軍也開始動作。
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的,不僅僅我們,還有很多外資公募,積極佈局中國資本市場。
摩根資產管理認為,從政策面、資金面、投資者情緒等因素來看,當前A股市場基礎仍然較好,待風險集中釋放後,市場有望重拾升勢,依然看好中國資產的長期投資機會。
宏利基金認為,中美對弈是長期問題,嚴厲關稅只是競爭手段。嚴厲關稅的短期影響不宜低估,但對投資機構而言,其中隱含的長期戰略機遇也不宜低估。三個中長期趨勢顯現正迎來窗口期:
第一,中國外循環優化的戰略窗口期到來,中國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城鎮化進程,中歐合作成為嚴厲關稅下的破局手段,都是未來外需潛在的增長來源。
第二,拉動內需支撐中國經濟,政策著力與挖掘居民部門潛力,優質企業也可能將需求挖掘的重點轉向國內,總量經濟運行的新範式可能加速構建。
第三,科技產業趨勢,成為中美對弈,中國轉型發展的關鍵。科技產業趨勢投資重新啟動,也正當其時。
外資金融機構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積極性也在顯著提升。4月7日,摩根資管一隻新的指數基金正式發行,這是摩根資管第三次參與A股新指數的首批基金髮行。
此外,全球排名前列的私募基金,來自英國的寬立資本在今年一季度完成了三隻基金的募集。
截至一季度末,這6家新設外商獨資基金公司共獲批41只公募基金產品,產品規模合計超463億元……
回顧過去的一週,毫無疑問,這是驚心動魄的一週,也是蕩氣迴腸的一週,更是歷史性的一週。
面對關稅衝擊,中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採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具體到資本市場,既有監管機構的規則調整,又有「國家隊」真金白銀的直接行動,更有市場參與主體的自發行為,形成了「政府」和「市場」的合力。
這不僅說明各方資金對中國市場長期價值的肯定,也彰顯了決策層穩定資本市場的決心。
可以說,中國A股,打了前所未有的一場漂亮仗。這一次,讓全世界都刮目相看。
當然,一切還只是開始,前路還充滿挑戰,大A股,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