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卷300餘萬字《關學文叢》(第一輯)出版,「關學」研究進入新階段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關學」是萌芽於北桑治慶曆之際的儒家學者申顏、侯可,至張載而正式創立的一個理學學派,為桑治代理學「濂洛關閩」四大派別之一,因其實際創始人張載先生常年生活在關中,故稱「關學」。

4月12日,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與陝西師範大學社會科學處聯合主辦的「《關學文叢》第一輯出版發行暨第二輯編撰啟動座談會」在陝西師範大學雁塔校區舉行。來自學術界、出版界及文化領域的四十餘位專家學者,以「弘揚關學精神,深化關學研究」為主題,展開交流。眾人為《關學文叢》第二輯的編撰建言獻策。

《關學文叢》是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推出的重要學術叢書,旨在系統整理、深入研究與廣泛傳播關學思想。第一輯共8卷300餘萬字,內容涉及關學核心思想、譜系發展、文獻輯佚及現代詮釋,既有文獻整理,也有專題研究,兼具學術性與普及性。即將陸續出版的第二輯共7種13冊,是對關學研究深度與廣度的進一步拓展。《關學文叢》的編纂既是對關學先賢智慧的致敬,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積極探索。

《關學文叢》(部分)《關學文叢》(部分)
《關學文叢》(部分)《關學文叢》(部分)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董事長袁一芳在致辭中表示,關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關學文叢》第一輯的出版發行,是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重要舉措。他表示,出版總社將繼續秉持「刊書載道,立社弘文」的宗旨,繼續打造關學權威品牌,助力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

西北政法大學資深教授趙馥潔在發言中梳理了半個世紀以來陝西關學研究的三個發展階段,指出《關學文叢》的出版,標誌著關學研究從開宗明義、整理開拓進入到反思研究歷史、拓展研究視域的新階段,開啟了關學學術研究的深化與繁榮時期。他強調,《關學文叢》第一輯的出版和第二輯的編撰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必將進一步提升關學在中國和陝西文化史上的影響力。

(圖片由出版方提供)