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消防條例》修訂,對人員密集場所和村民自建房要求升級
今年5月1日施行的修訂版《北京市消防條例》中,增加了對人員密集場所、村民自建房的疏散樓梯、安全出口數量的要求。養老院、電影院等人員密集場所應該設置多少疏散樓梯和安全出口?集中出租的村民自建房,只有一個安全出口,該如何增設安全出口?4月11日上午,新京報記者隨北京市豐台區消防救援支隊防火監督員,到一家養老院、一處村民自建房集中地進行檢查。

人員密集場所設置了多個疏散樓梯和安全出口,提高疏散效率
上午九點半,新京報記者隨防火監督員進入位於石榴莊街道的泰頤春養老中心。據瞭解,該養老中心共有地上6層,地下2層,面積在15000平方米左右,每層有3個疏散樓梯,一層有8個安全出口,每個房間門後都有逃生疏散圖。
防火監督員經過檢查發現,常閉式防火門皆完好並保持常閉狀態,牆壁消火栓功能正常,逃生疏散通道沒有堆物堆料被堵塞的情況,常閉式防火門上也貼著「消防通道嚴禁堵佔」的提示。
該養老中心負責人還向新京報記者展示,每一層都設置了發生火災後的避難空間。據瞭解,面積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養老院,需設置避難空間。如果發生火災,工作人員可以將老人推入避難空間,拉下防火捲簾,然後再打開一扇連通陽台的密碼門,將老人推到陽台上,等待消防員通過消防雲梯車將被困的人救離火災現場。該空間還設有水管、消防電話等應急設施。
「我們曾聯合消防救援站展開多次消防演練,有應急預案,每次演練都不會通知工作人員時間。」該養老中心負責人說。
修訂版《北京市消防條例》第四十七條提到,人員密集場所應當按照規定設置一定數量、相對獨立的疏散樓梯或者安全出口;設置一部疏散樓梯或者一個安全出口的,還應當依託外窗、陽台等設置相對獨立的逃生口。經檢查,該養老中心符合該條規定,且雖已有一個以上的疏散樓梯和安全出口,但也將避難空間和陽台相連,形成了一個獨立的逃生口。
豐台區消防救援支隊的防火監督員張冉表示,近年來,養老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多發火災事故,這類場所具有人員自主意識差的特點,「設置多個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就顯得格外重要,能有效提高逃生疏散效率。經過檢查,該養老中心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無遮擋,未被堵塞。」張冉說。

村民自建房增設疏散樓梯或安全出口,否則《條例》實施後不得出租
隨後,新京報記者隨防火監督員來到了位於豐台區「時馬丹恩後海」區域的時村。據瞭解,「時馬丹恩後海」地區是臨南三環的唯一一處城中村,村內道路四通八達,集中出租的村民自建房眾多,房距狹窄,租客多是快遞、維修、保安、保潔等群體。
大紅門街道武裝部部長孟春雷向新京報記者介紹,修訂版《北京市消防條例》發佈後,街道工作人員向時村村民們進行了宣傳,要求集中出租的村民自建房設置不少於兩個疏散樓梯或安全出口。修訂版《北京市消防條例》第四十三條提到,「村民自建住宅應當符合農村消防規劃,建築物的耐火等級、防火間距、防火分隔和安全疏散應當符合有關消防技術標準。集中出租用於居住的,應當按照標準設置不少於兩部疏散樓梯或者兩個安全出口,並保持暢通。」
新京報記者參觀了一處尚未設置第二個安全出口的村民自建房。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該自建房一共有3層,每層有5個房間,整棟自建房設置了一個外掛樓梯,房裡住滿了租戶。孟春雷介紹,5月1日前,將在三層搭建一個能通往房頂的樓梯,「如果火災發生了,租客可以通過爬樓梯前往房頂,然後走到緊挨著的其他自建房房頂,實現逃生疏散。」

防火監督員郭紅旗發現,該自建房外掛樓梯上放有烹飪用的卡式爐、液化氣罐等,他囑咐街道工作人員,「疏散通道不能堆物,被堵塞了會影響逃生。」
新京報記者還參觀了一處已經增設疏散樓梯的村民自建房。房東在頂層搭建了一個鐵製梯子,如發生火災,租客們可以通過梯子爬到房頂,該自建房房頂和鄰近自建房房頂之間搭了一個通道,租客們可以走該通道疏散到鄰近自建房房頂。

該自建房房東侯先生說;「上個月收到了村委會的通知,需在修訂版《北京市消防條例》實施前,增設一個疏散樓梯,增加一個安全出口,保障租客們的安全,我們就找師傅增建了樓梯和通道。」
新京報記者還注意到,有部分村民自建房本就有兩部疏散樓梯,無需增設。
防火監督員郭紅旗表示,在修訂版《北京市消防條例》實施前,支隊聯合屬地政府積極展開宣傳,摸排出來了不符合條例的村民自建房,並督促其盡快增設疏散樓梯或安全出口,「如果5月1日後發現集中出租的村民自建房不符合《條例》的要求,會責令其不得繼續出租。」
新京報記者 彭鏡陶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