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文章:「特朗普衝擊」激發中國自主創新
#特朗普衝擊激發中國自主創新#【英媒文章:「特朗普衝擊」激發中國自主創新】英國《金融時報》網站4月10日刊登題為《如果特朗普試圖壓制中國,他的做法大錯特錯》的文章,文章編譯如下:
技術飛躍很少產生於安樂之中。它們在衝突、競爭和需要中形成。從核能到太空競賽,再到現在美中之間展開的人工智能競爭——風險最大時,創新就會加速。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戰可能會給中國帶來經濟痛苦,但它也可能會掀起一股技術浪潮。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像「中國衝擊」將美國擠出低端製造業一樣,「特朗普衝擊」正在推動中國將資源重新配置到更高價值、更先進的技術領域,與美國直接競爭。
北京已經得出結論:創新和掌控核心技術是對抗關稅的可持續防禦手段。掌握專利技術的公司(比如華為和比亞迪)更不容易受到關稅和供應鏈衝擊的影響。中國設想了一種新的技術供應鏈模式:區域生產、技術主權和全球供應鏈冗餘。
技術和創新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成為中國國家議程的核心。「人工智能+」戰略旨在將人工智能快速嵌入所有可能的領域。低成本人工智能模型創建者深度求索在限制下誕生。其產品正在世界各地得到應用。
中國正在大力投資光子量子計算,建設與「星鏈」相媲美的低軌道衛星網絡,並為商業空間站奠定基礎。它的目標是在芯片製造設備領域取得突破,並在工廠機器人密度方面領先世界。
技術限制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它們沒有阻礙發展,而是將需求轉向國內。以半導體為例:中國使用了全球約三分之一的芯片,一度嚴重依賴美國供應商。製裁沒有減少這種需求,而是改變了需求的方向。如今,中芯國際等國內企業的營收創下新高,並在研發方面進行了再投資。
按照中國的說法,好的企業不會「躺平」,而是會適應。特朗普的第一波製裁引發了全球化狂潮。企業迅速拓展新市場並改變營商模式。總部位於深圳的傳音控股目前佔據非洲智能手機市場51%的份額。
不斷上升的關稅還加速了向數字供應鏈、服務貿易和雲基礎設施的轉變,這些趨勢發揮了中國在數字平台、人工智能和電子商務方面的優勢。儘管中國在全球服務貿易中的佔比還不高,但隨著服務貿易相對於商品貿易的爆炸式增長,發展空間是巨大的。(編譯/葛雪蕾)#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又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