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車危機四伏:經銷商維權、高層動盪與信任崩塌的連鎖困局
2025年4月,曾以「黑馬」姿態登頂新勢力銷冠的哪吒汽車,因一場經銷商集體維權事件被推上風口浪尖。維權影片中,經銷商代表痛陳「打款未發車、售後停擺」,而原CEO張勇被曝離職前赴英國、公司累計虧損超180億元、工廠停擺等消息持續發酵。這場危機不僅暴露了哪吒汽車的資金鏈斷裂與戰略失誤,更折射出新勢力車企在激烈競爭中面臨的系統性風險。本文基於多方信源,梳理哪吒汽車的危機鏈條。

一、經銷商體系崩塌:信任危機下的生存博弈
核心矛盾:廠商承諾未兌現,經銷商資金鏈斷裂。
根據維權經銷商聲明,自2024年9月起,哪吒汽車未按約定發車,導致部分經銷商因預付款無法回籠而被銀行追債。經銷商提出三大訴求:賠償運營損失、返還拖欠返利、恢復售後服務。值得注意的是,維權代表強調「全國300餘家經銷商中僅20餘家參與」,暗示更大規模的潛在風險。
數據支撐:2025年1月,哪吒汽車國內零售量僅110輛,同比暴跌97.76%,經銷商庫存壓力與現金流斷裂已成普遍現象。
二、高層動盪與戰略搖擺:從「銷量黑馬」到「戰略迷失」
人事地震:原CEO張勇被曝赴英,管理層分歧公開化。
2024年12月,張勇卸任CEO轉任顧問,創始人方運舟「救火」接任。但張勇離職前辦理英國簽證、行蹤成謎,引發外界對其「脫責離場」的質疑。內部人士稱,張勇主導的低價策略與方運舟的全球化戰略存在根本分歧。
戰略失誤:2023年起,哪吒放棄低價車基本盤,轉向中高端市場推出哪吒S、哪吒GT,但兩款車型年銷量不足2.5萬輛,導致資源錯配。與此同時,依賴網約車市場的哪吒V、哪吒U因研發停滯喪失競爭力,2024年銷量同比暴跌40%。
三、財務黑洞與運營停滯:180億虧損下的「失血循環」
財務危機:三年累計虧損183億元,償債能力幾近枯竭。
財報顯示,哪吒汽車2022-2024年虧損額分別為45億、68億、70億,2025年一季度銷量歸零加劇現金流壓力。截至2025年4月,公司被執行總金額超1.6億元,多家子公司股權遭凍結。
生產停擺:三大工廠(桐鄉、宜春、南寧)自2024年底停工,供應鏈斷裂導致配件短缺。上海研發團隊從8000人裁至不足2000人,智駕部門解散、業務外包,技術迭代陷入停滯。
四、車主信任崩塌:售後斷供與品牌價值歸零
用戶困境:40萬車主面臨「售後無門」。
經銷商維權訴求中特別強調「恢復售後服務體系」,但現實是配件供應中斷、App斷網頻發。社交平台顯示,部分車主車輛故障後等待維修超兩個月。
品牌貶值:哪吒V二手車殘值率從2023年的65%腰斬至32%,車商將其列入拒收名單。品牌形象從「性價比之王」淪為「高危資產」,用戶口碑徹底崩壞。
五、自救舉措爭議:債轉股與海外「畫餅」難挽頹勢
化債嘗試:2025年3月,哪吒汽車宣佈與百餘家供應商達成債轉股協議,但該方案被質疑為「拆東牆補西牆」。小規模供應商未獲邀約,仍需通過法律途徑追討欠款。
海外擴張疑云:泰國市場獲100億泰銖授信,但2025年1-3月海外銷量未披露。經銷商斥責「國外高調畫餅,國內斷糧寒心」,戰略可信度遭質疑。
總結:系統性崩盤警示新勢力生存法則
哪吒汽車的危機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戰略搖擺導致產品線混亂、低價策略透支財務健康、管理層動盪加速信任流失。其案例為新勢力車企敲響警鍾——在資本寒冬中,缺乏核心技術壁壘與可持續盈利模式的企業,即便曾登頂銷冠,亦難逃墜落命運。當前,哪吒汽車能否憑藉「全球化+IPO」戰略翻身尚存疑問,但留給其修復信任的時間窗口正在急速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